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存在忽视语文教学的现象。高职教育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为主,但是归根结底也是全面素质教育。借鉴外国的经验,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配合人文素质的培养,从3个方面谈高职院校重视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03-0015-02
On Necessity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Yan Aici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long tim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for teaching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But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s Essential-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 foreign country and on the status quo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in cooperation with humanistic qualities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in three aspects on the necessity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inese teaching; necessity
Author’s address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518029
高职教育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为主,专业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作为一种社交上的“国际签证”,在全民学习英语浪潮的席卷之下,也成为高职教育的宠儿,其教学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学习时间长,开设课时多。至于计算机教学、“思政两课”和就业指导课程,由于客观的原因,同样也是“我自岿然不动”,根基稳如泰山,开设课时较多。相比之下,语文课程教学在高职教育整个课程体系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地位变得微不足道,甚至到了可有可无、随心所欲取消的地步。如一所高职院校办学将近10年,开设34个专业,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一个专业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有2个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必修课,其余的专业都没有把语文课程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由此可见,作为一条母语文化传承纽带的语文教学,被搁置到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落,或多或少地被人们忽视了。更有甚者,认为高职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就高枕无忧,万事大吉,根本不需要再学习语文。这种偏见,若任由其存在,对高职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高职教育离不开全面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而文化素质教育又主要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当前,在高职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共识。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主干课程,其地位举足轻重,并非可有可无。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与办学成败息息相关。借鉴外国的办学经验,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配合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合理地设置语文课程,重视语文教学。
1 国外许多高校都重视本国语言文学的教学
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各高校为了加强基础教育,大都把本国语言、文学、艺术和历史课程列入核心基础课程,特别重视这类课程,并注意对这些课程不断改革,向建立完善的体系和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这首先体现在,这类课程是最早增设的基础课程,其中至少有一两门课是必修课,还有一些是指定选修课。
如美国的依阿华州立职业学院很早以前就把本国语文列入所有专业的必修课,一个学期开设40学时,同时把本国文学、历史列入指定选修课。该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讯技能而在基础课程中开设英语、语言应用供全体学生修读。耶鲁大学提出:受过教育的男女必须能用本国语口述或笔谈自己的理想,培养自己清楚表达的能力。根据这一目的,在开设的4大组通选课程中,专门有一组为英语。哈佛大学在2个本科生院一共开设150门核心课程,其中文学艺术课程有27门。开设文学艺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批判性理解能力。麻省理工学院规定,获理科学士学位的本科生,选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应占总学分的27%,其中5类课程(文学和名著研究;语言、思想和价值;艺术;文化和社会;历史研究)中大部分是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学。多伦多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中设置“20世纪文学”“加拿大文学”“各类小说介绍”“文学和科学”“20世纪散文和诗歌”等课程供学生选修。日本东京大学供一、二年级选修的公共科目中设置“日本文学史”“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日本普通文学”等课程。日本应庆职业学院的综合政策学部和环境情报学部的主要课程中设置“符号修辞学”“言语交流论”“科技写作”等课程。日本筑波职业学院在公共必修课中设置国语科目,以提高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以上例子中的外国高校,虽然并不都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但是他们对本国语言文学的重视,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忘保持自己民族独特而真实的面容,令人敬佩,值得借鉴和学习。
2 学生中文能力不足、水平不够,需要继续开展语文教学
高职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但是由于高考选拔和扩大招生方面的原因,加上深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也存在不少问题。他们文化基础薄弱,智力结构失衡,文学知识贫乏,逻辑思维混乱,听、说、读、写能力低下。在校的高职学生,有的不知道“红娘”出自何处,不知道“好酒不怕巷子深”“有的放矢”的含义;有的站起来回答问题,讲不出几句完整连贯的话语。他们的文章,大多数结构杂乱,语病连篇,词汇贫乏,书写欠佳。正如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主席阿·格雷厄姆·登所说的那样:“学生的写作看来是停滞在一个令人沮丧的水平上,这种情况正好发生在对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基于以上情况,在高职院校重视语文教学、开设语文课程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而且应该把它列入公共必修课的行列,加大教学力度,扩大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另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章成为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成为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有些国外专家、学者把人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须掌握这2种“文化”,而第一文化又是第二文化的基础。如果说工业的描述手段是“蓝图”,那么,科学技术的表现手段就是“文章”。所以,高职学生都应该继续学习语文,学习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课程。况且,现在的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把中文的写作能力看作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把它同谋生、职薪、生活水准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的一种竞争手段。同样,中文口才也非常重要。如今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首先看他有没有口才。在现代社会中,口才好的人总会占据优势,获得成功的机会总会大一些。因此,要做一个现代化的人,首先要操练好自己的口才,而要操练口才,仍然离不开学习语文,学习汉语的口头表达。
