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为了能培养出满足社会、企业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根据中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和技术型人才的特征,据此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学习者独立实践策略、教师现场工作指导策略和学习者自我反思策略。文章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教学手段、联系生活、加强电子课的实践性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含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又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言是实学。”并特别指出一切教学都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中心在“做”的教学方法论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这种教学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助于我们在电子课的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在“生活中”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教育的范围小,不能“尽生活教育的能事”。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从生活中来教育,即整个的社会范围就是整个的教育范围,这样一来,教育的对象就变得丰富,教育的意义也就丰富起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大的方面看,“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站在一位教师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从小的方面来讲,社会即学校,在现有的学校,我们学生学的东西是屈指可数的,而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懂得文化知识,更要实践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在“做”中“教”
陶行知说:“‘教学做’可以是生活法,也可以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一面做,一面想,在做上相教相学,就能产生新的价值。
例如,《电子线路》、《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两门课程,其中《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虽然教学条件有限,但是,我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在讲到《液晶电视机高压板的原理与检修》这节内容的时候,我特地把家里的32寸TCL王牌液晶彩电搬到实验室,通过实物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形象直观,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尤其在讲解液晶电视机内部结构的时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自己动手拆装一遍,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在“做”中不仅仅是对液晶电视机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拆装和组装液晶电视机的经验,从实际操作中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启发了学生们善于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善于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和改变客观世界,在实践中自我发展,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还体现在它的“平等性”,平等性体现在应该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人,也就是说对于师生而言,彼此是平等的,而不是谁主导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
《电子线路》、《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两门课程在知识点上是相辅相成,中间也有着很强的联系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由于课程安排的问题,在学习《电视机整机原理》时,相关知识已经在《电子线路》课程中学习过。例如:彩电“行、场振荡电路”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就可以知道该电路是已学过的《电子线路》中“脉冲振荡电路”的变形。学习该章内容时,我尝试了另一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备课,鼓励学生向老师大胆提问,有些同学甚至向我请教该如何备课才可以把知识点讲解得更加清楚;课上,学生们充分展现出了“小先生”的风采,还做到了“师生互动”、“演练结合”,板书也写得很工整,甚至还对板书进行了设计。为了能够把知识点阐述得更加透彻,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虽然,每个学生讲解结束后,我都会及时作充分的点评,但是课后依旧有很多的学生要求我多指出一些不足。在我看来,类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一般都上得比较成功,学生的“讲、练”不仅对知识进行了巩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 “做”中“学”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四、在“做”中“创造”
陶先生说“做是创造的过程”,“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他要求:“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并发现比现在做得更好的道理”。《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需要“做”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即“学以致用”。把课本上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融会于电子制作中,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发现新的问题,真正体现陶先生说的“发现比现在做得更好的道理”的思想,也正是我们今天说的“创新”。
实践证明,在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中推广“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周毅.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运军.电子类专业“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探讨,2008,15.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其含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又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言是实学。”并特别指出一切教学都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中心在“做”的教学方法论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这种教学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助于我们在电子课的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在“生活中”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教育的范围小,不能“尽生活教育的能事”。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从生活中来教育,即整个的社会范围就是整个的教育范围,这样一来,教育的对象就变得丰富,教育的意义也就丰富起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大的方面看,“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站在一位教师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从小的方面来讲,社会即学校,在现有的学校,我们学生学的东西是屈指可数的,而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懂得文化知识,更要实践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在“做”中“教”
陶行知说:“‘教学做’可以是生活法,也可以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一面做,一面想,在做上相教相学,就能产生新的价值。
例如,《电子线路》、《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两门课程,其中《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虽然教学条件有限,但是,我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在讲到《液晶电视机高压板的原理与检修》这节内容的时候,我特地把家里的32寸TCL王牌液晶彩电搬到实验室,通过实物的讲解,结合CAI课件,形象直观,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尤其在讲解液晶电视机内部结构的时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自己动手拆装一遍,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在“做”中不仅仅是对液晶电视机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拆装和组装液晶电视机的经验,从实际操作中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启发了学生们善于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善于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和改变客观世界,在实践中自我发展,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还体现在它的“平等性”,平等性体现在应该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人,也就是说对于师生而言,彼此是平等的,而不是谁主导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
《电子线路》、《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两门课程在知识点上是相辅相成,中间也有着很强的联系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由于课程安排的问题,在学习《电视机整机原理》时,相关知识已经在《电子线路》课程中学习过。例如:彩电“行、场振荡电路”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就可以知道该电路是已学过的《电子线路》中“脉冲振荡电路”的变形。学习该章内容时,我尝试了另一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备课,鼓励学生向老师大胆提问,有些同学甚至向我请教该如何备课才可以把知识点讲解得更加清楚;课上,学生们充分展现出了“小先生”的风采,还做到了“师生互动”、“演练结合”,板书也写得很工整,甚至还对板书进行了设计。为了能够把知识点阐述得更加透彻,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虽然,每个学生讲解结束后,我都会及时作充分的点评,但是课后依旧有很多的学生要求我多指出一些不足。在我看来,类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一般都上得比较成功,学生的“讲、练”不仅对知识进行了巩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 “做”中“学”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四、在“做”中“创造”
陶先生说“做是创造的过程”,“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他要求:“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并发现比现在做得更好的道理”。《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需要“做”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即“学以致用”。把课本上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融会于电子制作中,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发现新的问题,真正体现陶先生说的“发现比现在做得更好的道理”的思想,也正是我们今天说的“创新”。
实践证明,在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中推广“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周毅.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运军.电子类专业“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探讨,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