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是全国大豆主产之一,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我省的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以及商品量都居全国各省市之首,近三十年来,我省大豆生产有了稳步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面积逐步扩大,1978年我省大豆播种面积只有2288亩,进入八十年代大豆播种面积达到3000万亩,2000年进入4000万亩时代,从2004年以后面积一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2007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已达5713万亩,2008年为5958万亩播种面积实现了阶梯性跨越性发展,目前直逼6000万亩。二是单产稳步提高后徘徊不前。70、80年代我省大豆单产一直在90公斤左右徘徊,进入90年代后期单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全省平均单产提高30%,但自从2000年以后,我省大豆单产却一直在100~110公斤左右徘徊,只是在2005年达到118,3公斤/亩,这是近十年的我省一个最高产量;三是总产增加明显。单产的大幅提高和面积的迅猛增加,带来的是大豆总产量增加明显,我省的大豆总产从70、80年代的200万吨左右提高到650万吨,平均实现翻三番。
大豆主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目前我省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垄三”栽培技术小面积高产公关可以达到260公斤,大面积达到200公斤,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在我省推广十几年来,对促进我省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发挥了突出作用的其主要的技术要点是;垄上双条机械精量点播、垄体内分层深施化肥、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
大豆‘垄三’栽培的增产机理和主体技术措施
土壤深松技术及增产作用。
深松是指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深松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深松根据深松的部位不同,在垄作的条件下,垄沟、垄帮均可以进行局部深松。垄沟深松,在秋收整地时、播种的同时、大豆幼苗期均可垄沟深松,在我省第一次中耕时深松效果最佳,因这时正值雨季来临,可以蓄集大量雨水。总之,垄沟深松应在雨季前进行,若松后没有降雨,反而加重土壤失墒。垄底深松,在倒垄时,先在原垄沟深松而后倒垄,苗期垄沟再进行深松。垄帮深松,在第一次中耕时,结合垄沟深松的同时以2CM宽的深松铲在垄帮上深松,深松深度14~16CM,可消灭部分生格子。根据深松的机具不同,现在可以分为几种:全方位深松、间隔深松、浅翻深松、心土耕作。
化肥深施及增产作用。
化肥叫做种肥,施肥深度要在10CM以上,即化肥施在种下5CM处为宜。化肥做底肥,施肥深度要达到15~20厘米,即施在种下10~15厘米处为宜。化肥深施的增产作用:化肥深施克服了种肥同位烧种、烧苗现象,同时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充足、稳产、肥料不易挥发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肥料还可以将大豆根系引向深层土壤,提高大豆的抗旱能力,收到根深叶茂的效果。另外,可以做到合理的增加化肥使用量,延长供肥时间,满足大豆生育全过程对肥的需要。据萝北、虎林、讷河等县市反映、化肥深施做底肥的地块,大豆生育后期长势普遍良好,而未进行深施化肥没有施有机肥的地块,大豆均出现脱肥现象。分层施肥还解决了因种肥同床而造成的大豆前期肥足使大豆快速生长,后期使大豆脱肥生长缓慢的矛盾,进一步提高了肥效,使大豆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土壤深度都能得到充足而全面的养分供给,保证大豆均衡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经测试分层施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5~20%。
精量播种技术及增产作用。
精量播种是实现大豆蜘蛛分布均匀、克服缺苗断条、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目前机械精量播种能做到开沟、下籽、施肥、覆土、镇压连续作业,不但加快了播种进度,缩短了播期,同时还能保证播种质量。精量播种的增产作用:大豆实行精量播种一是种能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做到植株分布均匀,解决了以往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稀厚不均、缺苗断空的问题;二是改善了大豆植株生育环境,使群体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较好的协调了光、热、水、肥的矛盾;三是增加了单株营养面积,提高了单株生产力。据全省14个县市实验结果证明精播比扣种、种、耢、趟、种等习惯播种方法增产15%,比机械平播(45厘米平播)增产7.65%,比垄上双条非精良播种增产4.5%。
存在的问题
“垄三”栽培技术在我省推广主要存在着技术不标准、深松浅或不深松、达不到分层施肥、播种质量低等,技术不规范,到位率低的问题。大豆“垄三”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着力解决“技术跑粗走样”的问题,在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提高到位率、保证质量,实行规范化栽培,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目前黑龙江全省大豆单产仍然不高,一墒地产量仅有120千克左右,就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跑粗走样,不坚持标准。因此在推广“垄三”栽培技术时,一定要保证质量试分层深施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5~20%。
