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滴注对全身麻醉(全麻)患者循环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40例拟实施全麻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 A组患者麻醉诱导后10 min时予以右美托咪定0.6μg/kg加入250 ml输液内, 30 min滴完。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以负荷剂量1μg/kg右美托咪定, 15 min泵注完,继以0.5μg/(kg·h)静脉泵注,手术结束前40 min停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苏醒指标。结果 A组患者麻黄碱用量(6.04±2.74)mg、阿托品用量(0.31±0.26)mg均少于B组的(10.30±3.67)、(0.44±0.12)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平静休息时最低值(T0)时,两组患者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 min(T4)时, B组MAP低于本组T0时,且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T1)、意识恢复(T2)、T4时,两组患者HR低于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T3)时,两组患者HR高于本组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 A组HR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期躁动程度(RS)评分、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RSS)评分(3.8±1.2)分高于A组的(2.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滴注使用更方便,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镇静程度适宜,具有与常规剂量类似的躁动少的效果,可以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