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前的时代,启蒙后的遗迹——读王安忆《考工记》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yang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周礼·考工记》读王安忆新作《考工记》时,脑海中总有一个幽灵环伺。一个人在翻开一本新书时,他不是完全脑中一片空白地在看这本书。很多时候,他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阅读延续出来的经验中在看。尤其还是沿着同一作者的创作谱系。对于《考工记》,我脑中的那个幽灵是王安忆2006年创作的《启蒙时代》,更具体地说,是《启蒙时代》中的何向明和他生长的地方——南市。
其他文献
本文以《每日译报》为个案来研究“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是因为目前学术界对“孤岛”时期报刊的抗日宣传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细化。笔者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孤岛”时期
省宪运动者乃华夏宪政立法及实践中之重要一笔,虽然最终无疾而终,但亦有可圈点之处。贵州省宪实践经历1911年(清宣统三年)大汉军政府时期,1916年(民国五年)护国军政府时期和1
陈兰彬(1816-1895),字荔秋,晚清广东吴川县人,官至刑部主事,后兴办洋务。1872年起,任首任留美幼童监督,在此期间赴古巴处理华工受虐问题,后任驻美、秘、日三国首任公使。本文
通过《将木梳卖给和尚》这则故事的启示,指出信息咨询业的营销要敢于知难而上,理念要创新,要树立品牌形象,要创造尊重人才的环境,要从源头抓起.只有这样,信息咨询业营销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