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蘽悬钩子组织培养繁殖技术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98122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蓬蘽悬钩子的带腋芽嫩茎段为外植体,建立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适宜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5 mg/L NAA,诱导率可达86.7%;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2 mg/L NAA;适宜生根培养基为改良的1/2MS 0.1 mg/L NAA;适宜炼苗时间为7 d,移栽成活率可达98%;以6月中旬移栽到大田的当年苗木生长发育状态最佳。
  关键词:蓬蘽悬钩子;初代培养;继代培养;根诱导;移栽
  中图分类号: S663.204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074-02
  蓬蘽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 Bunge)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植物,别称托盘儿、覆盆子等,是我国长白山区分布量较大的野生树莓种质资源。蓬蘽悬钩子抗寒性强,果实品质好、营养丰富[1],且根、茎、叶、果均可入药[2-3],开发利用前景广阔。2013年以来,笔者在系统开展蓬蘽悬钩子野生驯化研究的同时,进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以期为优良种质资源快速高效利用、建立我国寒地特色树莓产区、实现栽培良种化和生产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嫩茎)取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实验基地(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蓬蘽悬钩子栽培试验园。
  1.2 试验方法
  1.2.1 启动培养 在5月中下旬,选择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蓬蘽悬钩子单株,剪取嫩梢。在室内剪去嫩梢叶片,剪成 2 cm 左右的带芽茎段。茎段用适当浓度洗衣粉液浸泡 20 min,自来水冲洗12 h后接种。接种前先用75%乙醇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3次,再以0.1% HgCl2溶液处理10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将消毒茎段上下部切去少许,分别接种于B5、MS、改良的1/2MS(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和肌醇均减半)和改良的1/4MS(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和肌醇均减为正常量的1/4)的诱导培养基上(以上培养基均附加0.5 mg/L 6-BA、0.1 mg/L NAA),每个处理接种20瓶,每瓶3个茎段。接种后,每周观察外植体生长状况,2周后统计侧芽萌动情况,计算萌发率。
  萌芽率=萌芽数/接种数×100%
  ;
  平均萌芽数=萌芽总数/接种数
  。
  1.2.2 继代培养 将启动培养中获得的无菌芽苗进行增殖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0.5、1.0、1.5 mg/L)和NAA(0.1、0.2、0.3 mg/L),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处理接种10瓶(每瓶4个外植体),50 d后观察芽的分化和生长状况,并统计分析各处理芽的增殖倍数。
  1.2.3 生根培养 将继代培养得到的大量增殖苗分离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以改良的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NAA(0、0.05、0.10、0.15、0.20、0.25、0.30、0.40 mg/L),每种培养基接种15瓶(每瓶3株无根苗),接种30 d后,观察试管苗生根和苗木生长情况并统计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 相关公式为:生根率=生根苗数/接种数×100%;平均生根数=总根数/生根苗数;平均根长=根的总长度/总生根数。
  1.2.4 炼苗移栽 当根长至2~3 cm时,将通过生根培养得到的生根苗分别进行3、7、10 d炼苗,然后以细河沙与腐殖土按1 ∶ 3的比例混合作为移栽基质,在移栽前1 d用0.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基质并覆膜24 h,并加强移栽后的环境调控,以期获得较高的移栽成活率。
  1.2.5 当年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调查 分别于5月中旬、6月中旬和7月中旬将移栽到营养钵中的小苗进行圃地栽培,并于5个月后,即生长期结束后,对其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公式为:平均分蘖数=总分蘖数/总苗数;平均茎粗=总茎粗/总苗数;平均生长高度=生长高度总和/总苗数;平均成熟高度=主干的平均生长高度-主干梢部枯死的平均长度。
  1.3 培养条件
  在以上培养基中加3%蔗糖、0.5%琼脂,调节pH值为58~6.0。培养条件:温度为(25±3)℃,光照度为1 000~2 000 lx,光—暗周期为14 h—10 h。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培养
