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民间舞教学中的几个要点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舞的教学中注重从每个民族不同的体态、动律、呼吸和美感体验,来表现各民族民间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要在教学之初为学生建立以体态、动律为主的动作规范模式,形成以呼吸为中心的内在训练模式,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风格。
  关键词:民间舞教学;体态;动律;呼吸;美感
  民族民间舞是源自民间的舞蹈,是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产生形成,由人民群众来传承的一种舞蹈,它表达着人们最质朴、最直接的情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风格韵律。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都不同程度地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既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入新的成分。课堂上的民间舞蹈是历代艺人、艺术家把从原始民间舞蹈中吸取、提炼、加工、改造、发展的民间舞素材编排成的新的民间舞蹈语汇、舞句和组合,从动作、节奏、风格、力度、表演到呼吸的规范化,来表现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风格是民间舞的灵魂。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是一种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授过程。老师边做示范,边讲其需要掌握的要领,学生模仿,由浅入深。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一种具体的肢体动作,同时也是在学习一种特殊的非语言文字文化。为什么民间舞在训练的价值上比别的舞种都优越?在于其训练价值更好、更丰富,它可以训练身体的各个部分,培养身体的各种韵律感觉,调动身体的多种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民间舞教学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
  1 风格的根本——民间舞的体态
  体态在生活里是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的直接体现。民间舞体态在教学上经过了从繁到简的变化过程。舞蹈中,舞姿及动作都因体态的正确与否,决定其完美程度,同时体态也决定着运动节奏及舞蹈风格。因此,体态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民间舞体态,不仅作为静态存在,而且是具有动感的存在体。体态是一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和审美要求在舞蹈艺术中的具体反映。试看当今的舞台上有哪位演员还像五六十年代那样含着胸、把手势做得短圆的来表现妇女的呢?不同的民族舞蹈要求不同的体态,反映了各民族自身的欣赏习惯及审美要求,以挺胸为例,新疆维吾尔族舞要求的是向上挑胸的挺胸,加上颈部微梗,把长长的辫子撒在头后,舞动起来有着迷人的魅力。而蒙族要求的则是胸廓有意识地向两边张开,加上上身微向后仰,头部稳定,动作起来则显得开阔、稳健。懂得这种体态上细腻的差异是掌握好一个民族舞蹈风格的关键之一。若不懂得这点,那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 风格的脉搏——民间舞的动律
  曾有位舞蹈家说过:“舞蹈也和其他艺术一样,决定其本质的是律动。”如果没有律动,舞蹈是绝对不能存在的。民间舞教学实践和认识得出的结论是与此相一致的。从把握动律起,到突出强调动律开法儿,以动律为中心选择主干动作和基本动作,直至体现风格、编排典型组合等,“动律线”已经成为民间舞教学上最重要的部分。动律也决定着民间舞训练的本质,并且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和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动律的脉搏是节奏,节奏是风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证。它不仅使舞蹈具有动的规律,也作用于不同风格韵律,作用于情绪起落和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舞蹈和音乐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张与弛、动与静、大与小、明与暗等等皆通过节奏不同的处理及运用来体现。节奏同动律一样对民间舞教学的每个阶段起决定作用。节奏和动律的深化,必将促成风格的深化。舞蹈的风格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和个人的不同和差异而形成。每个民族、地区的历史演变、自然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性格风格等,它们都在每一种民间舞中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握动律、节奏、感情来体现风格,深化风格。各种民间舞都有其独特的动律、独特的节奏和独特的感情,这三个独特便是风格之“髓”。风格在舞蹈上可以概括为“情”——情绪和感情、“律”——节奏和律动。所谓深化,就是把节奏、动律、感情三位一体化为风格。在民间舞教学中我们应把风格融于规格之中,用规格体现风格,这也是民间舞教学的独特性。
  3 风格的小宇宙——民间舞的呼吸
  舞蹈因为有了呼吸而充满了活力,呼吸则在舞蹈中得以升华。舞蹈除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作品,更重要的一点则是用呼吸控制身体来帮助四肢,更为完美地做出各种舞姿,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的深刻内涵。对于舞蹈的学习者来说,呼吸是很重要的修养之一,因为神形情意的统一一定需要呼吸的配合。舞蹈动作幅度的大小、发力的大小以及对身体的控制都离不开呼吸。舞蹈讲究动作的“延伸”性,所谓“静而不止”指的就是要由体内发出的气不断地向外扩张、外延,用经过训练过的呼吸去延续、伸长。在舞蹈中如果不注意用呼吸,不在动作中在节奏中找呼吸的换气点,只模仿外形动作,而不把内与外、心与形、气与身统一起来,舞蹈就成了四肢运动,成了动作的堆积,失去了它的魅力。掌握好呼吸,可以运用它来贯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贯满音乐,找到动作的“延伸”,可以用内在的气去感受身体的内空间与外空间的关系,去体会身体对空间的占有。
  4 风格的翅膀——民间舞的美感意识
  民间舞教学强调“动之以情”,即通过情感的诱导来增添舞蹈的魅力。“动之以情”主要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式:一是“想象情境”的规定。教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语言的启发,把学生逐渐引入一个“想象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有一个情感的依托。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并使之成为舞蹈的动作时,就能很快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比如在练习蒙族舞基本体态时,设想自己置身于广阔无垠的草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有豁达开朗的性格、豪放不羁的气度,这样做能有助于舞蹈风格的完成。二是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让其对民间舞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产生沟通。如东北秧歌中的“逗趣”劲儿和花鼓灯中逗趣的情感差异,前者的逗趣憨厚、耿直且幽默诙谐,后者则机敏灵巧。如果能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利用日常生活中近似的经历,就能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逗趣区别开来。三是运用节奏触发感情。一切舞蹈节奏都是体现情感和动作力度的。如花鼓灯中溜得起、刹得住,一系列动作中包含了强烈的“切分”节奏在里面。四是寄情与物,民间舞使用的道具多种多样,道具的舞动多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可以以此来寄托舞蹈者的感情,当然也是使舞蹈者“动之以情”的好方法。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深刻地体味民间舞蹈的内涵,给学生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让舞蹈教学不只是在身体上、形态上的训练和模仿,还要更深层次地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民间舞蹈文化从外在形态到内在文化的内涵,使学生更好地做到身心合一、内外融合地表现民间舞蹈的风格和特征。
  作者简介: 冯洁(1977—),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舞蹈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等。
其他文献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减少代以脂防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
植物幼胚离体培养技术,是一种克服远缘杂交不实性的有效手段.1990年我们初次采用此法进行了水稻不同基因型及胚龄对幼胚离体培养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
1989~1999年我们引进了蚕豆双行靠种植技术,先后在隆德县陈靳乡的4个扶贫村示范150亩,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蚕豆双行靠也称宽窄行,就是连种二行空一
当前世界金融业发展呈现出了混业化、电子化、微观化、工程化和国际化等多种新趋势,其对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结合国外高校金融
<正>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yipennis Motschulsky)是我国主要林木蛀干害虫。它危害杨、柳、榆、沙枣、梨、苹果等多种树木,林木受害后长势明显衰弱、枝梢干枯或整株死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特点。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
关于色彩,藏族人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审美心理。藏族艺术家们把客观的色彩与主管的色彩结合起来,创造出了绚烂多姿而又别具一格的色彩文化特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髋膝关节置换术,髋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
摘 要:大学生在网络上就校内外某些热点、焦点问题参与讨论,形成高校网络舆情。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谐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网络舆情日益增多,已成为校园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网络舆情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正向的、积极的网络舆情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主流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方法,将60例AMI患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QTcd的变化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