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挠印制板高速信号布线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某刚挠印制板上高速信号线走线设计研究,解决刚挠印制板高速信号传输的阻抗匹配、信号完整性及电磁干扰等瓶颈问题。
  【关键词】    刚挠印制板    高速信号线    阻抗匹配    信号完整性
  前言
  随着装备用户对设备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研制过程中刚挠印制板应用已非常广泛,但都是利用刚挠印制板传输低速信号(信号速率≤100Mbps)。利用刚挠印制板传输高速信号(信号速率≥400Mbps),调研国内印制板厂家来看,该技术多数应用于商业消费领域,在其他行业应用较少。
  刚挠印制板传输高速信号的瓶颈在于信号在挠性区域及刚挠结合处的信号完整性问题:高速信号在挠性区域传输时因阻抗匹配易造成噪声问题,比如振铃、反射及衰减等;高速信号在穿越刚挠结合区域时易产生未知的信号突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设计研究必须保证高速信号线传输的阻抗匹配及防止信号突变。
  高速信号线板间传统传输方式
  电缆连接
  板与板之间连接的高速信号全部用外置电缆连接进行传输。电缆体积较大,会大量占据本来就狭小的设备空间,而且增加设备重量,非常不利于小型化设计。大量电缆线缠绕又影响工艺走线美观和造成EMI电磁干扰等诸多问题;同时在振动冲击较大的恶劣环境下,电缆与普通刚板之间的焊接存在焊点断裂等隐患。
  连接器连接
  多个模块子板通过连接器与背板连接来传输高速信号。这种方式的连接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连接器的质量,如果连接器质量不稳定的话,在热冲击和振动冲击的环境下在连接器处很容易引起接触不良和信号传输失真,尤其对高速信号来说这种影响即为严重。
  刚挠印制板高速信号线布线需求
  某项目提出以刚挠印制板做母板传输3.125Gbps等高速差分信号在内的多类型信号。
  随着此类设计需求的增多,迫切需要进行高速刚挠印制板设计研究,以解决工程应用问题,并推广应用。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有减量和减小体积要求的小型化设备,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及弹载、箭载等热冲击振动冲击环境恶劣的领域。
  布线设计技术
  本次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某型号母板。该母板涵盖300Mbps、1Gbps及3.125Gbps等多种高速差分信号,且信号传输环境复杂,成品板刚板层数高达16层(挠板层数高达8层),因此选取该母板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调研印制板加工厂家,分析刚挠板设计规范,提炼高速信号阻抗匹配要求
  分析刚挠印制板设计标准规范,提炼与高速信号线相关的内容,目前行业内高速刚挠印制板加工最高可以做到24层。
  刚挠板阻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叠层结构、介电常数、介质厚度、铜厚、铜箔类型、线宽及间距等。
  总体方案设计
  本次设计为某型号母板。该设备机箱结构紧凑,减重要求高,震动环境恶劣,系统分支多,该母板总共由四个模块组成,模块之间连接关系复杂。以往常规做法是各模块分别设计,最后通过电缆在母板上进行对接和调试。这样做设备体积难以减小且重量难以减轻,布线较多,用导线进行连接,焊接难度大,可靠性也不高。
  对此,我们采用刚挠印制板对母板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原来采用电缆或光纤的部分全部采用挠性板来替代,即母板会根据结构空间位置伸出三个分支刚挠印制板,大量的电缆使用薄薄的三个分支刚挠印制板就可完全代替,不仅节约了结构空间,更大大简化了整体设计思路,同时还可将不同类型和频率的信号分门别类地布线,大大减小了相互干扰,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该刚挠印制板总体方案设计的三维空间模型如图 1所示。
  详细设计
  对板上传输的信号种类进行梳理,既有4Mbps,又有300Mbps、1Gbps及3.125Gbps等高速差分信号,且这些高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将多次穿越不同的刚挠结合区域,因此易造成严重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一为高速信号在挠性区域传输时因阻抗匹配易造成噪声问题,比如振铃、反射及衰减等;二为高速信号在穿越刚挠结合区域时易产生未知的信号突变。
  根据电路设计要求梳理高速信号种类。
  3.125Gbps、1Gbps及300Mbp三种差分信号属于高速敏感信号,若设计不合理,易造成严重的信号完整性问题,是本次研究重点关注对象。
  高速信号线详细布线设计
  高速差分线阻抗严格控制为100Ω±10%(包含挠性区域)。
  高速差分线在传输路径上跨越不同的刚撓结合区域时走线宽度和间距避免突兀过渡,同时采用平滑走线变化设计,避免信号突变。
  高速差分线传输路径上避免打过孔、合理的叠层设置、加工时采用压沿铜箔这种延展性好的材料来加工及挠板张与张之间不粘接,保证弯折性。
  结束语
  普通刚挠印制板在机载、船载、弹载、星载及箭载等各类平台已经得到大量工程化应用。后期经过环境适应性实验后,高速刚挠印制板将在机载、船载、弹载、星载及箭载等平台得到工程化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申德骏,谭超.多层印制板叠层设计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研究.电子设计工程,2015,15(05):154-157.
