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肌组织内线粒体自噬功能以及帕金(Parkin)蛋白的变化,进而揭示Parkin蛋白在调节心脏线粒体自噬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大鼠分为正常组,伪手术组和心梗组。心梗大鼠模型建立4周后,超声测量各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容量。取心肌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各组的线粒体和自噬小体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心肌组织内自噬相关蛋白LC3及Parkin蛋白的活性。结果:心梗4周后,心梗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心功能降低,LVESD和LVEDD均增大(P<0.05),左室EF降低,慢性心梗模型制备成功。大鼠心梗后心肌内线粒体及自噬小体数量增多(P<0.05),且线粒体正常形态破坏。氯喹(CQ)能增强正常组大鼠心肌自噬流(P<0.05),然而CQ对心梗组大鼠心肌自噬小体的变化无明显影响(P>0.05)。此外,心梗组心肌内自噬相关蛋白LC3II表达水平相比正常组增加(P<0.05)并且Parkin蛋白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心梗的过程中,心肌细胞线粒功能的破坏以及自噬小体清除能力的损害与Parkin蛋白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