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ianb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其中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其中的读为“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异彩纷呈,硕果累累,有目共睹。但也有不少在搞花样翻新,脱离课本越来越远。轻诵读,重分析,重题海战术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肤浅的、架空的、重复的、无用的乃至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的分析和题海训练之中去。更有甚者,有些老师急功近利,为了能在中考中取得一点成绩,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字词的抄写和默写上,学生很难真正品味到课文的原汁原味,学生很难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的内涵美,以致最具灵性美感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语文能力随之下降。因此,学生语感得不到培养,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阅读个性不能很好地展示,智力得不到应有地开发,情感得不到很好地培养。这实在是舍本逐末、背离了语文教学宗旨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我们要认真反思这个问题,要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重新响起琅琅读书声。
  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爱上朗读
  朗读教学常常不可能单独列为独立的教学内容,而是分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应该怎样实践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呢?
  (一)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
  选择适合朗读的课文,如诗歌、优美的散文、有特色的文章选段,进行教师示范朗读,以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不足,在当前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以克服。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在网络上利用搜索引擎和语文教学的专业网站,搜索和下载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借助数码音箱或多媒体播放器等工具在课堂上播放,代替范读,同时能够更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朗读的意愿。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背景音乐,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笔者在教授《春》这篇散文时,录制了班得瑞的《春水》,在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五幅图景有了初步的感悟后,让学生听一遍音乐,然后配合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配合着旋律注意自己朗读的节奏与语调。这种朗读方式大受欢迎,有的学生还因为对自己的朗读不满意而要求再来一遍。在进行古代诗词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用歌唱形式进行唱读。古诗词简短,有很强的音乐感,古人也多用来入乐歌唱,唱读诗歌,不仅体现诗歌的韵律,也更能领悟其中的形象与情感。学生唱读诗词,可以用现成的音乐,也可以自创旋律。学生对这种形式也并不陌生,因为现在不少流行歌手也不断从古诗词中寻找灵感与素材,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就是人们熟知的一首歌。因而学生自然兴趣高涨,还颇能发现学生的创新亮点。
  (三)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举行朗读竞赛
  可以个人为单位,可以小组为单位,形式可以多样,这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朗读学习的成就感,又可激发他们的朗读学习兴趣。
  (四)课堂的教学还需要课后的巩固和延伸
  布置有持续性的朗读课外作业,朗读材料可分为老师指定和学生自选。在这一系列的教学尝试中,尽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以单纯的朗读指导来灌输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各种朗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朗读教学
  对于教学过程而言,以多媒体为主要依托的教育技术是提升教学,辅助教学,使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手段。比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它们是相通的,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音乐与文学融合起来,就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我们在朗读教学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这些声光色影等综合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就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朗读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就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拨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朗读更具有表现力,也更能使学生享受到朗读的愉悦。
  三、教师要注重朗读的师生互动评价
  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在学生读完后,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你读得真好”、“你读得真有感情”或者“你读得真流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须改进。“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后用这样的态度多练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更高的标准,在一次次练习中扬长避短,很快就会有长足的进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
  初中朗读教学是形成学生语文智慧技能、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由之路,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从一些非语文现象中解脱出来,把朗读作为一种课型,精心设计,多种形式实施朗读教学,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还学生个性化朗读空间。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师生之情融于教材之中。相信会有更多的有志同行,会逐渐重视朗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77-79.
  [2]黄永红.试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59.
  [3]顾春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J].考试周刊,2010(14):67-68.
  [4]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5]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恩考和做法.语文学习,1990,(9).
  [6]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若要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要求高职教师本身认同教师应有的职业价值观,同时还应具备健全的人格,能够成功的把自己和自己的知识、技能及理念有效的传
本文分析了K-401解析气压缩机喘振产生的原因,论述了喘振对K-401解析气压缩机的危害,根据K-401解析气压缩机的运行经验,找出防止K-401解析气压缩机产生喘振的预防措施。 Thi
壶瓶山是我的南国“十大屋脊”系列寻访活动中最后一座2000米以上高山,此前我已经登过黄岗山、猫儿山、真宝顶、南风面、齐云山,八面山、韭菜岭、大南山、龙脊等九座南方高山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
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了几千年,在我们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三尺讲台迎冬夏,一支粉笔写春秋”是对传统教学的精辟总结.在课堂上,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只能言传
期刊
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我们要努力的把每一堂美术课都上到最精彩,灵活的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关键词:美术 氛围 审美    如今,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审美能力也成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中职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为其以后的社会工作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目前大多数公共基础课程并非以实际的工作实践出发,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情感是人类在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外界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培养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到各行各业(具有广泛性),所以数学也是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有效工具。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把当前的素质教育工作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由衷地感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更
看到年轻的班主任,我像是回到了当年,曾经年轻,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两相对比,我的第一个感悟也是第一个话题就是人生的成熟需要积淀。王道元先生说过:厚其积储。也就是说,我们要趁着年轻多学点,积淀多一点成功的经验。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年长的老师或多或少有成长需要借鉴的养分,积淀成成功的基石,用好身边无形的资源。  我要谈的第二个话题是做事的态度。什么是态度、心态呢?那就是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