我省地域辽阔,大豆种植范围广,面积大,土壤类型较多,雨量分布不均,生育期长短不一。因此,在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一是在地势低洼,含水量充足的平川地可以采用深松播种,但在春旱严重的地区和旱岗地、跑风地不要采用深松播种,以免因失墒、种子下窖而抓不住苗;二是深松深度要根据耕作基础和土壤墒情来确定。在没有耕翻和深松基础的地块,深松时不能一次过深,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逐渐加深。墒情不好,耕层干硬,春季深松时易起大块,垄体架空跑墒,因此深度要浅些,以能达到深松施肥的深度(20厘米左右)为宜。
大豆主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目前我省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垄三”栽培技术小面积高产公关可以达到260公斤,大面积达到200公斤,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在我省推广十几年来,对促进我省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发挥了突出作用的其主要的技术要点是;垄上双条机械精量点播、垄体内分层深施化肥、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
大豆‘垄三’栽培的增产机理和主体技术措施
土壤深松技术及增产作用。
深松是指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深松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深松根据深松的部位不同,在垄作的条件下,垄沟、垄帮均可以进行局部深松。垄沟深松,在秋收整地时、播种的同时、大豆幼苗期均可垄沟深松,在我省第一次中耕时深松效果最佳,因这时正值雨季来临,可以蓄集大量雨水。总之,垄沟深松应在雨季前进行,若松后没有降雨,反而加重土壤失墒。垄底深松,在倒垄时,先在原垄沟深松而后倒垄,苗期垄沟再进行深松。垄帮深松,在第一次中耕时,结合垄沟深松的同时以2CM宽的深松铲在垄帮上深松,深松深度14~16CM,可消灭部分生格子。根据深松的机具不同,现在可以分为几种:全方位深松、间隔深松、浅翻深松、心土耕作。
化肥深施及增产作用。
化肥叫做种肥,施肥深度要在10CM以上,即化肥施在种下5CM处为宜。化肥做底肥,施肥深度要达到15~20厘米,即施在种下10~15厘米处为宜。化肥深施的增产作用:化肥深施克服了种肥同位烧种、烧苗现象,同时由于深层土壤水分充足、稳产、肥料不易挥发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肥料还可以将大豆根系引向深层土壤,提高大豆的抗旱能力,收到根深叶茂的效果。另外,可以做到合理的增加化肥使用量,延长供肥时间,满足大豆生育全过程对肥的需要。据萝北、虎林、讷河等县市反映、化肥深施做底肥的地块,大豆生育后期长势普遍良好,而未进行深施化肥没有施有机肥的地块,大豆均出现脱肥现象。分层施肥还解决了因种肥同床而造成的大豆前期肥足使大豆快速生长,后期使大豆脱肥生长缓慢的矛盾,进一步提高了肥效,使大豆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土壤深度都能得到充足而全面的养分供给,保证大豆均衡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经测试分层施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5~20%。
精量播种技术及增产作用。
精量播种是实现大豆蜘蛛分布均匀、克服缺苗断条、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目前机械精量播种能做到开沟、下籽、施肥、覆土、镇压连续作业,不但加快了播种进度,缩短了播期,同时还能保证播种质量。精量播种的增产作用:大豆实行精量播种一是种能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做到植株分布均匀,解决了以往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稀厚不均、缺苗断空的问题;二是改善了大豆植株生育环境,使群体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较好的协调了光、热、水、肥的矛盾;三是增加了单株营养面积,提高了单株生产力。据全省14个县市实验结果证明精播比扣种、种、耢、趟、种等习惯播种方法增产15%,比机械平播(45厘米平播)增产7.65%,比垄上双条非精良播种增产4.5%。
存在的问题
“垄三”栽培技术在我省推广主要存在着技术不标准、深松浅或不深松、达不到分层施肥、播种质量低等,技术不规范,到位率低的问题。大豆“垄三”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着力解决“技术跑粗走样”的问题,在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提高到位率、保证质量,实行规范化栽培,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目前黑龙江全省大豆单产仍然不高,一墒地产量仅有120千克左右,就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跑粗走样,不坚持标准。因此在推广“垄三”栽培技术时,一定要保证质量试分层深施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5~20%。
我省地域辽阔,大豆种植范围广,面积大,土壤类型较多,雨量分布不均,生育期长短不一。因此,在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一是在地势低洼,含水量充足的平川地可以采用深松播种,但在春旱严重的地区和旱岗地、跑风地不要采用深松播种,以免因失墒、种子下窖而抓不住苗;二是深松深度要根据耕作基础和土壤墒情来确定。在没有耕翻和深松基础的地块,深松时不能一次过深,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逐渐加深。墒情不好,耕层干硬,春季深松时易起大块,垄体架空跑墒,因此深度要浅些,以能达到深松施肥的深度(20厘米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