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会认3500个左右常用字,会读、认、写,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在教学中利用新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尤为重要。
一、随课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联系。在小学的各个学段,随课文识字,都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
1. 上好“识字课”
识字课的形式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习时,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对读、引读等,先让学生感受读的乐趣,熟读成诵,生字自然就变成了熟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再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找朋友”,组词连句,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在娱乐中不自觉地就记住了生字。
2. 在学习课文中识字
(1)在朗读中识字
新教材选编的课文,体现出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贴近儿童的生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可读性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这些美文,可以潜移默化地认识汉字。
(2)在语境中识字
对于一些不常用、较难认的字,根据语言环境来加深记忆,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通过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为以后的大量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诗中的“荆棘”一词比较难认,词义也不好理解。如果把它放在“踏着路上的荆棘”的语境中识记就变得容易多了。
(3)在交流感悟中识字
新课程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教师采取适时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并运用板书、课件演示等,更直观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这些生字加深印象,从而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二、在“语文园地”中识字
新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很受师生的欢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综合性、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巩固和积累所识生字有积极的作用。
1. 我的发现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积极和同学交流。如,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中安排了“高—矮、胖—瘦、明—暗、美—丑……”的内容,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发现来识记生字,学生在交流中兴致很高,利用反义词的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很快就学会了这些字。
2. 日积月累
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复习巩固生字。教师可以创造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主动积累词句。如“我会认、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画”等,采用鼓励的语言形式,激活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意识和潜能,并通过交流展示、小组竞赛等方式,使学生乐于积累。
3. 利用“展示台”识字
新教材中的“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积累成果,在班级“展示台”上展示自我。因为有了表现自己的舞台,所以就增添了在生活中识字的动力和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有意识地识字。
(2)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采用模拟、创设情景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模拟“我来带你逛超市”的识字活动,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鼓励学生把在逛超市时认识的生字展现出来。
(3)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并在“展示台”上交流讲述,听到老师和同学们那热烈的掌声,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地识字,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4)引导学生积累识字成果
利用课余时间动手把自己的识字成果汇集到一起,剪剪、画画、贴贴,制成精美的“识字本”或“识字袋”,结合“展示台”的内容汇报交流。如果再用评奖的方式加以鼓励,就更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三、用好“课后练习”和“单元检测”
新教材课文后都有“课后练习”,主要是帮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而有重点的复习积累,对巩固识字很有帮助。如“我会读”“我会填”等一些题目,将文中的生词、精彩语句、多音字、形近字等加以再现,使学生地学习得以进一步巩固。教师再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经过引导、训练和激励,进一步夯实了识字教学的基础。
“单元检测”是我们平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的方法之一,每单元测试一次,根据检测结果,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以便进一步巩固提高。
四、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识字
识字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拓宽识字渠道。
1. 充分利用班级文化识字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充分利用教室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比如,全班学生的姓名,学生在发作业本时可熟悉识记,以此增加识字量;认识教室的名人名言、课表、黑板报上的字,提高识字兴趣。
2. 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校园墙壁上张贴的标语、校训、历史典故、名人故事、书法欣赏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组织参观活动,让学生利用校园文化自主识字。
3. 利用生活的大课堂资源识字
在广阔的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无处不在。大街上到处都是广告牌、店牌、标语等;家里有电视、电脑、报刊等;节假日上超市、逛商场……随时随地都在与汉字见面打交道,只要精心布置、积极引导,利用社会家庭的种种资源,创造良好的识字环境,学生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识字量大大提高,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随课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联系。在小学的各个学段,随课文识字,都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
1. 上好“识字课”
识字课的形式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习时,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对读、引读等,先让学生感受读的乐趣,熟读成诵,生字自然就变成了熟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再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找朋友”,组词连句,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在娱乐中不自觉地就记住了生字。
2. 在学习课文中识字
(1)在朗读中识字
新教材选编的课文,体现出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贴近儿童的生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可读性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这些美文,可以潜移默化地认识汉字。
(2)在语境中识字
对于一些不常用、较难认的字,根据语言环境来加深记忆,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通过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为以后的大量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诗中的“荆棘”一词比较难认,词义也不好理解。如果把它放在“踏着路上的荆棘”的语境中识记就变得容易多了。
(3)在交流感悟中识字
新课程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教师采取适时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并运用板书、课件演示等,更直观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这些生字加深印象,从而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二、在“语文园地”中识字
新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很受师生的欢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综合性、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巩固和积累所识生字有积极的作用。
1. 我的发现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积极和同学交流。如,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中安排了“高—矮、胖—瘦、明—暗、美—丑……”的内容,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发现来识记生字,学生在交流中兴致很高,利用反义词的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很快就学会了这些字。
2. 日积月累
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复习巩固生字。教师可以创造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主动积累词句。如“我会认、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画”等,采用鼓励的语言形式,激活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意识和潜能,并通过交流展示、小组竞赛等方式,使学生乐于积累。
3. 利用“展示台”识字
新教材中的“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积累成果,在班级“展示台”上展示自我。因为有了表现自己的舞台,所以就增添了在生活中识字的动力和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有意识地识字。
(2)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采用模拟、创设情景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模拟“我来带你逛超市”的识字活动,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鼓励学生把在逛超市时认识的生字展现出来。
(3)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并在“展示台”上交流讲述,听到老师和同学们那热烈的掌声,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地识字,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4)引导学生积累识字成果
利用课余时间动手把自己的识字成果汇集到一起,剪剪、画画、贴贴,制成精美的“识字本”或“识字袋”,结合“展示台”的内容汇报交流。如果再用评奖的方式加以鼓励,就更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三、用好“课后练习”和“单元检测”
新教材课文后都有“课后练习”,主要是帮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而有重点的复习积累,对巩固识字很有帮助。如“我会读”“我会填”等一些题目,将文中的生词、精彩语句、多音字、形近字等加以再现,使学生地学习得以进一步巩固。教师再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经过引导、训练和激励,进一步夯实了识字教学的基础。
“单元检测”是我们平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的方法之一,每单元测试一次,根据检测结果,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以便进一步巩固提高。
四、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识字
识字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拓宽识字渠道。
1. 充分利用班级文化识字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充分利用教室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比如,全班学生的姓名,学生在发作业本时可熟悉识记,以此增加识字量;认识教室的名人名言、课表、黑板报上的字,提高识字兴趣。
2. 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校园墙壁上张贴的标语、校训、历史典故、名人故事、书法欣赏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组织参观活动,让学生利用校园文化自主识字。
3. 利用生活的大课堂资源识字
在广阔的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无处不在。大街上到处都是广告牌、店牌、标语等;家里有电视、电脑、报刊等;节假日上超市、逛商场……随时随地都在与汉字见面打交道,只要精心布置、积极引导,利用社会家庭的种种资源,创造良好的识字环境,学生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识字量大大提高,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