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是客观现实,学生进入职高学习,老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基础薄弱,最重要的是要考虑采取何种措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取得进步,尤其是如何实现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本文就职高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措施进行探析。
关键词:职高数学;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感官上没有学习障碍,但是就学习成绩而言,却明显不如同龄人,难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职高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不断扩招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源问题,学生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越来越薄弱,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职高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个群体,他们就是数学学困生,既沒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也没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学困生转化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能否有效实现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直接影响到职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作为一名职高数学老师,有丰富的学困生转化经验,在本文中与大家分享,希望对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帮助。
一、对学困生基本学习现状的解析
(一)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经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能够促使人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行动的主动性,如果学生的成就动机较强,那么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就比较强,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就职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强,没有学习动力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既没有进行学习的动力,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数学成绩没有过高要求。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认真听讲,更不要说预习或者复习了,也没有形成必要的数学思考能力,对于数学作业也不能认真对待,更多的是敷衍。职高的数学教材难度已经有了很大降低,但是学生还是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其原因就是学习动力不足。
(二)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较薄弱
职高学困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概念认识不清,对定理、公式难以有效理解并记忆,更缺乏在实际做题过程中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于比较重要、典型的知识点,学困生只是略有了解,似懂非懂。学困生数学基础薄弱,但是往往急于求成,不注重进行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掌握,但是往往想要取得好的成绩,结果事与愿违。职高学困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职高学困生缺乏必要的自学能力与学习技巧
对于学困生而言,在进行教材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抓住教材的核心知识,学生不能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在解题时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喜欢模仿,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因此,如果在做题过程中,一旦遇到新情况,学生很难有效解决,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课前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预习,课堂上不能进行有效听课,课后复习不到位,更很少对自己的学习与知识点进行反思,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二、学困生转优的有效措施
(一)老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数学学困生转优,依靠强制是不行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感化,才能真正达到转化的目的。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学生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老师的教导,使学生明白自己哪里做的是对的,哪里存在不足,学生通过自我反省与自我认识,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最终使自己好的一面得以进一步发展,不好的一面得以改正。
因为学困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学困生的感情也是比较脆弱的,也没有养成坚强的意志。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关心与照顾,积极的走进学困生的感情世界,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老师的关心,还体会到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触动。老师积极关心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动力,有助于学困生转优。
(二)对学困生转优要有层次性
数学基础薄弱、缺乏一定的学习技巧,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但是学生之间还存在很大区别。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数学基础薄弱,有的学生是因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等,因此,老师在进行学困生转优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转优策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有效提升。
(三)注重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一部分数学学困生抱有这样的心态:较之于专业课而言,数学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而专业知识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专业知识能够直接应用于生活实践,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有效抑制学生的数学无用论,老师应该积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例如: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点与生活实例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有初步了解,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积极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现原来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转变了学习的态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对学困生转优产生很大帮助。
(四)要树立学困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很多数学学困生因为成绩不好,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更不愿努力学习。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能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要有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艺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信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信心不足,主要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太多的挫折,如果老师能够增加其成功的体验,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有效实现数学学困生转优,是职高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既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也需要学生不断地努力,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数学成绩将会有很大提升,数学整体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职高数学;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感官上没有学习障碍,但是就学习成绩而言,却明显不如同龄人,难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职高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不断扩招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源问题,学生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越来越薄弱,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职高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个群体,他们就是数学学困生,既沒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也没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学困生转化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能否有效实现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直接影响到职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作为一名职高数学老师,有丰富的学困生转化经验,在本文中与大家分享,希望对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帮助。
一、对学困生基本学习现状的解析
(一)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经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能够促使人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行动的主动性,如果学生的成就动机较强,那么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就比较强,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就职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强,没有学习动力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既没有进行学习的动力,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数学成绩没有过高要求。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认真听讲,更不要说预习或者复习了,也没有形成必要的数学思考能力,对于数学作业也不能认真对待,更多的是敷衍。职高的数学教材难度已经有了很大降低,但是学生还是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其原因就是学习动力不足。
(二)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较薄弱
职高学困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概念认识不清,对定理、公式难以有效理解并记忆,更缺乏在实际做题过程中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于比较重要、典型的知识点,学困生只是略有了解,似懂非懂。学困生数学基础薄弱,但是往往急于求成,不注重进行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掌握,但是往往想要取得好的成绩,结果事与愿违。职高学困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职高学困生缺乏必要的自学能力与学习技巧
对于学困生而言,在进行教材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抓住教材的核心知识,学生不能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在解题时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喜欢模仿,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因此,如果在做题过程中,一旦遇到新情况,学生很难有效解决,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课前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预习,课堂上不能进行有效听课,课后复习不到位,更很少对自己的学习与知识点进行反思,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二、学困生转优的有效措施
(一)老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数学学困生转优,依靠强制是不行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感化,才能真正达到转化的目的。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学生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老师的教导,使学生明白自己哪里做的是对的,哪里存在不足,学生通过自我反省与自我认识,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最终使自己好的一面得以进一步发展,不好的一面得以改正。
因为学困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学困生的感情也是比较脆弱的,也没有养成坚强的意志。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关心与照顾,积极的走进学困生的感情世界,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老师的关心,还体会到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触动。老师积极关心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动力,有助于学困生转优。
(二)对学困生转优要有层次性
数学基础薄弱、缺乏一定的学习技巧,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但是学生之间还存在很大区别。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数学基础薄弱,有的学生是因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等,因此,老师在进行学困生转优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转优策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有效提升。
(三)注重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一部分数学学困生抱有这样的心态:较之于专业课而言,数学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而专业知识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专业知识能够直接应用于生活实践,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有效抑制学生的数学无用论,老师应该积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例如: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点与生活实例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有初步了解,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积极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现原来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转变了学习的态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对学困生转优产生很大帮助。
(四)要树立学困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很多数学学困生因为成绩不好,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更不愿努力学习。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能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要有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艺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信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信心不足,主要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太多的挫折,如果老师能够增加其成功的体验,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有效实现数学学困生转优,是职高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既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也需要学生不断地努力,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数学成绩将会有很大提升,数学整体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