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已经十几年,广大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但由于生物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同,一些教师,特别是非专业“对口”的教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下面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的两个问题谈谈认识,以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关注《课程标准》的研读,正确把握教材
  《生物课程标准》是一个全新的关于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文件,不同于以往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整套生物系统知识。它确定了初中生物学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注重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精神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具有全新课程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材是一纲多本,各地有不同教材,这就说明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之一。基于此,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师更要吃透课程标准(而不仅是教材)。这就要求生物教学务必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即由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与生活的关系。
  就一节生物课而言,教学任务不仅是使学生通过45分钟获得多少生物知识,更要通过45分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等各种学习能力。
  在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用好现行教材,但不能拘泥于现行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开放教材进行生物教学。
  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果一开始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效果一定不会很好。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可向学生介绍一篇有关“基因武器”的文章:2003年危害全国的“非典”疫情,有可能是外国研制出来的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DNA武器);另外还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的一些机构潜入中国内陆地区,打着免费为老人进行体检的幌子,趁机采集中国老人的血样,带回国进行基因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出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让中国数以亿计的老人得痴呆症、影响中国妇女生育、让中国士兵在战场上沉睡……如此开放的教材学习,无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比教师直接讲解浓厚得多。事实上教材只是众多教学资源的一种,教师的教学不能也不应该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背景等方面,整合教学资源,使之达到最优化状态。
  教学实践证明,多方面采用教材之外的资源,开放教材,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食物,更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奥秘;同时,这样的资源整合对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二、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评价
  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毫不夸张地讲,我们这一代教师或多或少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主动认识到这一点,依然走老路,就会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
  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在处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从某种程度上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而轻实验结果。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制订方案、讨论问题等。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甚至失败,进行重新实验,以便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真正掌握探究科学的方法和过程。虽然在探究实验中超出规定的课时量,“浪费”很多时间,但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受益匪浅。这些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与能力提高,是教师讲解无法比拟的。
  2.关注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过去强调的总结性评价手段明显与新课程标准的意图产生极大冲突。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教师仍一味强调总结性评价则与之相悖,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我结合新课程标准赋予的精神,努力改变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大胆应用过程评价手段,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知识时,结合当地实际,让学生以小组(6~8人)为单位,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及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植物标本。检查发现,各组采集情况均可得满分。无疑,各组都很认真地阅读过相关资料。课堂上,仍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组标本按自定顺序展示在课桌上,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类型进行概括。之后我给每个小组打分,进行综合评价。在讲课当中,教师做简单的综述即可。这样的评价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能避免教师的枯燥讲述,效果斐然。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这种过程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各层次学生,使他们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同学的认同,即使在一次考试中未能取得高分,也能自觉地分析原因继续努力,而不会因为考分影响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种创作活动,“教无定法”,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积累。从某种意义上看,以书为本的教材是不能满足生物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将学生引向大自然,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物世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给所有学生更多人文关怀,认同学生个体的差异,不断激励他们前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卸掉沉重的课业负担,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卸掉沉重的课业负担,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不再是教师的阵地,而成为学生的愉快乐园,课堂气氛不再沉闷。
其他文献
养好茶花确实不易,环境稍不适宜,如盆土过干或过湿、温度过高或过于荫蔽、空气过于干燥、土壤呈碱性等等,都会导致“娇气”的茶花落叶、落蕾、落花,对茶花栽培者来说,要防止
目的:建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系,为下一步试验奠定基础。筛选COLIA1ASODN以阳离子脂质体Oligofectamine为载体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条件。了解阳离子脂质体介
电影勃兴,报纸如林,于是一些有幸仰息于影星之下的“小文人”就占据了报界的娱乐版,一时吹捧之习日炽,“八股”之风日浓。翻开报纸,往往可见此等文章:先以迷人大照片来轰击
目的:  本研究基于不同肾功能水平的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了解该病不同 CKD 分期的中医证型,探寻该病不同 CKD 分期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糖尿病肾病中医循证提供
摘 要: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根据最新微生物学特点,作者就微生物学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改革谈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TBL教学法、环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生源竞争不断加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高校留学生管理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在分析加强高校留学生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高校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校 留学生管理 解决策略  一、加强高校留学生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留学生管理体系升级。  加强留学生管理是做好留学生教育工作,推进留学生教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通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教学,才能教得既轻松又成功,反之,若以升学为目标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则是失败而又困难重重的。我作为农村的一名生物学教师,更是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农村学生由于本身接触到更多实际的生物内容,如要到农田干活、饲养家畜等,所以只有注重兴趣教学才能引发他们的共鸣。那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让课堂教学活动化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普通话语音教学要重视教学整体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设计及任务书设计,通过教学设计实例重点研究普通话语音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和关键环节。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模式法 普通话语音 教学设计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深入开展,普通话培训的教学研究日益重要。普通话水平测试使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及运用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对掌握标准普通话发音的需求随着社会需求日益增大,
辛集市张古庄、旧城、前营等乡镇积极发展立体高效农业,试验。示范推广了构相套种天鹰根栽培技术。1996年面积发展到5000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枸杞幼龄期(1-3年)套种天鹰
为防止黄药桶内臭气外逸、桶盖丢失和损坏,用后桶盖要随即盖好。现介绍一种制作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的桶盖扳手(如下图)。其用法如下:用手向上扳起桶盖扣,将扳手置于桶盖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