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复习中变式训练的运用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我根据所教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法,从变式训练的应用,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变式训练教学适用的对象;变式训练的策略三个方面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化学教学;变式训练;启发式;适用对象;策略
  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又有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出现.面对发展中的一切,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变式训练的应用,必须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教学论认为,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总的指导思想,所以变式训练的应用也必须以此为指导思想.
  启发式思想的对立面是注入式思想,注入式思想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一接受知识的机器,无视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启发式思想是指教师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从以上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与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等紧密相联系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变式训练这种方法能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有的放矢,适时灵活地对学生加以训练,把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图象化,从而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深入内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我们初中化学学习的物质分类,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等概念之间的关系理不清,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写出几种物质,让学生来划分,实际效果可能还是一部分学生仍然保持原来的水平,不理解还是不理解.而我在教学时换成另一种形式:如图1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最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图1项正确的是()
  (A) ①单质,③氧化物
  (B) ②化合物,③氧化物
  (C) ①单质,③化合物
  (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此题就是一种典型的变式训练,不仅考查了学生基本概念,还让学生去比较分析概念、关系,并最终确立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变式训练教学适用的对象
  初中化学有许多知识是入门基础知识,简单易懂.因此对这类知识不需用变式训练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易于造成混淆的知识加以变式训练.
  1.知识内部相连,关系复杂.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应用.特别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更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纵横贯通、娴熟应用.针对这些题型,教师应积极主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分析“疑难杂症”,然后采用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训练,切实解决问题.
  2.知识深奥晦涩、抽象.例如,元素、化合价、原子结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化学式的含义等.此类知识由于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缺乏感性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以致难以理解,只能凭空去想象.这就要求我们把这类知识由抽象化变为具体化,复杂化转为简单化.
  3.知识面广,能力和熟练程度要求高.如,一些推断题、气体的除杂、混合物的提纯、综合计算题等.它们包含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较高,而且一种题型有不同的解法,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法,变化多端.而我们学生在解题中不能巧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来解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识面窄,发散性思维能力差平时又不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以致遇到这些问题常常感到举步维艰,难以下手.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些题型加以不同形式的出题训练,在训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实战训练中不断提高成长.
  三、变式训练的策略
  1.注重“即兴”的变式训练.在习题课、讲评课、复习课中,我们教师都能注重变式训练.而在平时新授课中可能只能注意新知识的传授,完成教学任务,少用甚至不用变式训练.实际上对新授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些疑难点,我们都可及时灵活地采取一些形式多样的变式训练,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我们讲到CO2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时,我可以让学生来反思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检验.讨论后,我再亮出自己设计的几种检验方法(以图示形式或实物形式),让学生来比较判断哪种方法可以实施,并从中得出最简单可行的方法.
  2.在“问题→训练→设疑→变式训练→理解掌握”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在习题中积极主动研究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不同层次、形式的练习.通过训练,再找出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再采用不同的训练,让学生层层深入.这就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擅长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重中之重.
  3.由“点”到“面”知识体系的形成.我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构建单个知识点,更加关注由一个知识点到一个知识体系的拓展延伸.一个教师对化学书本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脉络体系,怎能站在“高山”上,指点江山呢?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学生的思路就广.教师的深度、广度就是学生的深度、广度.
  当代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深入教学改革,全面理解和规化教学任务,统一考虑教学的“传授”、“发展”、“塑造”功能,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找到提高教学的新途径.我深信:一切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以人为本,以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走入21世纪,让我们用爱心托起爱心,用智慧开启智慧.s
其他文献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老师建议平台,我是主持人吴欣阳。大家有什么建议都向我们喊过来吧!下面节目开始!建议一:我们想多几次春、秋游!我们想多几次春、秋游!校长大人!其他学校
喜欢一个人,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气象学女博士李汀在《武侠,从牛A到牛C》中关于大反派欧阳锋,说了一段惊世骇俗却入骨三分的话:纵观欧阳锋一生:出过名,有过钱,杀过人,放过
2008年6月22-23日,国际计划、农家女杂志社在陕西西安召开了“农村妇女赋权项目”第二期项目总结会。会上,来自蒲城、淳化、榆阳区和佳县的辅导员和妇女骨干们分享了她们在上一
元好问的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悲壮刚健,反对纤弱窘仄,元好问自己的诗歌主张也是偏向“刚健、豪放”的意象,然在元氏诗中却可发现大量“非悲壮,非刚健”、纤弱、柔婉的意象。以元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建设安全是保证施工顺利开展的有效的前提,是社会和谐建设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很多的工程施工方为了有效的提高施工的进度,就忽略
新课改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政治教师驾驭政治课堂、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从教育观念、能力结构、教学特点等方面探索政治教师与改革
通过对我国北方冬季住宅供暖现状的分析,提出如何解决住宅供暖在实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出现的弊端,从而实现住宅供暖的清洁生产。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
在本期的杂志上开辟了一个新栏——‘卫生勤务’栏。这个栏的开辟是表示着:我们今後将能不断的从这里获得更多的卫生勤务的科学理论,以及卫生勤务工作的丰富经验。我们二十
1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第一堂写作课,童小辫就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给大家来了个下马威。“同学们,请在十分钟之内写出十件暑假中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并写明日期。”“这是要干什
新疆少数民族古典文学研究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其主要标志是突破了以往工作侧重点是民间口头文学的界线,更多地顾及到各民族古代作家的书面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