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把爱都给了孩子,期盼着孩子成才,但很多孩子的表现却让父母感到失望,如坐不住、不会听讲;作业磨蹭、粗心马虎;厌学情绪重,学习无快乐感;性格内向,依赖性强而自信心差,等等。许多家长都感到自己的教育很失败,却不明就里。
教师也有很多困惑:我们认真备课、积极探究先进的教学思路、方法和授课模式,部分学生却不买自己的账;孩子年纪相仿,智商不相上下,学习差异却很大;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孩子完成速度快,有的慢,有的好,有的差。
孩子也觉得委屈和苦恼:我已经很努力了,但为什么总是学不好;为什么怎样努力大人也不满意;为什么许多好想法不被大人理解;为什么家长口口声声说爱自己,而自己却感觉是被父母控制着。
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哪里?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在关键发展期没有能够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只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渐解决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
二、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在自我监控下的独立学习能力。它包括:上课吸收信息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建构自我知识体系的能力,对学习活动过程反思和监控的能力,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等。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他的自主学习能力中最弱项要素决定的。因此,我们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达到想学、能学、会学,最后是学会的目的。
想学:主要是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的问题。一个孩子要有学习意识,首先要有学习兴趣。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最初源于先天,但要保持持久性,就要依靠后天的培养。通过主动做事获得成功,并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和激励,会使孩子们产生满足感和价值感,并进一步使之对这件事产生持之以恒的兴趣。所以,求知欲和满足感都是产生兴趣的源泉。
能学:主要是提升孩子智力方面的能力。一个孩子能够学习,他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传统的学习能力由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五个部分组成,我们将之称为高级能力。事实上,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学习能力还应包括运动知觉能力、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和注意力,我们将之称为基础能力。小学低年级孩子学习困难主要因为基础能力较低,中高年级孩子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高级能力较低。
会学:是指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建构自我知识体系的能力,对学习活动过程反思和监控的能力,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它主要是解决孩子自己掌控什么时间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一个孩子想要学习效率高就要会学习,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其次要懂得自我管理的方法,学会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学习任务的管理。学生知道何处、何时、如何运用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促使学生想学习
一是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学会设计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出他们的兴趣和潜力。例如让学生上台表演、亲自动手操作等。学习材料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如音频、视频、图片等。其次,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引入相关学科。建构主义中的“意义建构”指的便是建构起事物本身的特征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跨学科引入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是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交流。首先,要学会接纳学生。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的,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其次,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知道学生的兴趣点。再次,要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三是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是学生内部动力产生的源泉。一方面教师应多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根据情感的迁移功能,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使学生能学习
(1)抓住孩子学能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来讲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5—12岁。具体说有:4—5岁为探究萌芽期;6—8岁为行为习惯养成期;8—10岁为学科能力发展敏感期;10—12岁为行为策略转化期。12岁以后则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完善期。
根据儿童学能发展的四个关键期,我们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划分为对应的四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学前孩子):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掌握词汇的能力发展最快。5—5.5岁是儿童掌握数的概念的最佳年龄。此阶段的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活动充满着好奇和自信。这一阶段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语言、思维等学习能力和学习活动的准备训练。
二是学习习惯养成阶段,也是注意力形成最佳阶段(一、二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奠基石。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明显的一致关系。在此时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上课会听课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端正书写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定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是学科学习能力发展阶段(三、四年级):学科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思维品质又是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关键。这个阶段孩子处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教师授课中要把4种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与4种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组成语文学习的16个交接点,把3种数学基础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和4种思维品质组成数学学习的12个交接点,形成开放性动态系统,加大思维品质强化训练,非常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快速提高。
四是学习策略形成阶段(五六年级):此时是对孩子策略训练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儿童已自发地掌握了许多策略,尤其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有意性、计划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增强,但他们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在策略运用上给他们清晰的指导,使他们能利用已有的策略来改善自己的学习。
(2)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类型来针对性地指导学习。低年级学生感知方式有四种类型: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混合型。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相当高的水平。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传授知识。如,同是背课文,听觉型孩子喜欢出声背,视觉型孩子喜欢默背,触觉型孩子喜欢用肢体语言助背。用各自的优势带动其劣势,不能一个要求,一刀切。
(3)提倡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一、二年级开设注意力视听训练课,三、四年级开设思维品质训练课,四、五年级开设自我管理课、心理调试课等。把校本课程纳入到学校课程中去。为建设特色学校添彩。
3.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使学生会学习
自主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手段和目的,我们要重视对儿童的时间管理和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是时间管理的训练。首先,要加强自我认识,增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次,要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及时把模糊的目标清晰化。再次,让学生深刻认识时间的价值,提醒孩子把握时间充实自己,以提升自我价值。最后,要善于节省时间,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事件进行等级划分。
二是自我调控训练。首先,要教会孩子学会课前预习,以提高他们上课听讲的针对性。其方法有:粗读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略读圈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教会孩子全神贯注听好课,紧跟教师思路,明确重点和难点,课堂知识当堂消化。再次,要教会孩子科学复习、防止遗忘,学会主动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图。把握教材内容的层次结构,掌握知识点。最后,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坚持学习,开展户外活动,联系实际内化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训练和支持。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建立起以学校为主、社会机构为辅、家长积极配合的三位一体学能训练网络,形成合力育人的新格局。我们相信,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会使千千万万个孩子优秀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刘全志)
