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树人 净化心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在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上的人格教育,是在关注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上的素质教育,是在提高生命质量、人生价值的人的终极关怀上的生命教育。正如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的心灵日趋高尚纯洁;去私忘我,使人的心灵日趋和谐平等;发展个性,使人提高创造精神;美化人生,忘却忧患,去掉生活恶习,代替不良消遣,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的享受;丰富科学知识,充实人生,使人增添勇敢活泼的进取精神。”
  在中国的艺术长河中,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建筑、工艺等都蕴涵着相当丰富的美术语言,它所透露出来的人类文明的力量和巧夺天工的奇美构思,无不吸引人们向往它,驻足凝视。人们或多或少都能感悟到其中的一些意义,如果人们丝毫不能感悟到其中的意义,人们就无法产生共鸣,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不管他的美术语言能力多么低下,他对本国国旗形象的敏感和激情都会大大区别于他对其他形象的感觉,就是因为国旗形象对本国的公民来说总是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因此,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无疑是要使受教育者理解感悟到每一艺术形象所蕴涵的基本意义。一般认为,科学语言交流的是知识,美术语言交流的是感受。由于人们生理结构的一致性,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感受方式感受结果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然是令人向往的,但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最有效的办法,首先得看懂,并能够感受它们。可以这么说,看懂了美术语言,就或多或少地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而不能看懂美术语言,想要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势必成为一句空话。就和我们的文学语言一样,总是先看懂才会讲,才能拿它来交流。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基本上忽视甚至放弃了看懂这一感受和欣赏的阶段,试图一步达到运用的水平。结果虽然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习了不少美术类课程,画了不少画,但并不能真正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所在。
  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是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 我们应当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超绘画性目的”的现代美术教育观念,学校美术教育的具体任务和目标都应从此观念出发,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从根本上树立起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现阶段,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审美教学的比较科学的途径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具体而言,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精神素质;而专业实践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技巧与技能,二者是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的。只有在既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美术人才。1不管是立志成为艺术家的创作者,还是实用美术领域中的从业者,都需要相应的美术理论基础。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美术理论知识的不可替代性及重要意义。有一句名言:在艺术领域之中,人的思想意识与理论知识的高度决定着他眼界的高度,也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美术语言是我们表现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获得幸福感的美妙途径。美术语言是一种世界语言,它与数学语言、科学语言一样,可以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年龄、不分文化进行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与沟通。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对数学语言、科学语言的重要性已有足够的认识,而把美术看做是人类语言的一大部分来认识,就显得很不够了。美术教育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只不过是一种技法技巧和调节生活的雕虫小技、小三门、副科而已,这种认识极大地削弱了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内容的地位,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美术教育的形式。美术教育的价值远远不是一种技法技巧或装饰,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境界。从当下的功利价值说,美术语言不能帮我们算数学,不能帮我们进行理化实验,不能进行生物解剖,可是从长远的功利价值看,从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化的角度来看,与其他熟悉的语言相比,美术语言更能反映人的本性和心智。那么,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真正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感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主要的还是对美术教育的观念问题。学会看懂美术语言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会表达,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会看懂美术语言更重要,也更现实。所谓看懂就是能够理解、感受到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等美术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就如同语文教育并不以培养小说家为目标一样,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美术家为目标,但无论如何,基础教育一定要完成培养学生能够欣赏美术的任务。不过语文教育与美术教育还有不同,语文教育同样重视甚至更重视语文文字的运用能力,因为这是一个人在文明世界的基本生活需要。而美术教育对美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提出这么高的要求。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之所以难以令人满意,关键就在于把看懂美术语言与运用美术语言的轻重和先后颠倒了。
  因此,要提高当前的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我们就必须用美术语言进行美术教育。人们常说,美术教育是情感教育,而美术语言则是情感教育的表现手段,它不是摆事实讲道理,更不是客观描述,而是感受的叙说,情感的抒发,主观的表现。美术的核心是情,美术语言的本质是抒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美术教育的本质是传情,检验传情的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打动学生。如果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若无其事、无动于衷、鹦鹉学舌、小僧念经,那这样的美术教育一定不艺术了。要使学生动情,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参与,学生对美术创作背景的了解,对美术内容的理解,对美术表现对象的关心。美术教育中同样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问题。与学生的关系太远,与学生的生活太隔膜,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太脱节,与时代的色彩太偏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打动学生自然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美术老师关心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关注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美术时尚。应该说,在学校课程这个层面上,美术教育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每个富有成就的美术家对于艺术形象的创造、对于美术语言的运用都常常达到一往情深、达到痴迷的程度。每个大画家都有着动人的创作故事。这里不必重复“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故事,艺术创造离不开创造主体,美术教育离不开主体故事。在引导学生欣赏《雅典学院》作品时,我曾提出过希望注意对科学家发现科学奥秘的动人故事和心路历程的教育,那可以激励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科学的热情。但感情和科学毕竟是两回事。而感情对于艺术来说却是一回事。艺术与感情分离开来就不再是艺术了。如果我们同意美术教育中看懂美术语言的欣赏教育比能够运用美术语言更基本、更重要的话,那么,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尽可能多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作品,感受语言艺术的丰富色彩,领略美术语言绰约多姿,就是很自然的要求。如果说在印刷文化时代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比较苛刻的话,在进入多媒体时代、网络时代的今天,满足这样的要求对于绝大部分中小学来说,已经是比较现实的了。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
摘要:当前,为了能培养出满足社会、企业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根据中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和技术型人才的特征,据此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学习者独立实践策略、教师现场工作指导策略和学习者自我反思策略。文章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教学手段、联系生活、加强电子课的实践性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
近年来,笔者在对有关文献资料的学习以及相关课堂管理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对课堂管理有了点滴认识,在此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现就课堂管理的特性、模式、与实施原则这三方面内容谈谈我的一点拙见:  一、课堂管理的特性  1、课堂管理具
摘要: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构建学生写作应用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修改作文,展示自我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作文 教学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性习作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要学会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
摘要: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验课教师充分地认识到现有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不足。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本文围绕这个主题,从实验的内容、仪器和设备、教学的方法入手,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实验内容 教学方法 科学实验的方法    1 新课程改革的科学实验与原教材实验的对比  (1)新课标教材无论从实验的内容、呈
我们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和整个国际电子信息网络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一步步引领着我们对创造具有更高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