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thon和传感器的针灸训练系统设计与应用

来源 :实用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针灸教学手法中的破皮速度、捻针转速、补泻等要素,运用python语言和传感器,笔者研发了一种针灸训练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将针灸手法中的指力、速度和角度进行量化,通过python语言程序计算输出波形,并进行数据储存与图形分析,该系统有助于开展同质化教学和名老专家手法的传承。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杂合式血液净化(HBPT)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9月医院接收的84例SAP并发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B组40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A组44例,行HBPT。比较2组临床症状转归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伴有躁狂性精神障碍采取小剂量氟哌啶醇与亚冬眠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伴躁狂性精神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联合组给予小剂量氟哌啶醇联合亚冬眠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经治疗后达到治愈、显效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BRMS评分、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2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对癌症患者发生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85例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肿瘤类型分为肺癌组(155例)、乳腺癌组(102例)、胃癌组(67例)、结直肠癌组(6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每位癌症患者化疗前和化疗1个周期后的血浆样本,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 PAI-C),对比各组化疗前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分析癌症
目的回顾分析某儿童医院门诊用药咨询记录,找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便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2月623例儿童用药咨询记录,采用Excel软件绘制帕累托图,对咨询内容和所涉及药品种类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门诊用药咨询的主要因素。结果咨询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用法用量182例(29.21%)、特殊剂型使用方法115例(18.46%)及特殊人群用药92例(14.77%)。咨询药物种类以中成药最多193例(30.98%),其次为外用药(包括鼻喷剂、吸入雾化剂、眼用制剂及乳膏剂)135例(21
目的探讨碱提红花蜂花粉多糖组分(APBPC-3)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APBPC-3处理DU14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观察DU145细胞形态变化;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Akt-1、PTEN、P53、Caspase-3、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APBPC-3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的抗增殖作用,可使DU145细胞发生明显形态学改变,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的48 h IC50值为3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儿童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4例儿童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的PD-1和PD-L1表达。分析PD-1和PD-L1表达与患者性别、首发症状、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TNM分期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骨肉瘤患者无疾病生存期。结果 PD-1和PD-L1阳性/阴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首发症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会诊3例ICU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治疗过程。方法 3例重症感染患者(心外手术术后、肾移植术后、急性脑梗死)血培养均培养出CRKP,临床药师会诊后根据药敏结果、患者个体情况给出3种不同的给药方案,分别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美罗培南+磷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结果 3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使用多黏菌素B出现色素沉着不良反应,1例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疗程不足出现病情反复。结论 CRKP血流感染应结合感染来源、药敏情况及药
川崎病(KD)为全身性血管炎,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容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重者可发生猝死。故对儿童KD合并CAL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减少KD患儿CAL的发生,改善治疗的预后效果。
近年来,微生物群定植抵抗力抗感染能力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该文将微生物群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微生物群对耐药菌的拮抗作用以及其中所涉及的细菌之间的竞争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抗生素合理使用及耐药菌感染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