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教学与初中生心理的整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v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培养,学生不能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这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很不利。所以,新课程要求老师一改满堂讲的教学方法,提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初中学生虽然有探索知识的内在潜力,但容易冲动,好胜心特强,对开展探究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掌握他们的特征,然后利用他们的心理,因势利导地开展切合实际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开展探究教学呢?
  一、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
  要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探究的物理问题产生兴趣。初中学生虽然对新鲜的事物有好奇心,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兴趣的,因此,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力争使更多的学生对探索的问题产生积极的兴趣。一般说来,初中学生的兴趣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对物理现象感兴趣。很多学生常对奇特的物理现象产生兴趣,愿意根据物理现象,探索其发生的奥秘。比如,将小金鱼放在试管里,用酒精灯在试管口处加热,试管口的水就要沸腾了,但小金鱼却能在试管的底部安然地游来游去。很多学生看到这一现象惊讶不已,假如不是他们的亲眼所见,一定会怀疑这种现象的真实性。
  (二)對动手实验感兴趣。物理的实验操作,能满足初中学生好动的心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愿意做实验,都喜欢到实验室里进行操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比如,用橡皮筋制作“弹簧秤”、“用纸盒烧开水”等。老师不应分析这些实验的原理,而应让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原理,在感悟中掌握物理原理。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喜欢刨根问底。有些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比较好,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绝不放过,总要追问到底,这说明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现状,对物理知识有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好这些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探知机会,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钻研精神。比如,可以介绍一些课外书籍、物理杂志、科普文章给他们,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钻研喜欢的课题,保持学习兴趣。
  二、利于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好问、好动是当前初中学生的一大亮点。初中学生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属于物理学科中的启蒙知识,但初中学生并不满足现状,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他们就必然有更多的问题要问。学生问问题是好的现象,如果只顾学习,不会提问,是很难真正学好物理知识的。学贵在于问,如有疑问就会去思考,不会思考,说明知识的掌握是很肤浅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索知识的激情。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学生问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能自己解决心里的疑问。另一方面,他们注意了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怕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而被他人讥笑。因此,老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更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挖掘他们内在的探索知识的潜能,鼓励他们在任何场合敞开胸怀地提出问题,大胆地作出对问题解决的猜想。为了能使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只有学生感到老师很亲和,没有架子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释放心情,敢于提问、追问。假如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不周密的问题、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不回答或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产生闭锁心理,不愿意配合教学活动,这就造成教学效率的下降。比如,古代有两个兄弟,要分家产——遗母的金簪。两个兄弟为了能均匀地平分,叫来舅舅。假如你是他们的舅舅,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平分呢?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分法写在纸上。并由各学习小组的负责人将每人的方法进行汇总,并提出本组最后的解决方案。又如,在学习大气压知识时,很多老师习惯叫几个学生上讲台前面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以此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但能感受到大气压存在的只有上台表演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只能观看,并没有亲身的体验。假如让每个学生都上台体验,教学的时间也不允许。那么,我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做点改进呢?我们可以将它固定在墙上,然后在半球的下面挂很多的重物,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感悟到大气压的存在。
  三、适当满足学生的好玩心理
  初中学生天生好“玩”,老师不要认为他们的玩会影响教育的效果,而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学习寓于玩之中,就是要让学生“会玩”。比如,在学习内能的改变时,我压缩空气,让浸有乙醚的棉花燃起来,很多学生很好奇,很想“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成功,学生在好“玩”心情的刺激下,进行再思考,找出了如何“玩”成功的方法。
  我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实验,有时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好“玩”心理,很多学生在课后继续“玩”,这时候,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一方面要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行适当的表扬,另一方面要提醒他们注意操作安全。
  总之,在进行探究教学时,老师必须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的特征,探究教学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观念、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逐渐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目前设计中的两大主旋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有关思想和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笔者就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景观设计之间的融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相关的实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传统
期刊
摘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前景和方向是当务之急,主要应该注重从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的模式两个方面着手。关键词:创业教育;现状;反思;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
期刊
摘 要: 自然界中的物质,根据其导电性能的差异可划分为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几乎不能导电的绝缘体和半导体,本文介绍了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 半导体材料 发展 应用    自然界中的物质,根据其导电性能的差异可划分为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如银、铜、铁等)、几乎不能导电的绝缘体(如橡胶、陶瓷、塑料等)和半导体(如锗、硅、砷化镓等)。  半导体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它的导电
带电粒子做完整圆周运动时往往比较简单,但粒子如进入一有界磁场,其运动轨迹将是一段圆弧,这样的问题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同时也是高考的考查重点,处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圆心的确定  方法1:若已知粒子轨迹上的两点的速度方向,则可根据洛伦兹力F⊥v,分别确定两点处洛伦兹力F的方向,其交点即为圆心。  方法2:若已知粒子轨迹上的两点和其中一点的速度方向,则可作出此两点的连线(即过这两点的圆弧的弦)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和实践体系建设研究——自我就业教育,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意识到“不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本研究主要以建筑工程系09级、10级装饰专业为试点,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有目的的指导他们,从学生时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即对教学进行改革,加大实践力度,开展模拟创业大赛等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
期刊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通过应用,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关键词: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的一门学科。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
摘 要: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的有效途径,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 情感教学 中学历史课堂 运用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目标已由单纯
探究式学习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直接感受、体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我们在实施《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活动时,一致认为:要改变当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实施物理教学现实性、综合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