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各种可能面临的风险将到最低水平,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实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目标,其核心是强调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确认和咨询,审计方法更加严谨,并需要进行必要的创新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一、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
1.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2.内部审计对发展的渴求。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不断地发展,在企业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对企业十分重要的领域,企业经理人员对风险的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企业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优势
(1)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2)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企业内部成员,其利益同企业的发展和兴衰密切相关,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3)内部审计机构不同于其他部门,不从事企业具体业务,其职能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可以跳出业务各环节的圈子,从全局出发、综合客观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影响审计质量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管理层领导之下,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有一部分企业是由负责财务的总会计师或者负责财务的总经理主管,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甚至有些企业内审机构与财务部合为财审部,或者由下属各公司的会计人员互相进行内部审计,不存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些都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风险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首先是作为社会上的人存在的,为了生存其意见有时会屈服于管理层的压力。内部审计部门若独立于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给董事会,这会加强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历史只有二十几年,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在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给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高低不一,致使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分歧,导致出现了不同的评价结果,提出的风险管理防范建议参差不齐。因此内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防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3.企业经营风险意识差。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企业的风险意识显然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阶段迅速转移至当前的市场经济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环境日益激烈,很多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环境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四、加强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组织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指导和监督并取得其支持,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因为内部审计报告对象的层次越高,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越强,对于风险管理的防范越高。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内部审计章程的制定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范围,并报经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批准,以确保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到组织内部其他部门的干涉和限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由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经过适当的程序确定,应直接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负责,有权出席或参加由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举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有关的会议,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现在我国很多高校设置了审计专业,但大部分审计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对会计、立审计知识的学习,对内部审计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同时也缺乏对数学、管理、信息、风险等知识的学习。为了适应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尤其为了推动我国风险审计的顺利开展,在加强内部审计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风险管理知识,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增加内部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
3.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由原来的“内部警察”变成“管理人员的顾问、咨询者”,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沟通,不仅使其运用先进的方法来有效地开展风险审计,而且通过使其充当风险管理的顾问或咨询者,增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促使和帮助更多的人有效地参与风险管理使企业风险管理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4.协调风险管理,降低审计风险。(1)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该在对可能影响机构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项目审计实行组长负责制,必须成立审计小组,审计小组成一般不得少于三人。审计组在进行审计实施前,应做好前期调查研究,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制定审计工作方案,防范审计风险。(2)实行审计业务三级复核制度。项目主审对审计小组成员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审计组长对项目主审提交的初步审计结论进行复核;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结果报告进行复核。(3)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公司的战略性计划目标,并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机构的最新战略和方针。编制审计方案时,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控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度。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审计小组负责人直至计机构主管领导请示汇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消除或规避审计风险。在更新审计范围与计划的内容时,要反映管理层的方针、目标、工作重心出现的变化。在选择检测、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时,应该能够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4)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严格审计文书审签制度。(5)追踪审计时,将风险确定为决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追踪审计的范围就越广。追踪审计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最严重的潜在的问题上,通过持续追踪,确保对于重大的审计发现,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6)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从审计组成员、主审、组长、部门负责人到分管领导,都要明确责任,评价其工作业绩,并把审计质量控制指标分解、量化到具体岗位职责中,定期进行审计质量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同时要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出现各种情况如何追究责任,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提高审计质量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淑华.《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模式探讨》.《中国科技博览》.2009:31
[2]王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问题浅析》.《会计师》.2008(12)
[3]刘新琳,周兵.《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路径分析》.《审计月刊》.2008(1)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目标,其核心是强调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确认和咨询,审计方法更加严谨,并需要进行必要的创新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一、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
1.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2.内部审计对发展的渴求。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不断地发展,在企业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对企业十分重要的领域,企业经理人员对风险的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企业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优势
(1)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2)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企业内部成员,其利益同企业的发展和兴衰密切相关,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3)内部审计机构不同于其他部门,不从事企业具体业务,其职能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可以跳出业务各环节的圈子,从全局出发、综合客观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影响审计质量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管理层领导之下,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有一部分企业是由负责财务的总会计师或者负责财务的总经理主管,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甚至有些企业内审机构与财务部合为财审部,或者由下属各公司的会计人员互相进行内部审计,不存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些都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风险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首先是作为社会上的人存在的,为了生存其意见有时会屈服于管理层的压力。内部审计部门若独立于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给董事会,这会加强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历史只有二十几年,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在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给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高低不一,致使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分歧,导致出现了不同的评价结果,提出的风险管理防范建议参差不齐。因此内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防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3.企业经营风险意识差。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企业的风险意识显然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阶段迅速转移至当前的市场经济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环境日益激烈,很多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环境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四、加强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组织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指导和监督并取得其支持,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因为内部审计报告对象的层次越高,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越强,对于风险管理的防范越高。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内部审计章程的制定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范围,并报经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批准,以确保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到组织内部其他部门的干涉和限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由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经过适当的程序确定,应直接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负责,有权出席或参加由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举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有关的会议,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现在我国很多高校设置了审计专业,但大部分审计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对会计、立审计知识的学习,对内部审计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同时也缺乏对数学、管理、信息、风险等知识的学习。为了适应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尤其为了推动我国风险审计的顺利开展,在加强内部审计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风险管理知识,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增加内部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
3.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由原来的“内部警察”变成“管理人员的顾问、咨询者”,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沟通,不仅使其运用先进的方法来有效地开展风险审计,而且通过使其充当风险管理的顾问或咨询者,增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促使和帮助更多的人有效地参与风险管理使企业风险管理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4.协调风险管理,降低审计风险。(1)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该在对可能影响机构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项目审计实行组长负责制,必须成立审计小组,审计小组成一般不得少于三人。审计组在进行审计实施前,应做好前期调查研究,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制定审计工作方案,防范审计风险。(2)实行审计业务三级复核制度。项目主审对审计小组成员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审计组长对项目主审提交的初步审计结论进行复核;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结果报告进行复核。(3)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公司的战略性计划目标,并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机构的最新战略和方针。编制审计方案时,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控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度。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审计小组负责人直至计机构主管领导请示汇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消除或规避审计风险。在更新审计范围与计划的内容时,要反映管理层的方针、目标、工作重心出现的变化。在选择检测、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时,应该能够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4)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严格审计文书审签制度。(5)追踪审计时,将风险确定为决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追踪审计的范围就越广。追踪审计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最严重的潜在的问题上,通过持续追踪,确保对于重大的审计发现,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6)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从审计组成员、主审、组长、部门负责人到分管领导,都要明确责任,评价其工作业绩,并把审计质量控制指标分解、量化到具体岗位职责中,定期进行审计质量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同时要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出现各种情况如何追究责任,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提高审计质量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淑华.《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模式探讨》.《中国科技博览》.2009:31
[2]王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问题浅析》.《会计师》.2008(12)
[3]刘新琳,周兵.《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路径分析》.《审计月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