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医院建筑趋势及特点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s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过去二十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医院建设步伐也在显著加快,但由于医院建筑功能的特殊性、复杂性,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前瞻性问题就十分突出。目前国内医院面对建设机遇和挑战,应以医院空间利用及院感、流程等为切入点,建设特点鲜明的现代医院建筑。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规划;特点;趋势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7.
  建国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医院集中在城镇。上世纪70年代,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1978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17万个,床位数2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健全。2018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比1949年末增长271倍;卫生技术人员952万人,增长17.8倍。党的十九大以来,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完善,为人民健康撑起牢固保障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近二十年医院建设如火如荼,医院建设发展与医疗行业和科技发展处在飞跃阶段。当然因为缺少国外发达国家医疗建设规划方面的经验和人才,成为我国在医院建设特别是規划方面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医院建筑设计入手,从国内医院建设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探讨如何做好医院建筑的特点和趋势,为医院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1、我国医院建筑现状
  我国是以公立医院为主,民营医院为辅的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因此大型公立医院新建和扩建就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在保证医院发展前提下,医院规划应符合现代医疗流程、院感控制以及管理需求,但由于医院建筑功能的特殊性、复杂性,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前瞻性问题就十分突出,就此有必要对我国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现状进行分析。
  我国大型综合医院90%都由政府投资主办,投资主体单一。医院建筑大部分都建于改革开放后期,即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在近几年国家医改政策扶持下,中央及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院建设。从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中看,政府卫生事业支出从1997年的523.56亿元上升到2016年13910.31亿元,增长幅度高达2657.9%,,其中医院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也大幅增加。但医院在运营中仍然暴露出很多先天不足,特别是以下方面:
  (1)医院流程方面。门诊、住院、医技科室设置不对应,流程没有更好规划在一栋建筑内并进行合理组织与联系。医护人员不能高效、流畅工作,患者也频繁奔波于各个科室之间,造成了人流、物流冲突和时间浪费。
  (2)院感控制方面。医院传染预防控制尤为重要,我国在院感防控方面主要是通过洁污分离进而控制医疗废弃物感染,主要通过洗手消毒为防控医患接触传染措施,而对于空气传播途径传染控制措施多数医院仅以隔离防范为主,空气净化控制手段均不甚完善,甚至没有设置。
  (3)医院信息化方面。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在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医院信息化多由单一系统发展扩充而来,缺少规划、设计和集成;医院信息化进程中盲目性较大,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扩展性、实用性、安全性方面问题。
  (4)设备设置及规划。一般医院均以医疗、康复为主进行规划设计,但较少考虑医用、通用设备建设投资比,特别是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医用检查设备、通用公共设备正在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在诊疗和辅助诊疗方面地位也日益突出。医院一般只注重考虑医疗检查等设备先进性,却忽视了设备的规划、互联、节能及后期维护管理等方面要求。
  (5)医院规划设计应结合医院发展需求。新建医院投入巨大,医院建筑寿命也比较长。但新建医院发展预留空间都很有限,致使医院投入运营后就开始不断改扩建,进而破坏了原有规划设计整体性,也使初装设备负荷不断加大,背离医院设计初衷。
  2、现代医院发展方向
  上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医院已经摒弃传统型医院大而全的发展方向,转为向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经济的医疗服务。医院各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专业协作性越来越强,诊疗系统亦过渡到完全数字化诊疗系统,检查设备进入完全数字化阶段,这也与建筑规划方面要求联系更加紧密。
  国际医院发展与我国医改方向不谋而合。我国门诊病人数在近十年仅增长了38%,而住院病人数却增长了97.9%,平均住院日达到了9.41天。按照国家卫健委医改计划,医院缩减住院病人住院天数,实施分级诊疗服务制度及按病种付费,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在这种大环境下,现代医院运营和管理作用凸显,社会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但与广大居民对医疗服务质量需求矛盾也日益尖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冷静思考医疗建筑规划和设计目的,为医院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一个流程优化、服务人性化的建筑平台。现阶段医疗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如下:
  医疗技术向微型化、互联网+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在诊疗上全面应用。
  医生、护理专业团队性变强,流动性变大。
  医院更加注重住院病人诊疗服务,住院天数不断缩减。
  健康和医疗技术、知识普及,患者渴求先进诊疗技术意愿强烈。
  3、现代医院建筑特点
  医院应以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及流程为出发点,使建筑形式符合功能需求。如今,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疾病也不断演变。这种情况下,强调医院建筑拓展性、灵活性十分重要,这种特点使医院医疗环境柔性化,实现社会效益最优化。
  3.1 医疗建筑单体化和园区化
  我国医院规划方面汲取了不少欧美国家先进经验,医疗建筑逐步实现了单体化及园区化。在医院规划设计阶段,控制医院建筑分散和割裂,强化建筑融合和房间大进深、大开间,最大限度激发医院、科室扩张潜力。在规划统一前提下,实现医院连续甚至无限建设,为医院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挖掘医院建筑经济效益比。   3.2 医疗建筑竖向布置
  医院建筑在竖向空间存在较大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结构层高问题。我国上世纪医院大部分以3.6m结構层高为基准,这种竖向空间制约了医院后续发展,管线敷设及装饰空间十分有限。竖向空间也限制了医疗建筑房间功能(下转248页)(上接246页)变换,减少适应发展的灵活性。医院门诊、病房至少设置4m左右层高,而医技科室则应增高到5m左右。虽然提高建筑结构层高会引起工程造价提高, 但这种做法对于50年使用寿命的公共建筑却能获得更加经济的成本收益。
  3.3 院感、流程规划
  医院建筑单体化和园区化为医院院感控制和医院流程设计带来了挑战。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将建筑横向平面和竖向交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立多维空间。流程和院感应在一个建筑整体中规划、设计和实施。医疗建筑利用大型净化中央空调抑制空气传播的感染,提供优质环境。
  3.4 设备选型和空间整合
  医院设备选型、安装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医院设备规划设置应与医院建筑空间规划设计相匹配。目前新建医院一般是在完成建筑设计后才进行设备规划和选型。这必然会存在建筑空间和设备不匹配,间接增加医院建设总投资。因此,在医院规划设计前期,必须与医院设备规划同步进行,整合设备用房,并预留互联网+的拓展空间,这种前瞻性设备规划布置和空间整合利用,可节约反复安装和拆卸成本,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便利。
