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本文从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历史变迁以及特点方面分析了其建筑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 建筑 文化体现 探索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北京四合院概述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依据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北京四合院,可说是天下闻名,北京如果没有了四合院就没有了生命,因此四合院被称为是北京的“掌上明珠”。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和发展,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特有的京味风格。北京四合院民居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堪称典范,它的形成发展与六朝古都的特殊政治历史地位是分不开的,长期居住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的各朝代贵族与士大夫阶层对家居环境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北京四合院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加上北京地理气候特点和传统民俗,共同构成了北京四合院独具特色的传统居住建筑文化。
二、北京四合院历史及其建筑特点
元代在北京建都,元代四合院目前在北京已无实物,唯一能供参考的就是在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的后英房住宅遗址。这座遗址的院落布局、开间尺寸、建筑技术等都与历代的四合院十分近似,可以说元代的院落居住形式承袭着随后历代居住建筑形式。明王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明朝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同时从浙江、山西等处迁进数以万计的富户到北京,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四合院建筑技术的发展。清代定都北京后,大量吸收汉文化,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对北京的居住建筑四合院也予以了全部继承。清代是北京四合院发展的巅峰期。随着封建王朝的推翻和新中国的建立带来了所有制的变更,很多清代遗留下来的王府、宅院由私产变为公产。它们不再为昔日的贵族所占有,转而成为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公用住房,由于用途的变化四合院的内部结构也进行了人为的改造。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四合院遭受了一场浩劫。四合院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和无数价值极高的艺术品,都在那场文革中消失。从八十年代至今,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意识到到北京四合院的文化代表性,从而开始注重保护北京四合院。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现在的北京四合院也加入了很多现代化的因素。
四合院的建造十分讲究,首先从选址和院内布局上来说就要符合风水学说。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例如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当官的,风水学上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其次,四合院内的房与房之间较为独立,院落较为宽敞。这与北方的地理条件是相关的,北方纬度较低,气候寒冷,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相离的房间和宽敞的院落更有利于采光和御寒。第三,四合院的中心一般植树栽花喂鱼养鸟。由于北京水资源较为匮乏,因此院内很难设置活水。因此,一般在院落中央放置一口较大的鱼缸,可以做观赏、调解院内空气湿度、防火等用。同时院内也栽种了很多以藤蔓为主的植物,可以起颜色装点、净化空气等作用。最后,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之,北京四合院无论从在建筑结构还是院内装饰上,都融合了经济文化的时代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居形式,全面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居住观念,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文化体现
1、围合的合院式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精神对北京四合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围合”精神。四合院建筑以四面高墙围起来使住宅内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不仅阻断了外界的喧嚣保持了院中生活环境,更使得院内房间互相依存形成一个整体。体现了人们追求宁静追求安逸的心态。走进一间四合院,首先是影壁,穿过影壁经过屏门、垂花门,迂回转折才能进入院内,各房之间又有各色的游廊相连,几步一景,别有洞天。这种曲径通幽的审美艺术效果就是通过“围合”来实现的。
2、讲究伦理秩序
在我國封建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均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以建筑形式来明辨居者身份等级是最简易而又有效显著的方法。建筑布局、规模、形式、色彩、装修等处处体现着“礼制”的作用,使这些建筑物具有了规范秩序和等级的社会功能。长期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深深引入例如四合院的一砖一瓦中,无处不体现着封建的宗法和等级。首先,四合院可分为亲王、公侯、品官和百姓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不可逾越建造的等级制式,比如百姓的四合院就不可以彩绘游廊,也不可朱门红窗。不同等级的四合院所铸造的大门也有很严格的等级,这种等级制度在四合院建筑风格的表现就深深的体现了较为森严的等级观念。除了不同等级的人居住的四合院建筑方式的区别外,同一四合院内的四面的房间也有着严格的区分。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上方为正北的房间,有一家之主居住,一般为这一家的最长者。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这种居住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教尊卑观念。
3、建筑设计包含了强烈的风水学思想
风水,“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是应天地之道,合阴阳之理。四合院的营建也是非常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比如,四合院的设计既要保证气的流动,但又不能让气流直来直去,四合院利用门后的影壁和四面围合封闭式的结构来保全家的“气场”。从古至今,相关的习俗都得以保存和流传。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良好的体现了风水学说中“藏风聚气”、“集日月之精华”等天人合一的理念。
