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的基本问题及发展路径

来源 :中国成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ana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老年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农村老年学习者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要和农村老年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教育机会供不应求、农村老年教育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农村老年教育的教学资源与需要不匹配、农村老年的教育形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方面。农村老年教育基本问题的形成,既有农村老年教育自身的主观原因,又有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的基本矛盾与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老年教育供给体系,完善农村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扩充与整合农村老年教育资源,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完善政策与法律保障。
其他文献
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而高校承担着
给出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逻辑,并运用一个修正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动态新凯恩斯主义两国模型分析两国货币政策国际合作的福利效果,结果表明:合作的福利分配在大国和小国之间具有非均等性,大国可以从合作中增进福利。作为一个日益开放的经济大国,我国开展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借鉴埃斯特雷亚(Estrella)和哈多维利斯(Hardouvelis)的方法检验中国国债长短期利差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长短期利差对未来1—5个月和15—17个月的宏观经济增长变动具有显著预测能力。应用VAR模型获取货币政策冲击信息,将长短期利差分解为货币政策冲击因素和非货币政策冲击因素,考察长短期利差预测能力的影响因素,发现长短期利差的短期预测能力主要受货币政策冲击因素影响,中期预测能力主要受非货币政策冲击因素影响。表明央行实施影响国债长短期利差的货币政策可以间接影响短期宏观经济增长预期。
供给侧改革旨在压缩过剩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导致教育变革,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高
应用型特色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该课程体系不是各种课程因素简单组合,需要经过实践不断检验。德美两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已较为完善,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改革.随之而来的,是对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能力以及方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极其重要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育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教学;能力培养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高中数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的优劣是高考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此而言
<正>陶行知老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学生学.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只会教书,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解决问题时,教师不应该拿现
高校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程度,提升人才产出质量。在当前科技创新高速转型和教育新形势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更需要利用学校自身优势与外部机遇,巩固
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模式是推进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高校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学科战略规划不科学以及与日常工作不衔接、不对称等问题,利用战略
农牧交错带即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带,大体上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走向一致。历史上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为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交界地区,因而成为民族冲突与战争频繁爆发的区域,从而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清代开始,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已失去了军事意义,政治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的变化,农牧交错带成为中原与游牧民族之间交汇、交流、交融的新区域,从清代到民国,这一区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增加、城镇兴起、经济发展、与国内外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