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影响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s1324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著名教育改革家洪堡卓有成效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改革,创办新型大学的办学思想及其对德国甚至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希望能较为全面了解他为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坚定变革的信心,实现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事业。
  
  卡尔·威廉·冯·洪堡(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下文简称洪堡)是德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改革家、外交家、比较语言学家、语言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现代伦理学的拓荒者、开路人,曾在普鲁士实施教育改革,1809年出任文化教育大臣,并创办柏林大学,为了纪念他对教育的贡献今称柏林洪堡大学。
  洪堡被誉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对欧洲语言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教育发展之学的角度,论述他的教育改革思想极其影响,从而使我们对他的贡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在必要把他与其弟弟著名科学家亚力山大·冯·洪堡(地理学界也简称洪堡)区别开来,否则会产生混淆。亚力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德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地理学之父,把自然科学引向新的道路的人。他们兄弟俩分别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为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名字已载入史册,他们的画像和雕塑在柏林大学校园里激励着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不为艰辛,到达神圣的科学殿堂。
  洪堡在德国教育史,甚至世界教育史上,能在短暂的一年半任职期内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使当时落后于英、法等国教育的德国,一跃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使国家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堪称奇迹。为世界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他的办学思想不仅对世界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是当代世界一流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哈佛大学等)的办学思想中仍然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国正处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必要重温并深入了解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不仅可以纪念古人、了解历史,还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的思想和方法。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由于教育过程包括“三个自然阶段”,因此,洪堡主张设立三种不同的学校:小学,中学和大学。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初等教育改革方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一)洪堡的初等教育改革思想,依据和具体做法
  1.教育改革思想。洪堡认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提高教师素质,就要加强小学师资的培训。
  2.依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理论依据方面首先,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化的责任。学校是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肩负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上的要求。其次,教师有条件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因为他闻道在先,学有专长,而且是经过严格培训和挑选的专门人才,知识、文化、思想修养具有一定水平,是国家确认的合格的专业教育者。
  在实践依据方面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学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活动。其三,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教师起到师者的角色作用。其四,从内、外因看,教是外因,学是内因。
  3.具体做法。一方面走出去。洪堡“专门派遣了一批教师到瑞士去向裴斯泰洛齐学习,并特别要求学习裴斯泰洛齐热心教育的精神和伟大人格”,这是一名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不热爱教育的教师是难以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另一方面是请进来。洪堡“邀请裴斯泰洛齐的学生斯勒到普鲁士师范学校任教,传授经验”,这使德国当时落后的教育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先进国家教育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洪堡初等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与启发
  1.影响。对整个德国的师范教育都受到影响。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师范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像第斯多惠那样在办师范教育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教育家,也为德国的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后来,他的影响推广到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使师范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此,教师职业便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尤其是二战后,各国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大量师资的培养几乎都没有超越洪堡的教育思想和培养模式。
  2.启发。提高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质量,促进初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的培养,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迎来了师范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为使我国教育在最短时间内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必须重视不断提高在校初等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质量。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了解产生知识的过程。同时,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学生要能动地反映教育环境,达到成材的目的。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
  
  在中等教育改革方面,改革教育内容,制定教师资格制度
  (一)洪堡的中等教育改革思想,依据和具体做法
  1.教育改期思想。洪堡认为中等教育只有全方位(重点是教育内容和教师)的改革,才能改变落后的教育现象。
  2.依据。在理论依据方面,更新人文科学内容并增加自然科学内容,培养合格师资。教育内容的是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者的经验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在科学知识的选择中,洪堡改变了原有课程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统,大量增加理科课程,使自然科学成为学校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将建立合格的教师队伍作为中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实践依据方面,推行新课程,建立教师资格制度。教育内容太陈旧(以古典人文科学为主)不适合社会变化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进行全方位课程的改革,推行新的课程体系。为了改变教师由牧师担任的传统,制定了教师资格制度,确保了中等教育教师的质量。
  3.具体做法。洪堡提出了“柯尼斯堡计划”和“立图尼安学校计划”。首先是改革教育内容,推行新的课程体系。“1810年,新制定的中学教学计划削减了古典学科的内容,扩大了普通基础学科的教学,使文科中学更加接近实际生活”。其次,制定教师资格。“1810年规定,任用中学教师需要通过国家考试,取得合格称号。考试由国家委派大学办理,考试科目以大学训练中学教师开设的课程为依据和标准。这就改变了中学教师由神学家、牧师和未经考核的人员担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学教师的质量”。
  (二)洪堡中等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与启发
  1.影响。对当时德国的中等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初,德国的中等教育远落后于法国和英国,洪堡的后继者按照他的思想对全国的中等教育进行改革,使德国的中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洪堡的教育改革思想为欧洲中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也为世界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2.启发。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尤其是中等教育的改革步履艰难,这是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结果,因此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讲现代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大家都双手赞成,可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却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改进;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存在,把他们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实现自己理想工具。因此,希望教育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们应认真学习两百年前著名教育家洪堡的教育改革思想,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改革教育中的种种弊端、改革教育管理中单一的、简单的模式。用国际教育新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活动,为受教育者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其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高等教育方面,创办了新型大学