4、互相独立互相依存的建筑文化
北京四合院的院落与胡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二者密切联系,唇齿相依。四合院单看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形式,拥有完整的房间、院落和围墙。尽管如此,四合院并不是随意坐落在任何一个区域的,四合院的选址是有逻辑性和规划性的,这个区域就是胡同。四合院生在胡同中,胡同是四合院的筋络。胡同不仅规范着城市街区的布局,同时对四合院的朝向、布局、出入口的设置产生重要的影响。北京四合院种类繁多,千变万化,胡同对院落布局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胡同与四合院的相互依存关系造就了北京独特的城市历史建筑格局。
5、承载着民间艺术与文化。
北京四合院不仅仅是居住建筑,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它深刻地蕴含和积累了中国传统文化信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走进一间四合院,随处可以看见各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和花样。比如,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图案“步步锦”,用棂条拼成一个个长方形,上下左右对称排列。棂条交接处做成尖榫,用胶粘牢。这样的吉祥图案在北京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中比比皆是,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是一种民风民俗的体现,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小结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了也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选址、建造、装饰等方面无一不体现了它独特的建筑特点,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讲究“围合”、等级制度鲜明、注重人文风水、承载民俗文化的特点,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境界。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居住类建筑中最重要的代表,它不但满足了人们保存生命的实用性需要,而且蕴涵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北京四合院不仅是城市历史的真实记录者,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和中华文明的表现。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理念依然备受世界瞩目,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魅力。
参考文献
[1]艾静,试析北京宅门文化的特征——以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顾宁,宋靖,孙伟,浅析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J],山西建筑, 2013年20期
[3]李瑞君,北京四合院式居住环境的营造[J],美苑,2012年03期
[4]李卫伟,意境·寓旨·文化——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赏析[J],建筑,2012年19期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 建筑 文化体现 探索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北京四合院概述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依据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北京四合院,可说是天下闻名,北京如果没有了四合院就没有了生命,因此四合院被称为是北京的“掌上明珠”。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和发展,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特有的京味风格。北京四合院民居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堪称典范,它的形成发展与六朝古都的特殊政治历史地位是分不开的,长期居住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的各朝代贵族与士大夫阶层对家居环境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北京四合院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加上北京地理气候特点和传统民俗,共同构成了北京四合院独具特色的传统居住建筑文化。
二、北京四合院历史及其建筑特点
元代在北京建都,元代四合院目前在北京已无实物,唯一能供参考的就是在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的后英房住宅遗址。这座遗址的院落布局、开间尺寸、建筑技术等都与历代的四合院十分近似,可以说元代的院落居住形式承袭着随后历代居住建筑形式。明王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明朝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同时从浙江、山西等处迁进数以万计的富户到北京,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四合院建筑技术的发展。清代定都北京后,大量吸收汉文化,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对北京的居住建筑四合院也予以了全部继承。清代是北京四合院发展的巅峰期。随着封建王朝的推翻和新中国的建立带来了所有制的变更,很多清代遗留下来的王府、宅院由私产变为公产。它们不再为昔日的贵族所占有,转而成为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公用住房,由于用途的变化四合院的内部结构也进行了人为的改造。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四合院遭受了一场浩劫。四合院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和无数价值极高的艺术品,都在那场文革中消失。从八十年代至今,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意识到到北京四合院的文化代表性,从而开始注重保护北京四合院。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现在的北京四合院也加入了很多现代化的因素。
