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y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升温,电大教育也渐次暴露出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总结电大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溯本追源,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电大教学管理;问题;根源;建议
  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一起承担着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三十多年来,电大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随着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升温,电大教育也渐次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何解决目前电大教学的困境、提升电大教育的质量?学界已有不少同仁提出众多不同的意见。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目前电大教学管理的现状,总结电大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追本溯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一、电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科学,各级电大质量参差不齐
  我们都知道,广播电视大学的设置不同于一般高等院校,俗称的电大并不是指某一所具体的学校,而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地市级、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工作站组成的覆盖中国内地的远程教育系统。因此,系统性是电大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正因为电大教育的系统性,使电大能在最大程度上汇聚其资源,然而享受系统带来的优势的同时,电大也不得不面对因系统带来的不平衡性。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电大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截至2010年,全国电大共拥有44所省级电大、1103所地市级分校,1853所县级电大工作站。2012年,全国电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321万余人,教职工人数近十万,电大教育无疑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内部,因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发展不平衡,各级电大相应地表现出不平衡性。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电大发展差异较大。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电大在校生人数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省份,西部省区最少;而生均成本,东部地区最低,中西部地区地市级电大则较接近;“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其生均可变成本不同,基本的趋势是东部低于中部,中部低于西部”。[1]很多基层电大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办学条件差、规模小、形式单一等现象,严重阻碍了电大事业的发展。
  2.师资队伍建设疲软,教师数量少、学历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
  原则上,电大教学理应是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汇集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和专家,由他们担任课程教师和教材主编,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及其教材。但是在实际实行中则不然。根据全国电大教育基本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电大专任教师5.71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5万人,中级职称的2.59万人,分别占全体专任教师的28.84% 和45.45%,中级以下职称人员占到25%以上。另外,2010年,全国电大聘请校外教师3.7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34万人、中级职称的1.85万人,分别占聘请校外教师总数的36.24%和49.89%。学历方面,2010年,全国电大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00人,占全体专任教师的0.7%;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196人,占全体专任教师的10.85%;本科学历的教师47587人,占全体专任教师的83.35%,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2914人,占全体专任教师的5.1%。[2]地市级电大分校,尤其是县级电大工作站,其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普遍低于平均数字。教职工水平总体相对偏低,某些基层电大甚至出现“有学生而无教师”的尴尬局面。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能否开办一所大学所必需的基础。基层电大是电大系统中的基础,承担着重要的办学任务。基层电大能否办好,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质量。
  3.观念陈旧、老化,教学活动、管理等明显滞后
  由于电大教育主要面向高考落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丧失学习机会的社会人员,以及需要提高学历层次的在职人员,即教育对象层次不同;在教育目的上同样存在着不同层次,即普及性、适应性和提高性。因此,电大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手段上就不能是一个标准、一种形式。电大教育明显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电大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上始终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限制,仍沿袭着普通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教学计划,没有考虑到学生层次和发展方向的差异,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消耗殆尽,教学质量低下。且长期以来,电大教育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观念,认为管理队伍不如师资队伍重要,忽视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人员不仅数量少,且学历、职称明显低于教师,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低,管理模式陈旧,缺乏改革、适应形势变化的动力。根据2010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统计公报,全国电大教职工总数为9.45万人中,除专职教师外,包括行政人员、科研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等共有3.74万人,不到教职工总数的4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为0.61万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10万人,而初级职称或没有职称的人员占到了一半以上。且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教师队伍,尤其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可以说,管理队伍建设远远跟不上实际的发展速度。
  4.教育现代化建设不足,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远程开放式教学是电大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它可以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电大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也正是来源于此。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由各级电大组成的遍布全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各地的求学者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正因如此,电大才能够把高等教育延伸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这也是電大办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建设对电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发展,为电大教学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和教学资源,是电大办高质量教学的重要因素。但现实的情形是,各级地方电大自行开发制作的教学资源,一般只在本辖区内使用,很少互通,资源不能实现共享,有效应用率很低,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1.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性强,但宏观管理不到位,系统性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各级电大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建设、办学质量等方面参差不齐,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强度的宏观管理,致使系统性的优势无法正常发挥。系统性体系要求上下级别必须做到信息传递的畅通,具备良好的衔接沟通能力,目前,电大系统由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教学点)四级组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体系。原本电大就因系统办学的战线长、环节多,覆盖面广,学生层次复杂等原因,使得管理难度加大,信息很难畅通,办事效率不高。再加上宏观管理弱化,致使沟通渠道堵塞。前面已经提到电大资源共享方面有很大的阻碍,各级电大研发出的教学资源通常仅仅在各自的区域内使用,其他地区并不能共享,信息的不畅通无疑是最大的原因。
  2.办学理念存在偏差,管理模式不合理