  在我国医院发展的快速路上,医疗建筑规划设计日新月异。在深挖建筑布置可拓展性上,使医院更具有国际化的水准,为诊疗、检查、康复等医疗服务带来历史性变革,这也必将使医疗投资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恺,徐飞.灵活性决定建筑形式.中国医院.2006年2月第10卷第2期.
  [2]大卫·洛兹.现代化国际医院的特点.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4-2008.
  [3]黄锡璆.医院的规划和建设. Chinese Hospitals,Feb.2006,Vol.10,No.2
  作者简介:
  胡宇博,1978年9月生人,籍贯河北石家庄,毕业于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医院基础建设方面工作及研究;
  刘海丽,1979年12月生人,籍贯河南驻马店、毕业于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黄河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工作及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发布财报、年报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证明其信息真实可靠。然而,有的上市公司在披露经过审计的财务信息后,又频繁地在企业官网和交易所发布各种财务重述公告。上市公司发布财务重述的补充更正公告相当于承认其此前的信息披露内容存在不妥之处,不仅会给股民、监管部门、投资机构等信息使用者造成困惑,同时也使得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增加
【摘要】在工程建设中,造价是工程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整个工程的主导因素。同时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这就使得其成为工程管理中最难的一个环节。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必须全面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限制因素,加强资金管理,使企业资金使用更合理,避免过度支出或入不敷出的问题发生,进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而造价咨询单位参与的管理,使得造价更具专业性,更能为建筑企业服务。  【关键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各种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每年为国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产值。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经济管理越来越重视,而全过程工程造价作为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点性工作,在提升经济管理水平方面的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经济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重点探析了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对策。  【关键词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是衡量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建筑工程造价是衡量项目总成本的关键。考虑到建筑工程造价所控制的情况,成本问题通常取决于许多因素,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建筑公司应在各个方面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最大程度提高自身利润,为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降低造價;措施  【DOI】10.12334/j.issn.1
【摘要】随着教改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与经济的飞速变化,作为中职院校,办学目的就是强化职业性教育。而在中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比较热门的学科之一,但其教学过程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本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建设,目前所体现出来的和一些有预兆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详细解释要根据的原则和关键步骤。  【关键词】中职院校;建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探索  【D
【摘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落实工程造价咨询项目质量控制时,宜根据自身的核心利益、委托人的期望和需求、企业所占资源和生存环境等质量管理的基础条件,进行具体深化和细化,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那些偏离质量要求的偏差,确保工程造价咨询项目成果符合质量标准的一系列活动。由于委托人对于工程造价咨询项目质量要求和期望随着委托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这就使得工程造价咨询项目质量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土建工程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工程所产生的收益极为可观,因此,大量建筑企业出现。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增加,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而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需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基于此,本文对土建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土建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问题;对策  【DOI】10.12334/j.issn.100
【摘要】近几年,我国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数量不断增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推动力。随着市政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多,政府部门开始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投资,以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在落实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作业时还是会存在变更现象,从而引发后期的经济冲突和矛盾。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市政工程特点及其工程变更的影响,提出有效的索赔策略,降低索賠风险,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末,我国对全球近190个国家及地区进行了投资,我国境内约有近3万的投资者对外进行投资,这些投资大部分都集中在欧洲地区,是我国上市公司及各大企业跨境并购交易额最多的地方,大概能占我国并购总额的6成左右,为欧洲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增长点。同时,国内上市公司的跨境并购业务也成为我国经济外向型发展和“走出去”的重要表现,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球经济一体
【摘要】教育部门早就明确,职业学校应该特别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多中职院校也强调了职业能力的培养,结果教学方案忽视理论学习、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很多院校甚至删除了一些理论性显著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就如岗前突击培训一般,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进行模仿,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然,加上需要一些教学条件不足,导致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提升。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进行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建设,从而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