四合院的建造十分讲究,首先从选址和院内布局上来说就要符合风水学说。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例如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当官的,风水学上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其次,四合院内的房与房之间较为独立,院落较为宽敞。这与北方的地理条件是相关的,北方纬度较低,气候寒冷,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相离的房间和宽敞的院落更有利于采光和御寒。第三,四合院的中心一般植树栽花喂鱼养鸟。由于北京水资源较为匮乏,因此院内很难设置活水。因此,一般在院落中央放置一口较大的鱼缸,可以做观赏、调解院内空气湿度、防火等用。同时院内也栽种了很多以藤蔓为主的植物,可以起颜色装点、净化空气等作用。最后,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之,北京四合院无论从在建筑结构还是院内装饰上,都融合了经济文化的时代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居形式,全面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居住观念,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文化体现
1、围合的合院式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精神对北京四合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围合”精神。四合院建筑以四面高墙围起来使住宅内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不仅阻断了外界的喧嚣保持了院中生活环境,更使得院内房间互相依存形成一个整体。体现了人们追求宁静追求安逸的心态。走进一间四合院,首先是影壁,穿过影壁经过屏门、垂花门,迂回转折才能进入院内,各房之间又有各色的游廊相连,几步一景,别有洞天。这种曲径通幽的审美艺术效果就是通过“围合”来实现的。
2、讲究伦理秩序
在我國封建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均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以建筑形式来明辨居者身份等级是最简易而又有效显著的方法。建筑布局、规模、形式、色彩、装修等处处体现着“礼制”的作用,使这些建筑物具有了规范秩序和等级的社会功能。长期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深深引入例如四合院的一砖一瓦中,无处不体现着封建的宗法和等级。首先,四合院可分为亲王、公侯、品官和百姓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不可逾越建造的等级制式,比如百姓的四合院就不可以彩绘游廊,也不可朱门红窗。不同等级的四合院所铸造的大门也有很严格的等级,这种等级制度在四合院建筑风格的表现就深深的体现了较为森严的等级观念。除了不同等级的人居住的四合院建筑方式的区别外,同一四合院内的四面的房间也有着严格的区分。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上方为正北的房间,有一家之主居住,一般为这一家的最长者。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这种居住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教尊卑观念。
3、建筑设计包含了强烈的风水学思想
风水,“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是应天地之道,合阴阳之理。四合院的营建也是非常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比如,四合院的设计既要保证气的流动,但又不能让气流直来直去,四合院利用门后的影壁和四面围合封闭式的结构来保全家的“气场”。从古至今,相关的习俗都得以保存和流传。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良好的体现了风水学说中“藏风聚气”、“集日月之精华”等天人合一的理念。
4、互相独立互相依存的建筑文化
北京四合院的院落与胡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二者密切联系,唇齿相依。四合院单看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形式,拥有完整的房间、院落和围墙。尽管如此,四合院并不是随意坐落在任何一个区域的,四合院的选址是有逻辑性和规划性的,这个区域就是胡同。四合院生在胡同中,胡同是四合院的筋络。胡同不仅规范着城市街区的布局,同时对四合院的朝向、布局、出入口的设置产生重要的影响。北京四合院种类繁多,千变万化,胡同对院落布局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胡同与四合院的相互依存关系造就了北京独特的城市历史建筑格局。
5、承载着民间艺术与文化。
北京四合院不仅仅是居住建筑,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它深刻地蕴含和积累了中国传统文化信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走进一间四合院,随处可以看见各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和花样。比如,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图案“步步锦”,用棂条拼成一个个长方形,上下左右对称排列。棂条交接处做成尖榫,用胶粘牢。这样的吉祥图案在北京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中比比皆是,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是一种民风民俗的体现,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小结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了也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选址、建造、装饰等方面无一不体现了它独特的建筑特点,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讲究“围合”、等级制度鲜明、注重人文风水、承载民俗文化的特点,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境界。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居住类建筑中最重要的代表,它不但满足了人们保存生命的实用性需要,而且蕴涵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北京四合院不仅是城市历史的真实记录者,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和中华文明的表现。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理念依然备受世界瞩目,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魅力。
参考文献
[1]艾静,试析北京宅门文化的特征——以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顾宁,宋靖,孙伟,浅析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J],山西建筑, 2013年20期
[3]李瑞君,北京四合院式居住环境的营造[J],美苑,2012年03期
[4]李卫伟,意境·寓旨·文化——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赏析[J],建筑,201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