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1983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用美好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去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情、升华思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弘扬 民族精神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中学生民族文化素养,让民族精神在21世纪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语文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就要做到:
  
  一、明确教材中民族精神的内容
  
  语文课本中,编排了一定比例的民族精神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辛弃疾“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旷达,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慨叹,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勉励,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襟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同学们从历史与现实中去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洞察民族精神的底蕴,自觉地向英雄人物看齐,把民族精神内化于自己的心理与言论行为之中,那么,所谓“纵横数万里,上下几千年”对学生进行教育才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注重民族精神的渗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减少正面的“大道理”说教,而将民族精神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文学作品正面诱导
  语文教材的选文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化的传统,还反映了现代文化的要求。语文教材汇聚了世间万象,凝结着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具备了丰富的民族教育素材。而与此同时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语言训练上,更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挖掘作品内涵,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让作品中正面的人物和事例成为其人生发展的驱动力。如《屈原列传》 《岳阳楼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字里行间,洋溢着那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正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义务感;像《登泰山记》等散文游记描绘的壮丽山河,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文学作品是民族精神最佳载体,文学作品是美的标本。只要教师专心设计,从文学作品中渗透民族教育,我们就可以从上至《诗经》《楚辞》下到当今的许多优秀作品,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情感熏陶
  “情贵于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力求做到感情真挚,如用低沉、稳重、缓慢而又有力的语调讲述刘和珍牺牲、大批革命者和爱国者被杀害的情景;用流畅而又激昂的语调刻画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危不惧的气概、苏武牧羊19年不改忠于汉的气节……这样通过深入浅出而又变化多端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感染,进而引起学生内心的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使学生可以获得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只要稍加用心,就能创造很多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如以鸿门宴故事为题材,编演短剧;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举行演讲比赛,说说自古英雄保家卫国的壮举。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他们就能主动感悟和接受教材所赋予的民族精神。
  (四)在作文教学中激发民族精神
  教作文,就是教做人。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教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启迪他们进行民族精神思考。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犹如万花筒,万般色彩皆在其中。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人,他的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们一些学生作文过于含情脉脉,过于关注“小我”的得失,这不是作为中学生应有的风范。我们要引导学生与时代的脉搏连在一起,为生活艰辛而潸然泪下,为环境破坏而忧心忡忡,为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为英雄壮举而呐喊助威。激发学生对社会进程中“危机”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作文选材中。
  受现今商品经济大潮和拜金主义的影响,许多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在消失。人生目标的散漫使许多学生虚以待日、空乏无聊。因而,重塑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念、自我意识极为重要。要用美好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去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情、升华思想,让作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境界崇高的具有民族精神的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文学作品的空间,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广泛、自觉、热情地参与民族精神教育,成为把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只有这样,民族精神教育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真正蓬勃地发展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施工单位怎么样在冬季做好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预制工作。本文以我曾经承接过的一个工程为例,对于进行预应力混凝土T梁冬季施工的一些经验进行说明与探究。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T梁、工程施工、砼保温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units in winter how well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of the precast T work
期刊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源远流长,久盛不衰。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家族企业都是企业存在的主要形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财富》杂志的前500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的开发也进一步的加快了,而隧道这种建筑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人们的视觉当中。由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因此,在隧道建设过程当中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熔岩地质情况。本文对隧道岩溶地质处理与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今后的隧道岩溶地质处理与施工技术有所帮助。  关键词:隧道 岩溶地质 处理 施工 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
期刊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对于更有效地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其道德素质,更好地促进其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帮助其更有力地抵制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一、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    正如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的特点一样,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思想道德体系中,既有不利于今天所需的封建道德,也有有益于当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优先发展、封闭竞争和开放竞争阶段。在优先发展时期主要任务是电话的普及,国家通过财力、物力、政策倾斜,扶植垄断企业快速发展。经过政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产生了心理和思想问题。切实解决毕业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赖于毕业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本文首先分析了毕业生中存在的思想和l心理问题,其次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观 思想政治教育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20
摘要:作为一条护城河,荷花湾除了承载着片区城市河道基本功能外,同时还承载着青州人民的历史回忆,打造古色古香的海岱文化,在解决功能的基础上唤起青州人民对老护城河的回忆。  关键词:护城河、滨水景观、生态、人文、古韵  Abstract: as a moat, the lotus bay in addition to bearing the city area, the basic func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