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3036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规律分析,从硬件和软件方面阐述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提出了未来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设想:以人为核心,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更新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追求卓越,切实走科学发展之路。
  
  世界一流大学的涵义及其建设意义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许多国家的梦想,特别是那些努力走上强国之路的发展中国家的梦想,中国也不例外。什么样的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关于公众心目中高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71.4%的人首选‘有独立自由的文化氛围’,70.2%的人认为是‘对社会起到引领作用’,61.5%的人选择‘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53.8%的人选择‘培养出大量杰出人才’。”北京大学校长周其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一流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因为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文化在进步,各方面都在进步,所以一流水平也是在进步。”
  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来讲,都有他独到之处。在软环境上,世界一流大学有研究气场,有可影响人类文明的成果,有优秀的学生……在硬环境上,世界一流大学有一流的教员,有丰富的课程,有一流的硬件设备,还有优秀的毕业生人才……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还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在我国高校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看到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也应该建立信心,看到主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认真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共同规律可循,以及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哪些差距。这是中国高校制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战略的逻辑起点。
  
  一流硬环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
  1、 一流的教员
  切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首要问题。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和希望,是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主体和希望,是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保证和关键,是中国高校在现有基础上求生存、促发展、上水平的希望所在。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世界一流大学都会把校史、手册、招生材料、网站等正式推介资料里最显要的位置,留给学校现在和历史上那些有名望的教授们。一个大学什么都可以失去,唯独不能失去的就是一流教师。名师是大学的灵魂,人才资源是办好一流大学的第一资源。当今科技竞争,教育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竞争。中国要想建设一流大学,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水平人才遴选、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吸引和汇集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大师。
  2 、一流的课程体系
  “没有任何一个机构配得上成为大学,除非这个机构能够为想要学习任何一门科目的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令他乐此不疲。”195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课表上的开场白典型的体现出,常规且丰富的课程对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性。和一些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被动的听,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很不利的。在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中,以讲课和讲座式为主,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动力,令学生的收获大打折扣。中国要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课程设置上有所改进,尽量和世界一流大学接轨。
  3 、一流的硬件设备
  国际上衡量一所大学硬件设备的时候,把花在图书馆、实验室、电脑系统里的钱与花在楼房建筑外面的钱分开,把花在学习和研究设备上的钱与花在生活设施上的钱分开。这说明硬件设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在硬件设备上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4 、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英国剑桥大学20世纪以来培养了3位英国首相,近80人获诺贝尔奖,是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者拥有量最多的大学。剑桥大学培养的著名学者和名人还包括短篇小说家福斯特,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拉吉夫·甘地,马来西亚前总理赫曼……由此可见,世界一流大学对社会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大学自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的精英,并通过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世界一流大学能够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学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高校需要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一流软环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
  “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把大学软实力对于建设一流大学重要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如同一台机器,既要有硬件,又要有软件,才能正常运行,一所大学要真正成为一流大学,不仅要具有一流的硬实力,还要具备一流的软实力。不论是落实以人为本,还是做到统筹兼顾,进而实现大学的科学发展,都需要进一步实现大学软实力的提升,进而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梦想化为现实。
  1、 自由的学术氛围
  剑桥有让徐志摩难舍的那座桥,牛津有全英格兰参观人士最多的圣母教堂。相比之下,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清华大学的大学堂,都似乎太过渺小了些。“一所可以包容一座城市,创造一片梦境的大学,才可称得上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要有好的环境,研究也要有气场。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到大学工作,钱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要看这所大学能否为一流的人才的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大师云集,人才辈出,一种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物,不是急功近利的政策能够催化而来的,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克服行政化、商业化的弊端,建立以教师为本,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和人才竞争机制,创造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也是很重要的。教授和学生在追求知识上必须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发表他们的作品而不必担心受到学术和外部管理机构过多的干涉。只有这样,建设一流大学才指日可待。
  2 、特有的大学理念