3 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需要语文教学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的影响,在高职教育中仍然存在一种十分有害的观念,即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认为,高职教育只需教给学生一些实用技能和实用知识,使之具备谋生的本领;而那些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发育的重要领域,如道德的培育、审美的陶冶、情感的丰富,正确人生观的确立、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等非实用领域的东西,则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诚然,多学点实用的东西本身无可厚非。作为将来要走向社会的人,高职学生必须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传授实用知识与技能,为市场提供合格的接班人。但是,人不仅仅是会生产和消费的劳动力,也不能像机器一样活着,除了温饱之外,他还应当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审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因此,高职学生和任何一个受教育的人一样,需要掌握实用知识与技能之外,需要有文化、艺术、宗教、哲学和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有健全的精神生活,要不断地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处理同周围人们的关系。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有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而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很好地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因为语文教学最生动、最有情趣,语文课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演绎古今史闻,浓缩千年文明;语文教学隐藏着祖先薪火相传的智慧密码,是人们精神的起点,也是人们精神的终点。它能让学生目睹世间的悲欢离合,领悟社会的风雨飘荡;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流芳百世,什么是遗臭万年;让学生铭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古训,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语文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人类、民俗、美学等知识,为人们提供灵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情养性,丰富人生,也能提高健康的审美鉴赏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和高品位的审美情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可见,语文课程教学在高职教育培养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能,高职教育只有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同时重视语文教学,才能一举两得——既给学生“干粮”,也给学生“猎枪”和“指南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加强课程建设,做好教学工作的时候,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必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合理恰当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饶异伦.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周明星,等.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3]宁群.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何在[J].教育发展研究,2006(7):84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03-0015-02
On Necessity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Yan Aici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long tim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for teaching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But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s Essential-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 foreign country and on the status quo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in cooperation with humanistic qualities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in three aspects on the necessity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inese teaching; necessity
Author’s address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518029
高职教育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为主,专业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作为一种社交上的“国际签证”,在全民学习英语浪潮的席卷之下,也成为高职教育的宠儿,其教学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学习时间长,开设课时多。至于计算机教学、“思政两课”和就业指导课程,由于客观的原因,同样也是“我自岿然不动”,根基稳如泰山,开设课时较多。相比之下,语文课程教学在高职教育整个课程体系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地位变得微不足道,甚至到了可有可无、随心所欲取消的地步。如一所高职院校办学将近10年,开设34个专业,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一个专业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有2个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必修课,其余的专业都没有把语文课程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由此可见,作为一条母语文化传承纽带的语文教学,被搁置到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落,或多或少地被人们忽视了。更有甚者,认为高职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就高枕无忧,万事大吉,根本不需要再学习语文。这种偏见,若任由其存在,对高职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高职教育离不开全面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而文化素质教育又主要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当前,在高职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共识。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主干课程,其地位举足轻重,并非可有可无。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与办学成败息息相关。借鉴外国的办学经验,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配合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合理地设置语文课程,重视语文教学。
1 国外许多高校都重视本国语言文学的教学