家长把爱都给了孩子,期盼着孩子成才,但很多孩子的表现却让父母感到失望,如坐不住、不会听讲;作业磨蹭、粗心马虎;厌学情绪重,学习无快乐感;性格内向,依赖性强而自信心差,等等。许多家长都感到自己的教育很失败,却不明就里。
教师也有很多困惑:我们认真备课、积极探究先进的教学思路、方法和授课模式,部分学生却不买自己的账;孩子年纪相仿,智商不相上下,学习差异却很大;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孩子完成速度快,有的慢,有的好,有的差。
孩子也觉得委屈和苦恼:我已经很努力了,但为什么总是学不好;为什么怎样努力大人也不满意;为什么许多好想法不被大人理解;为什么家长口口声声说爱自己,而自己却感觉是被父母控制着。
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哪里?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在关键发展期没有能够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只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渐解决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
二、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在自我监控下的独立学习能力。它包括:上课吸收信息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建构自我知识体系的能力,对学习活动过程反思和监控的能力,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等。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他的自主学习能力中最弱项要素决定的。因此,我们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达到想学、能学、会学,最后是学会的目的。
想学:主要是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的问题。一个孩子要有学习意识,首先要有学习兴趣。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最初源于先天,但要保持持久性,就要依靠后天的培养。通过主动做事获得成功,并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和激励,会使孩子们产生满足感和价值感,并进一步使之对这件事产生持之以恒的兴趣。所以,求知欲和满足感都是产生兴趣的源泉。
能学:主要是提升孩子智力方面的能力。一个孩子能够学习,他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传统的学习能力由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五个部分组成,我们将之称为高级能力。事实上,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学习能力还应包括运动知觉能力、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和注意力,我们将之称为基础能力。小学低年级孩子学习困难主要因为基础能力较低,中高年级孩子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高级能力较低。
会学:是指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建构自我知识体系的能力,对学习活动过程反思和监控的能力,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它主要是解决孩子自己掌控什么时间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一个孩子想要学习效率高就要会学习,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其次要懂得自我管理的方法,学会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学习任务的管理。学生知道何处、何时、如何运用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促使学生想学习
一是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学会设计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出他们的兴趣和潜力。例如让学生上台表演、亲自动手操作等。学习材料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如音频、视频、图片等。其次,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引入相关学科。建构主义中的“意义建构”指的便是建构起事物本身的特征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跨学科引入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是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交流。首先,要学会接纳学生。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的,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其次,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知道学生的兴趣点。再次,要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三是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是学生内部动力产生的源泉。一方面教师应多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根据情感的迁移功能,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使学生能学习
(1)抓住孩子学能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来讲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5—12岁。具体说有:4—5岁为探究萌芽期;6—8岁为行为习惯养成期;8—10岁为学科能力发展敏感期;10—12岁为行为策略转化期。12岁以后则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完善期。
根据儿童学能发展的四个关键期,我们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划分为对应的四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学前孩子):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掌握词汇的能力发展最快。5—5.5岁是儿童掌握数的概念的最佳年龄。此阶段的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活动充满着好奇和自信。这一阶段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语言、思维等学习能力和学习活动的准备训练。
二是学习习惯养成阶段,也是注意力形成最佳阶段(一、二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奠基石。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明显的一致关系。在此时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上课会听课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端正书写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定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是学科学习能力发展阶段(三、四年级):学科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思维品质又是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关键。这个阶段孩子处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教师授课中要把4种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与4种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组成语文学习的16个交接点,把3种数学基础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和4种思维品质组成数学学习的12个交接点,形成开放性动态系统,加大思维品质强化训练,非常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快速提高。
四是学习策略形成阶段(五六年级):此时是对孩子策略训练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儿童已自发地掌握了许多策略,尤其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有意性、计划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增强,但他们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在策略运用上给他们清晰的指导,使他们能利用已有的策略来改善自己的学习。
(2)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类型来针对性地指导学习。低年级学生感知方式有四种类型: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混合型。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相当高的水平。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传授知识。如,同是背课文,听觉型孩子喜欢出声背,视觉型孩子喜欢默背,触觉型孩子喜欢用肢体语言助背。用各自的优势带动其劣势,不能一个要求,一刀切。
(3)提倡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一、二年级开设注意力视听训练课,三、四年级开设思维品质训练课,四、五年级开设自我管理课、心理调试课等。把校本课程纳入到学校课程中去。为建设特色学校添彩。
3.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使学生会学习
自主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手段和目的,我们要重视对儿童的时间管理和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是时间管理的训练。首先,要加强自我认识,增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次,要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及时把模糊的目标清晰化。再次,让学生深刻认识时间的价值,提醒孩子把握时间充实自己,以提升自我价值。最后,要善于节省时间,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事件进行等级划分。
二是自我调控训练。首先,要教会孩子学会课前预习,以提高他们上课听讲的针对性。其方法有:粗读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略读圈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教会孩子全神贯注听好课,紧跟教师思路,明确重点和难点,课堂知识当堂消化。再次,要教会孩子科学复习、防止遗忘,学会主动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图。把握教材内容的层次结构,掌握知识点。最后,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坚持学习,开展户外活动,联系实际内化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训练和支持。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建立起以学校为主、社会机构为辅、家长积极配合的三位一体学能训练网络,形成合力育人的新格局。我们相信,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会使千千万万个孩子优秀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刘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