  大学理念,顾名思义就是对办好学校所追求的理想和观念。一种先进的大学理念,已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它既符合教育的规律又反映的时代的精神,因而它对办好大学能够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纵观世界那些最著名的大学,无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办学理念,并塑造成品牌。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都是世界上很成功的大学。这些大学不仅出了人才、成果,还形成了影响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学派。这些成功都与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分不开的。其实在我国百年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不是没有开明的、独特的大学理念。例如,蔡元培先生当年领导北京大学时,就提出过先进的大学理念。可惜的是,这些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毫不逊色的办学方针,后来中断了半个多世纪,没有作为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如果中国大学能不折不扣按照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办学,那么就一定会形成我国自己的大学精神,并指导我们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3 、一流的科研
  如果一所大学足以产生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所大学不可替代,不能或缺。世界一流大学,创造了地球离了他就不在转动的成果……中国高校有科研,但离一流科研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现在还缺少数量可观、影响重大的一流的科研成果。
  4 、优秀的学生
  世界一流大学是群英汇聚的地方。13世纪牛津的一些教师和学生对牛津不满,于是跑到剑桥办了个大学跟牛津竞争。一帮剑桥的毕业生,因为对英国、欧洲和旧大陆不满,于是在美洲登陆开办一个哈佛大学。一帮不忿哈佛大学的哈佛人成立了耶鲁。永远不满,永远创新,才是世界一流大学该有的范儿……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大学需要敢于挑战权威的学生。中国学生缺乏自主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缺乏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中国大学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挑战彼此,挑战教师。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国高校面临的难题。大学最关键的,是应该培养更多优秀学者,培养更多优秀学生。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如此。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设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站在一个新的高台阶上,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种必然。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追求卓越
  世界一流大学是追求卓越的。这个卓越必须是所有人都想追求的,不仅仅是学术、科研人员的追求,也包括学校管理。目前中国不少大学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学校的骨干教师的收入高了,条件好了,但要应付的事情也多了,把精力用在摆平各种关系上,用在迎合各种评价体系和上级项目中。在这种繁杂、低效的学校管理制度下,谁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卓越?卓越是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大学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实现卓越。卓越应该体现在每项工作上,每种价值取向上。有学者呼吁:“为了科研的卓越,我们需要一个很好的研究环境,需要不同领域间的合作,需要大学与外部研究机构和工商业界的合作。大学所有活动——都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首创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不仅表明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表明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通过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将这一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国以才强,校以师兴”,对于正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的中国大学而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比任何事情都更为重要。这也是大学强调以人为本的本质所在。为了使大学能够吸引最优秀的申请者,大学需要最好的研究条件,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大学要有权利自己去挑选科学家和学者,而不受政府的干预。
  3、 致力创新
  通过研究掌握创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的紧密结合,面向产业界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搭建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双向交流的有效平台,形成高端产学研战略型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多种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通识教育、实践教育和国际化为三大支柱,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改革上,大学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和积极性,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因材施教。
  4、 人才强校
  努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最前沿和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机制,严把教师队伍的进口关和晋升关,把具有海外名校博士学位作为新进教师的基本条件。实行教师队伍分类建设,大力发展专职科研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和薪酬激励制度。加强管理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管理队伍为重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快速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大学需要特别的教师,受过高度训练,忠于研究和学术,以理性的好奇心作为研究动力。高水平的教师是所有大学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对于国家而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智力的工程;对于学校来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条漫长的、充满挑战和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路程。大学事业是永恒的,办学水平的提高是无止境的。一流大学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积淀的产物,要经过长期建设,不断积累办学经验,要靠一代代人共同努力。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分析总结,深化体制改革,通过转变高校办学理念,切实从“简单增量型”向“科学发展型”转变,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强化设备投资,致力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科学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二业之余rn暖饱无事,闲来伸纸执笔,对着帖,写一些铁画银钩——这大抵是古人书写的常态,也就是业余化.由于业余化了,值得动笔的地方很多,只要触及写字,就必然与毛笔为伍,拈笔
期刊
牡丹玫瑰是通过对传统玫瑰的优化筛选,培育出一个花色艳美,形若牡丹的药食多用玫瑰珍品。牡丹玫瑰的突出特点为:①花色亮丽,极度重瓣。花紫红色,花开不露芯。牡丹玫瑰花蕾小巧,花极
粟、黍、稻、麦、菽习惯称五谷,是中国栽培作物的代表,也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这些粮食作物中,粟、黍很可能是由黄河流域华夏先民首先开始种植的。而水稻的种植却是南方百越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为了加强矿井瓦斯抽放工作,由煤炭工业部委托抚顺煤炭研究所负责调整、审查矿井瓦斯技措工程已于1981年3月上旬在抚顺煤炭研究所开始进行。在审查工作中将分别听取全国116个
为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湖北电大近期开展了廉政党课教育实践活动同时还邀请了武汉东湖开发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尹恒来校开展预防职
设计了一种应用球面菲涅耳波带反射面与非球面反射面结合的成像物镜.对球面结构的菲涅耳波带反射面进行分析,推导了球面菲涅耳波带反射面近似替代非球面的方法,采用单片球面
菊苣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20余年来,菊苣由最初的小面积试种,发展到今天的大面积推广。该草具有适应性强、生长供草期长、营养价值高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原因在于它不仅仅是我国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而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融合了中华民族和外来民族的超级帝国。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是伟人毛泽东说过的话。许多人,时刻牢记着毛主席的教诲,终身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为人民做好事,并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