  表1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中外植体的萌芽率差异显著,其中基本培养基以MS对蓬蘽悬钩子嫩茎的诱导效果最好,接种3 d后就开始启动萌发,培养 20 d 时萌芽率达到86.7%,外植体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叶大嫩绿,芽体较高;其次是改良的1/2MS、1/4MS,培养20 d时萌芽率分别达到66.7%、60.0%,外植体生长一般,叶梢小且偏黄绿色,芽体略矮小。而在B5培养基上,一方面外植体发生的褐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接种5 d后才开始缓慢萌发且萌芽率很低,只有28.5%,此外芽体很小,呈黄绿色。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蓬蘽悬钩子初代培养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为宜。
  2.2 增殖培养
  将诱导得到的萌发芽体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后,围绕芽体这一中心,都能分化出一定数量的不定芽。6-BA、NAA不同浓度组合的增殖倍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因为6-BA、NAA 2种激素与芽体增殖密切相关,激素的绝对浓度和搭配比例對组培苗的增殖有很大的影响。当6-BA浓度为 1.0 mg/L、NAA浓度为0.2 mg/L时,增殖倍数最高,可达 33.14;当6-BA浓度为1.5 mg/L、NAA浓度为0.1 mg/L时,增殖倍数次之,为32.85。这2个处理(即处理5、处理7)的增殖倍数没有显著差异(表2)。因此,适宜蓬蘽悬钩子的增殖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2 mg/L NAA。   2.3 根的诱导
  不同浓度的NAA与蓬蘽悬钩子无根苗生根率均有密切关系,在9种培养基中都能诱导生根,即在生根培养基中不添加生长素也可生根。当NAA浓度为0.05、0.10 mg/L时,平均生根数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平均根长差异显著。当NAA浓度大于0.15 mg/L时,组培苗基部膨大产生愈伤组织块,植株矮小,叶片黄化,不适于移栽。根数越多,根长适宜且粗壮的,移栽成活率高(表3)。因此综合考虑,在改良的1/2MS培养基中,NAA浓度在0~0.10 mg/L范围内,幼苗生根数随着NAA浓度升高而增加;当NAA浓度大于0.10 mg/L时,生根数反而随着NAA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蓬蘽悬钩子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 0.10~0.15 mg/L。
  2.4 炼苗移栽
  组培苗长期生长在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相对适宜和稳定的环境中,体表几乎没有什么保护组织,如果直接移栽到外界环境中,因其本身适应性差,再加上环境变化较大,很难成活。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炼苗”,使其能逐步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提高成活率。不同的炼苗时间处理下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差异显著。当炼苗时间为3 d时,可能由于组培苗木质化程度低,仍处于“异养”状态,因此较难适应瓶外的环境,从而使成活率大大降低;当炼苗时间为10 d时,组培苗虽然已经达到“异养”状态,但是培养基已受到外界有菌环境的污染,且根部培养基干燥,较难清洗干净,残留的营养容易引起移栽苗烂根死亡,使成活率降低;而炼苗时间为7 d时,组培苗已经完成驯化且培养基较易清洗干净,移栽苗的成活率最高,可达98%(表4)。
  2.5 当年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调查
  只有将组培苗进行圃地栽培,才能达到苗木繁育的最终目的。5月中旬将苗移栽到大地,此时气温和地温等均较低,不利于根系的生长;6月中旬气温和地温都有所上升,苗木生长较好;而7月中旬移栽苗木时,苗的整体生长期大大缩减。因此从平均分蘖数、平均茎粗、平均成熟高度、平均生长高度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组培苗进行圃地栽培时,以6月中旬移栽入大地较为适宜(表5)。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蓬蘽悬钩子嫩梢为试验材料,将带腋芽茎段用75%乙醇消毒30 s,再用0.1% HgCl2溶液消毒10 min,最后,接种到MS培养基上。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2 mg/L NAA,其次为MS 1.5 mg/L 6-BA 0.1 mg/L NAA;进行壮苗培养时,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 0.5 mg/L 6-BA 0.2 mg/L NAA或者MS 0.5 mg/L 6-BA 0.1 mg/L NAA;瓶内生根最适培养基为改良的1/2MS 010~0.15 mg/L NAA,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最多可达11.21条/株,平均根长最长可达4.86 cm,根粗健壮。对组培苗当年植株生长发育情况调查发现,以6月中旬移栽到大田的生长发育状态最佳。
  蓬蘽悬钩子因其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睐,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可实现野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本研究以蓬蘽悬钩子带腋芽茎段为试材,采用不同培养基、植物激素及其浓度组合,建立了稳定的离体快繁体系,为今后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可对优质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赵伟伟,李爱民,张正海,等. 野生树莓蓬蘽悬钩子光合特性研究[J]. 中国果树,2014(1):28-30.
  [2]和加卫,唐开学,杨静全,等. 云南省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 中草药,2005,36(7):1078-1081.
  [3]解瑞彬,李秋菊,曹媛媛,等. 树莓的组织培养快繁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9,15(3):23-25.