  电大教学同高等院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由于缺乏对电大教学管理充分的研究和考量,在办学理念上形成了偏差,这是导致教学管理出现如此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有观点认为,办电大仅仅是一种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有人认为,教育中占主要作用的是教师,这些错误的理念致使电大管理者不愿在管理上下工夫,教学管理工作模式陈旧,效率低下,部分电大教学点不能按其特殊的教学规律办事,管理僵硬,自然教学质量就跟不上。
  3.技术条件落后,对远程教育研究和认识不足
  远程教育是电大教育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但是远程教育是技术密集型的教育形式,不仅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但不少电大受制于资金瓶颈,无法及时购置更新现代化设施和管理软件,也不能吸引人才、掌握技术,缺乏全面更新教学手段、管理手段的能力。这一点在基层电大更为明显。另外,电大缺乏对远程教育必要的研究,不能了解远程教育规律及其学习者的需求,无法找到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对策及建议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强调办学质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电大办学质量,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找到正确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首先必须认识到电大教育的独特性,不能将其同普通高等教育挂钩,同时也必须正视电大教育的价值。这就要求电大系统必须要肯定其自身价值,引导职工对其工作价值的认识,提高职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要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建设,充分且高效地利用资源,发挥电大系统性的优势。另外,必须重视日常管理工作环节,教师人员和管理人员同等重要,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给予管理人员必要的进修机会,提升电大系统管理人员的整体质量。对基层电大来讲,学校的管理者要有充分的责任感,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对电大办学特征的研究和认识,把握远程教育的规律,特别是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以提升电大办学的整体质量。
  2.引进人才,组建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管理队伍
  任何一个组织,没有合理的管理体制,是不具备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电大系统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系统,电大教育在办校过程中,也应该非常重视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前文已经提到,电大办学质量不高,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缘由。而要改善这种现状,必须重视管理队伍建设。第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管理团队。稳定的管理团队是深刻认识和研究电大办学规律的基础。第二,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深造,确保建设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通晓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领域的高质量的管理团队。第三,电大管理还必须重视宏观管理,最大程度上发挥电大系统性的优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各级电大之间信息交流最大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合理分配资源,扶植、指导办学能力较弱的教学点,从整体上提高电大的办学质量。
  3.建立灵活的教学体制和师资队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建设的需要
  电大教学的特征之一是它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具有稳定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规划。电大办学的初衷即是为社会培养各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教学计划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淘汰部分过时的专业,设置新的专业。统计显示,2008年,电大开放教育新开设专业3个,“一村一”新开设专业1个;学生人数上,开放教育以行政管理专业最多,“一村一”则变为以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居首位。到了2010年,开放教育本科新设专业3个,“一村一”新开设专业1个,在籍生的停开专业8个;学生人数上,开放教育仍以行政管理专业最多,“一村一”则以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居首位。不仅是学生,包括专业设置,电大都呈现出明显的多变性。因此,电大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全不同于管理团队的建设,各级电大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专业,引进人才,实行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聘用机制。尤其是在部分资金相对缺乏的基层电大,这种机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利用率,为教学点聘请到高素质的教师。
  电大办学的系统性特征也影响到教师队伍建设,开放教育的教学任务是由各级电大教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但是各级电大教师的职责却是不尽相同的。简单地讲,省级电大教师的职责相对要宏观,主要是提供非统设课程的各类指导性文件(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考核纲要等)和学习材料等。当然,电大教学的远程化特点还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运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法使用的多种媒体教材。各级电大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好教师队伍各项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专职教师的工作能力。
  4.加强远程教育的开发能力和研究工作,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
  远程教育是电大教育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远程教育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电大系统在办学的同时,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建设,开发高效的教育网络。同时,加强对基层电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多媒体建设,确保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
  教学与科研,是学校工作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问题想要得到解决,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这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所在。电大教育具有很多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特征,因此,电大在办学上,不能照搬高等院校的教学体制和经验。那么,电大教育应该走什么路?谁又能解决这一问题呢?这些疑问就要求电大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同时进行电大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模式的研究工作。目前,电大已有的科研人员总数明显偏少,据统计,2010年全国电大科研人员仅为0.17万人,远远不能适应电大目前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电大要发展,必须重视科研人员的建设工作,建立一定数量的专门的科研队伍,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并能根据政治、经济發展形势的变化,适时地采取措施,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 莹,张旭红,等.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点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基于电大地市级教学点的实证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08(4).
  [2]中央电大发展规划办公室.2010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J].中国远程教育,2011(3).
其他文献
关于纳西民族的东巴文学可谓源远流长,其中不乏优秀巨著,但是要以民族史诗<创世纪>的影响最为深远.史诗中所折射的纳西先民的思想光辉与我国汉民族的"道"家思想有某些契合之
1990年以来,笔者用自拟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100例,收效良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全部来源于不孕不育专科门诊,年龄20~25岁56例,26~30岁32例,31岁以上12例;未生育65例,已生育35例;卵巢囊肿直径3~5cm76例,6~1...
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指激素标准疗程无效或有效而在减量过程中复发,半年内复发2次或2次以上者。我科自1994~1997年间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及免疫调节剂配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当前我国社会转型面临关键的临界点,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党和政府需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
诗人以诗会友、侠客以武会友、歌手以乐会友、教师以课会友!江苏省第七届“蓝天杯”小语会课活动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语专家、36位参赛选手和各校的
目的探讨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8例绝经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患者无不适主诉,占52.8%;36例以腹胀、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