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有效探索的策略组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tsang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幼儿园,教师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领导策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特点,创造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采取相应的组织领导策略,让幼儿在观察、操作、游戏的活动中主动与环境中的科学信息产生交互作用。
  一、倾听——科学活动的基石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倾听意味着接纳,在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一开始,就要对幼儿的问题、幼儿的评论、幼儿的快乐和惊叹及时做出反应。
  1.有心倾听,发掘猜想兴趣。
  在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小熊》中,我运用小熊跳舞的情节导入话题。我提问:“小熊粘在纸片上,它可想跳个舞呢,怎样才能让它跳起舞来呢?”这个提问可以知道这下幼儿的话匣子是否打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有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充分倾听。有的幼儿说:“把小熊从纸片上拿下来。”有的幼儿说:“对着它吹一口气,让它动起来。”有的幼儿说:“用手指拨动它。”教师这样的“有心”倾听直接体验了活动成立的价值。而且,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与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十分恰当地予以体现。
  2.耐心倾听探寻提问角度。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的提问兴趣十分浓厚,有时甚至让老师措手不及,以至于教师无法耐心地倾听孩子们,使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大班科学《泡泡都是圆的吗》,让孩子们探索泡泡的形状。
  教师:用三角形的泡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为什么?谁有不同的想法?说说你的理由。
  幼1:我觉得吹出的泡泡一定是三角形的。因为泡泡器就是三角形的。
  幼2:我觉得可能是圆的,因为我没看见过三角形的泡泡。
  在老师的一句引导语后幼儿开始了激烈争论,并形成正方反方两队,教师及时“煽风点火”,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见解,发展发散性思维。教师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提问兴趣是活动的主旨,不要拘泥于活动的结果,而要运用转接与顺延的策略,辨清活动的价值点,将预设与生成处理得更为妥帖。
  二、体验——科学活动的桥梁
  幼儿的学习过程不是抽象的思维过程,而是生动活泼的体验过程,因而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让幼儿获得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这不仅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使幼儿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创设情境,与环境相互作用。
  如大班科学活动《泡泡都是圆的吗》,我请幼儿先把各种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这个猜想记录下来,然后验证,鼓励幼儿把每种形状的泡泡器都试一试。岚岚小朋友把各种形状的都试过之后,拿起一个泡泡器,自己改装成一个花朵形状。我发现了这个现象后适时介入并鼓励:“怎么想到做一个花朵形状的泡泡器呢?这个泡泡器吹出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她说在发现了我提供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之后,萌发了一个大胆猜想:如果自己做一个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也是圆的吗?经过尝试,她很肯定地得出一个结论:不管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创造机会,多种形式交流。
  在幼兒通过探究操作有了亲身经历和体验之后,教师首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即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无拘束地自由交流的环境气氛和机会,使幼儿自由表达其情感和感受。其次教师应鼓励幼儿在各种形式的交流中畅谈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在探索中看到、摸到、感受到。
  如科学活动《泡泡都是圆的吗》,在幼儿验证并记录结果后,教师让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换记录卡,互相检查前后的记录结果,互相验证。在发现问题后,大家一起讨论,进行集体验证,并请记录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再次探索操作。通过幼儿与单个同伴、幼儿与集体交叉互动交流分享,巩固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体会科学的严谨性,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三、鼓励——科学活动的支柱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进行。
  1.结合兴趣,鼓励探索。
  生活处处皆科学。教师要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题材,结合幼儿的兴趣展开活动。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是驱使儿童主动探究的动力,兴趣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动机力量,使幼儿主动从事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并使学习活动得以进行。
  例如,教师带领幼儿认识蚕宝宝时,要在不同阶段,观察蚕宝宝每天的变化,观察它吃桑叶的样子,观察它爬行的动作,观察它结茧、破茧产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蚕宝宝的理解在不同层面上循环重复,真正理解蚕宝宝的一生。
  2.正面激励,深入探索。
  幼儿理解一个概念不是依靠教师或成人的说教,也不是靠对一组生疏词语的反复诵读,而是靠对这一概念的经历。
  如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中,能让幼儿通过观察圆珠笔,了解圆珠笔的简单构造,并学会拆、装圆珠笔的简单技能。于是我先请幼儿观察,看看圆珠笔外面是什么样的,里面是什么样的,然后提问:“为什么圆珠笔按下去的时候笔尖会弹出来?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于是幼儿两人一伙、三个一群地研究,当拆开圆珠笔外壳时,发现有笔芯,固定的东西还有效弹簧。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发现秘密,并进行记录,然后尝试把小零件重新拼成一支圆珠笔。
  幼儿科学教育是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的过程,而探索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力求使探索活动成为幼儿的必需,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等专业学校的《电子线路》学科具有知识点分散、理论知识抽象、分析方法较难掌握等特点。本文主要从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善于总结、三步法的应用等方面来阐释分析电子线路及增强《电子线路》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电子线路》 教学方法 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的《电子线路》学科具有知识点分散、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分析方法较难掌握等特点,再加上学生基础普遍不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不思考并掌握
树麻雀体型小,广泛分布在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经常与本地家禽接触,也与各种野鸟接触。树麻雀可能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H5亚型禽流感的传播中发挥某种作用,但是相关的调查研究较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我国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与理念还停留在初始阶段,要改变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就要改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主要针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旨在提升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1.引言  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课堂改革
学生还是孩子,即便高中生也为未成年。人会犯错误,孩子更会犯错误,这样推理学生犯错误属于正常现象。过激地说一句,会(故意)犯错误的孩子都不是笨孩子,笨孩子不“会”犯错误。所以要容忍他们犯错误,但不是鼓励。  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告诉他们——犯错误的危害。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动向,及时指出来,但不要轻易地处罚他们。以下几个案例,是我个人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围产期(periparturient period)通常是指奶牛产前3周至产后3周这一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奶牛不但对乳腺炎(mastitis)、子宫炎(meritis)和子宫内膜炎(endomeritis)等细菌性疾病高度
一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组织单位,学校各项教育和教学工作是通过班集体进行的。班主任负责班级的全面管理,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支柱和灵魂,也是最主要的教育者,对班集体的建设起着决定作用。有人曾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专家。”如果没有班主任的有力组织和领导,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就会成为空话,班级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将无法开展,学生的健康成长将无从谈起。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与贯彻
摘 要: 侨谊幼儿园在易地建新园的过程中,确立了把幼儿园办成儿童“成长的乐园”的办园理念。在对本园儿童的调查中了解儿童的想法,在新园建设中,通过符合儿童审美特点、顺应儿童游戏天性、关注儿童人际互动、满足儿童自我成长四个方面满足儿童的需求,构建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幼儿需求 成长乐园  讲到乐园,可能很多人都会具体指向某个游乐场,而最多的会想到迪士尼乐园。迪士尼乐园的创办者在观察儿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