其他文献
邴格格,一个爱学爱玩尤其爱写文的资深小博粉,凭借不断打怪升级摸索出一条学习之路,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这里跟你分享我的学习进化史,我们一起开挂式成长吧!  周末一不留神睡了个懒觉,就一整天都没了干劲儿;明明已经坐在书桌前就差拿起纸笔了,可是手机自己跳到了手里来;午休时间想玩儿会儿游戏,不小心就玩到了吃晚饭的点……  考试迫在眉睫,你更加焦虑地玩儿起了手机,别问,问就是“當事人现在非常后悔”
摘要:概述了免耕播种机秸秆处理装置的目的及意义,总结了现行免耕播种机秸秆处理装置的种类,分析各种类的特点以及处理秸秆的原理,并总结概括了现行免耕播种机秸秆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分析了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秸秆处理装置的特点、工作原理,并通过田间试验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秸秆;秸秆处理装置;应用现状;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  中图分类号: S22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
摘要:以从长白山温泉中筛选到的高温厌氧产氢菌Caldicellulosiruptor changbaicum为菌种,研究硫源对其发酵纤维素产氢的影响。先以Na2S、Na2SO4、Na2SO3和Na2S2O3为硫源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硫源对菌株生长和产氢的影响。然后在生物反应器中分别以Na2S和Na2S、Na2S2O3混合物为硫源进行厌氧发酵试验。结果在以Na2S ∶Na2S2O3=1 ∶2的混合物
摘要:为提高水稻施肥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并减少劳动强度,通过施肥桶模型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随水施肥技术的流量稳定性和施肥均匀性,以及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探究水稻随水施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稻田采用随水施肥后16 h,均匀性变异系数降低至15%~10%之间,能满足施肥均匀性的要求。在施肥作业时,施肥桶出水口起始开口角度30°,当液面低于40 cm后,开口角度45°,能维持施肥桶出水口流量的相对稳
3岁的小爱,家住日本仙台。她家的客厅里有一张大大的球台,她的脑袋放在边沿上,不用塌肩膀,也可以搭得正正好好。  那时候她梳了漂亮的小辫子,满头卡子,偶尔戴粉色发带。  在本是为哥哥准备的乒乓球台上,她与也曾是乒乓球选手的母亲福原千代开始了第一次练习。  她是母亲晚生的孩子,却没有受到特殊的照拂。  福原千代站在训练馆里,站在小爱的对面:“是小爱说不要打的。”  小爱跑过来,滑倒,站起来,又接着向妈
摘要:以不同剂量NaN3处理马齿苋种子,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光合性能的角度确定最适NaN3处理剂量,并分析以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方法辅助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0 mmol/L NaN3处理8 h或0.5 mmol/L NaN3处理12 h均可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和萌发质量,而更高浓度、更长时间的处理则使萌发率和萌发质量逐渐下降;根据长势初筛后的各处理组种子萌发苗,其株高均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单
摘要:以长白山有毒真菌毒蝇鹅膏菌为原料,研究其活性成分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和抑菌性,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丙酮质量浓度85%,料液比1 g ∶25 mL,浸提温度20 ℃,浸提时间40 min。其中,丙酮质量浓度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毒蝇鹅膏菌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是0.062 5%;对酵母、青霉、米根霉、黑曲霉抑菌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长
“好强的灵力,怎么会这么强?”易火被吹飞之后想起了那天多智星君化身的“山人”和清音大长老召唤出的“上古神相”战斗的场景,那真的是天崩地裂,他隔着千万米都被席卷进去。  而现在这魂将的能力虽然远不如他们,易火被吹飞只是因为离得太近,但即便是这样,这魂将表现出来的灵力,也已然达到九级。第五章团结就是力量  “一个魂将就这么厉害吗?”宋钱和沙罗谒闪身出去之后,出现在了百米开外的地方。这里浓雾四溢,他们只
摘要:采用棋盘式取样及黄板诱集等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日光温室韭菜地中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下旬;成虫全年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4月底、5月底、6月下旬,其中5月底的峰值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下旬未观察到韭菜迟眼蕈蚊;4月下旬后,被害株率已超过80%。 
[ 窗 外]  文安眉舒    有时做作业累了,会向窗外眺望,细碎平常的风景,却能给你不一样的心情。  从窗口向外看,西北方向是几幢私人别墅,其中有一幢尤为豪华,整幢房子的风格是欧式的,有着红色的屋顶和哥特式的长窗。院子里的植物长得很茂盛,枝叶浓密,长长的蔓藤甚至都爬到了墙外。  向东有一条林荫路,路边的杨树长得很高大。这条路上有两所学校,一所小学,一所中学。放学时,我常常注意到一个小女孩,她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