  (一)洪堡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依据和具体做法
  1.教育改革思想。洪堡认,新型大学应该是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统一,所以,新型大学应该成为哲学、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这个中心必然是最有权威的学者组成。在学校管理方面,给予充分的自治权。在教学内容方面,首次开设选修课。在培养目标上,十分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依据。在理论依据方面,大学是知识的象征,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产生知识,这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大学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大学只有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才能吸引一流的学者;只有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知识产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自治权与学术研究一样是自从大学诞生以来(无论是古代的雅典大学、古罗马的大学,还是中世纪的大学)的优秀传统,在洪堡的办学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自治权是学术研究的保障,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选修课是洪堡的创举,是为了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设的。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大学办学的灵魂,是学术研究的体现。
  在实践依据方面,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千方百计地控制大学,使大学的自治权受到威胁并逐渐消失,从而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这对后来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变,在英国和法国出现了新型大学。德国当时仍处在封建社会中,在教育方面属于落后的国家,要改变这种现象只有借鉴先进经验,超常规发展。于是,洪堡的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产生,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3.具体做法。第一,主张把大学办成哲学、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洪堡和著名哲学家费希特一起于1809年最先创建并领导了柏林大学。具体做法是“主办讲座,开设自由讨论,提倡师生研究,鼓励新的建树”。用这样的思想于1811年重建了波恩大学。第二,聘用既有精深学术造诣,又有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如聘请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讲授哲学、著名心理学家冯特讲授实验心理学、著名法学家斯塔尔讲授法律、著名解剖学家穆拉讲授病理解剖学、著名化学家李沁讲授实验化学,使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都荟萃于柏林大学。第三,给予学校充分的自治权。这是对传统的大学办学思想的继承,无论是先生大学,还是学生大学都体现了学术自由,管理民主的思想。第四,世界上首次开设选修课。为了满足部分学生在某些领域的学习兴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次在大学开设选修课。第五,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大学是知识的象征,教师一方面在传授知识同时,塑造人、发展人;另一方面既要创造知识,通过创造知识形成健全的自我,又要通过教学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追求真理的意识,养成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洪堡高等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与启发
  1.影响。洪堡的大学办学思想在19世纪初是最先进的,对整个德国、欧洲和世界的高等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被称为著名的洪堡模式,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1811年重建的波恩大学,1826年建立的慕尼黑大学以及对其他大学的整顿都是按照他的办校思想进行的。这样德国的高等教育形成了浓厚学术研究的新风气,教育质量得到提高,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洪堡的教育改革思想还影响了欧美国家(法国和美国等),促进了高等教育向新型大学的转变。受洪堡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哈佛大学于1869年开设选修课,并推广到全国。后来选修课又在中学逐渐推广。一百年后,我国新教育的推行者,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 “仿世界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8] 这一思想也是受到了洪堡教育改革思想的影响。时至今天,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思想中,洪堡的教育思想即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推动着大学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
  2.启发。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这并非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推动下产生的结果,或者说这一现象是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在这一时期对教育发展所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学校要依据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激发探究本能,增强创新能力。
  如何在大学规模讯速扩大的同时,又要教育质量不能下降,于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了我国高校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少数高校还要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教育家们在为我国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但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因为,大学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创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为一定范围的社会服务。大学应该是以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向一流大学提出的“四个应该”和向全国大学生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是新世纪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的修养目标。高等教育要以学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德行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牡丹玫瑰是通过对传统玫瑰的优化筛选,培育出一个花色艳美,形若牡丹的药食多用玫瑰珍品。牡丹玫瑰的突出特点为:①花色亮丽,极度重瓣。花紫红色,花开不露芯。牡丹玫瑰花蕾小巧,花极
粟、黍、稻、麦、菽习惯称五谷,是中国栽培作物的代表,也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这些粮食作物中,粟、黍很可能是由黄河流域华夏先民首先开始种植的。而水稻的种植却是南方百越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为了加强矿井瓦斯抽放工作,由煤炭工业部委托抚顺煤炭研究所负责调整、审查矿井瓦斯技措工程已于1981年3月上旬在抚顺煤炭研究所开始进行。在审查工作中将分别听取全国116个
为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湖北电大近期开展了廉政党课教育实践活动同时还邀请了武汉东湖开发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尹恒来校开展预防职
设计了一种应用球面菲涅耳波带反射面与非球面反射面结合的成像物镜.对球面结构的菲涅耳波带反射面进行分析,推导了球面菲涅耳波带反射面近似替代非球面的方法,采用单片球面
菊苣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20余年来,菊苣由最初的小面积试种,发展到今天的大面积推广。该草具有适应性强、生长供草期长、营养价值高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原因在于它不仅仅是我国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而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融合了中华民族和外来民族的超级帝国。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是伟人毛泽东说过的话。许多人,时刻牢记着毛主席的教诲,终身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为人民做好事,并把这
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规律分析,从硬件和软件方面阐述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提出了未来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设想:以人为核心,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更新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追求卓越,切实走科学发展之路。    世界一流大学的涵义及其建设意义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许多国家的梦想,特别是那些努力走上强国之路的发展中国家的梦想,中国也不例外。什么样的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