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可能与可为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5621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究的理论基础
  笔者梳理我国语文教育者对读写关系的理论探讨,发现大都囿于一种宏观视野的讨论,未触及根本,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都把“读写结合”当作一种阅读教学的附庸。同时,“以传授写作知识为主要内容、把提高写作能力作为教学旨归的写作阅读教学法”的这种认识也亟待改变。写作是一门学问,阅读也是一门学问,研究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都需要遵循它们各自的学习规律。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读写结合”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方法,需要重新审视,将其融入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
  寻找“读写结合”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点,首先应改变过去“读写结合”多作为课后训练的情况,将其安排在课堂学习之前,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前“读写结合”的任务,充分保障学生的独立阅读体验。其次,基于学生关于篇章读写的具体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阅读活动,开展有效的课堂阅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实现“读写结合”的可能性
  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的必要性后,还需要进一步探寻“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在恰当处理“读”与“写”关系的基础上,理清活动设计思路,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反思,激发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立足阅读教学研究,“读写结合”怎样成为阅读教学的切入,怎样融入阅读教学过程,又怎样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思考这些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我进一步梳理总结得出:
  1.
其他文献
顾客似乎是商家的上帝。商家对顾客,恨不得把一张笑脸拉扯成无数张笑脸。不过,这只是表象。往深里一瞧,很可能你会发现,商家在忙于下套,套的当然不是野猪不是野兔不是野鸡,而是贴着上帝标签的顾客。你这不是痴人说梦吧?不是的,我说得比一加一等于二还真理。   有个叫“心理账户”的概念,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提出的,它说的是:心理账户存在于顾客的心里。许多顾客会把支出、收益划分到心中不同的账户。商家
课例“线性回归方程”是一节成功的课.本节课执教教师定位准确,在充分理解苏教版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准备把握基本要求,在教学设计上体现统计大观念下的数学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思考—体验—再思考—表达”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该放手的地方完全放手,让学生完全进入深度学习,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