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各高校为了加强基础教育,大都把本国语言、文学、艺术和历史课程列入核心基础课程,特别重视这类课程,并注意对这些课程不断改革,向建立完善的体系和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这首先体现在,这类课程是最早增设的基础课程,其中至少有一两门课是必修课,还有一些是指定选修课。
如美国的依阿华州立职业学院很早以前就把本国语文列入所有专业的必修课,一个学期开设40学时,同时把本国文学、历史列入指定选修课。该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讯技能而在基础课程中开设英语、语言应用供全体学生修读。耶鲁大学提出:受过教育的男女必须能用本国语口述或笔谈自己的理想,培养自己清楚表达的能力。根据这一目的,在开设的4大组通选课程中,专门有一组为英语。哈佛大学在2个本科生院一共开设150门核心课程,其中文学艺术课程有27门。开设文学艺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批判性理解能力。麻省理工学院规定,获理科学士学位的本科生,选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应占总学分的27%,其中5类课程(文学和名著研究;语言、思想和价值;艺术;文化和社会;历史研究)中大部分是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学。多伦多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中设置“20世纪文学”“加拿大文学”“各类小说介绍”“文学和科学”“20世纪散文和诗歌”等课程供学生选修。日本东京大学供一、二年级选修的公共科目中设置“日本文学史”“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日本普通文学”等课程。日本应庆职业学院的综合政策学部和环境情报学部的主要课程中设置“符号修辞学”“言语交流论”“科技写作”等课程。日本筑波职业学院在公共必修课中设置国语科目,以提高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以上例子中的外国高校,虽然并不都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但是他们对本国语言文学的重视,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忘保持自己民族独特而真实的面容,令人敬佩,值得借鉴和学习。
2 学生中文能力不足、水平不够,需要继续开展语文教学
高职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但是由于高考选拔和扩大招生方面的原因,加上深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也存在不少问题。他们文化基础薄弱,智力结构失衡,文学知识贫乏,逻辑思维混乱,听、说、读、写能力低下。在校的高职学生,有的不知道“红娘”出自何处,不知道“好酒不怕巷子深”“有的放矢”的含义;有的站起来回答问题,讲不出几句完整连贯的话语。他们的文章,大多数结构杂乱,语病连篇,词汇贫乏,书写欠佳。正如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主席阿·格雷厄姆·登所说的那样:“学生的写作看来是停滞在一个令人沮丧的水平上,这种情况正好发生在对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基于以上情况,在高职院校重视语文教学、开设语文课程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而且应该把它列入公共必修课的行列,加大教学力度,扩大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另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章成为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成为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有些国外专家、学者把人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须掌握这2种“文化”,而第一文化又是第二文化的基础。如果说工业的描述手段是“蓝图”,那么,科学技术的表现手段就是“文章”。所以,高职学生都应该继续学习语文,学习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课程。况且,现在的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把中文的写作能力看作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把它同谋生、职薪、生活水准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的一种竞争手段。同样,中文口才也非常重要。如今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首先看他有没有口才。在现代社会中,口才好的人总会占据优势,获得成功的机会总会大一些。因此,要做一个现代化的人,首先要操练好自己的口才,而要操练口才,仍然离不开学习语文,学习汉语的口头表达。
3 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需要语文教学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的影响,在高职教育中仍然存在一种十分有害的观念,即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认为,高职教育只需教给学生一些实用技能和实用知识,使之具备谋生的本领;而那些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发育的重要领域,如道德的培育、审美的陶冶、情感的丰富,正确人生观的确立、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等非实用领域的东西,则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诚然,多学点实用的东西本身无可厚非。作为将来要走向社会的人,高职学生必须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传授实用知识与技能,为市场提供合格的接班人。但是,人不仅仅是会生产和消费的劳动力,也不能像机器一样活着,除了温饱之外,他还应当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审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因此,高职学生和任何一个受教育的人一样,需要掌握实用知识与技能之外,需要有文化、艺术、宗教、哲学和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有健全的精神生活,要不断地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处理同周围人们的关系。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有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而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很好地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因为语文教学最生动、最有情趣,语文课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演绎古今史闻,浓缩千年文明;语文教学隐藏着祖先薪火相传的智慧密码,是人们精神的起点,也是人们精神的终点。它能让学生目睹世间的悲欢离合,领悟社会的风雨飘荡;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流芳百世,什么是遗臭万年;让学生铭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古训,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语文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人类、民俗、美学等知识,为人们提供灵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情养性,丰富人生,也能提高健康的审美鉴赏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和高品位的审美情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可见,语文课程教学在高职教育培养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能,高职教育只有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同时重视语文教学,才能一举两得——既给学生“干粮”,也给学生“猎枪”和“指南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加强课程建设,做好教学工作的时候,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必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合理恰当的位置。
参考文献
[1]饶异伦.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周明星,等.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3]宁群.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何在[J].教育发展研究,2006(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