  [2] 陈世金,邓宏喜,杨诗伟等.铜箔质量对印制板阻抗线宽控制失效影响分析.印制电路信息,2014,12(02):51-54.
其他文献
"智慧校园"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把教学、管理、科研、学习通过多种应用系统联系在一起的的智慧化的网络校园。智慧校园主要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虚拟化等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将学校物理设备和学校师生进行结合,对校园教学、科研、管理、一卡通等应用系统进行高度整合并对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给管理层提供决策分析。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是电网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柱,成功的建设和运营电力物联网将大幅提高电网的电能传输安全性和供电的安全性。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各学科的发展情况开发适应的新技术是提高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关键,主要有通讯编码和规约的统一,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新型智能仪表开发,新型故障诊断技术以及适应电力物联网的数据挖掘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将会更加有效的保证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营。
随着我国特高压电力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输电工程的高度、传输容量及传输距离都在不断创造着记录。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可用于输电工程建设的土地资源日趋饱和,架空线路走廊资源日益减少,共走廊架设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引发的交直流耦合问题不容忽视。特高压输电工程大多地处旷野,极易遭受雷击,进而引发停电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已有的雷电防护运行经验,为更经济、合理地制定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应进一步探索输
【摘要】 地铁中的PIS系统的设计为乘客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地铁的运营和控制水平,还可以扩大服务范围。为此,本文基于PIS地铁系统的内部整体结构以及对PIS地铁系统车地无线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改善PIS系统在地铁中的使用,加快整个城市交通的发展。  【关键词】 地铁PIS系统 实际应用 车地无线技术  引言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和管理以乘客服务为重点,根据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设计为乘客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战争对于战场战况以及双方信息获取的数量、速度与隐蔽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数据链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满足空中作战的需求,尤其是隐形作战时对信息的传递以及信息隐蔽性的需求。雷达通用数据链技术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因此雷达通用数据链技术的开发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雷达通用数据链的概念,然后将雷达与通信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为雷达通用数据链技术
直流微电网因其自身的优势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此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交流系统上,且直流微电网与传统交流电网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直流微电网的许多相关技术都有待探索,尤其是继电保护这一方面。本课题以直流微电网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故障特性提出新的保护方案。首先,本文分析了直流微电网不同的结构特征与故障特性,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完整的环型直流微电网系统模型,并对环型直流微电网的运行与
【摘要】 本文从TD-LTE同频组网的特点入手,分析影响同频组网容量的主要因素,围绕解决干拢问题,介绍干扰随机化、干扰消除和干扰协调、调度策略优化等干扰抑制技术,小区布局优化、小区数目增加等提高频谱利用率措施,探析同频组网容量提升方法。  【关键词】 LTE 同频组网 容量  TD-LTE系统容量是满足一定用户和业务的速率与质量要求的系统能力,衡量小区容量的指标为服务小区内用户数量以及总体吞吐量。
世界各国的能源结构正在由传统常规的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负荷需求之间固有偏差对电网造成了较大影响,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最可行的办法之一。本文研究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VRB)的输出特性,充分考虑风电、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储能电池的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在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策略。首先,本文简单介绍了风能、光伏发电和VRB储能
学位
【摘要】 我国的广电工程技术的应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要求上也在不断提高,但技术应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先就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简要阐述,然后就广电工程技术的发展策略详细探究,期望能从实际的研究分析下,能为实际工作落实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广电工程 技术发展 发展现状  引言:广电工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工程的实际开展中对广电工程技术的应用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