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背后:全民直播时代下的素人直播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直播在走过了1.0时代PC端的秀场直播和2.0时代的游戏直播,来到了3.0时代——全民直播时代,不但大牌艺人和关注度高的品牌公司开始直播,就连普通素人人群也爱直播,直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素人直播的快速发展备受关注。文章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素人直播的受众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社会环境、网络直播的特点和受众受众心理等方面去分析素人直播火热的原因,分别是:技术环境因素、时间的碎片化、粉丝追求现场感,猎奇窥探心理、和观看者能得到群体认同感。
  关键词 素人直播;网络互动;窥探欲;认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079-02
  1 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
  电影《楚门的世界》早在20世纪就讲述了一个主人公Truemen从小到大在直播镜头下生活的故事。在那个时代,这种电影看起来非常荒唐而讽刺,但从去年开始,移动直播的火热让所有人都有了成为楚门的机会。有这么一群人,选择主动把自己交给镜头,直播自己的生活,在移动直播平台上拥有大批粉丝——也就是所谓的“素人”直播。“素人”指:普通的人,在某些领域内没有接受过专业正规的训练,不同于明星的人,也指初次接触某种事物的人。
  这两年各种直播软件层出不穷并且占据着各大娱乐软件下载排行榜的前列,尤其是手机端直播App变得非常流行。从大牌明星到普通人,直播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真人聊天秀直播和游戏直播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网民使用这两类直播的比例分别为19.9%和20.0%。(数据引用自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1月)》)如此大比例增长,说明直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大众化的行为,而且众多直播App把这种视频互动定义为一种社交方式——视频社交。
  麦克卢汉那句著名的“媒介即讯息”想要表达的是:对社会改变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媒体信息的传播形式而不是内容本身。尽管这种理论有失偏颇但作为新兴媒介形式,直播是如今很多人进行社会互动的一种选择,研究网络空间下直播群体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素人直播用户和他的粉丝们是如何进行网络互动的以及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笔者思考,微信、微博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都改变了人们获得新信息、进行互动社交的方式,那么直播的出现,会不會也会带来同样的改变?作为当下正在迅猛发展的新兴互动方式,素人直播火起来的原因有哪些?这对于网络社会的发展意义是什么?这都是笔者想要探讨的。
  2 全民直播下关于素人直播粉丝互动情况的调查
  本研究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在笔者自己制作并发放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并结合个案访谈进行辅助,以期使本研究更加全面、客观和深入。
  笔者认为,直播不固定时间段加上短暂的观看时间意味着观看需求的碎片化(正如访谈对象称“有的时候无聊了,商场逛街休息时候、晚上睡前一段时间,只要有Wi-Fi,我都会看看直播,打发时间);总结出直播碎片化原因为:
  1)由于技术的发展,直播视频主要是在手机客户端使用,用户体验快捷简单,这是直播碎片化的技术背景,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可以将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利用。
  2)同时这也与素人直播主体时间的碎片化有关,直播平台上的素人在现实中也有别的工作,一般是抽出时间直播,通常时间为2~3小时,内容精短而且分散。
  3)从用户角度看,直播软件上推荐主播频道的方式,一般为卡片式和滑动式,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容易跳转,阅读的内容指向属于非线性、跳跃性,因而思考的连贯性容易被打破成为断断续续的闪念。“碎片信息改变了信息传播对中心的依赖,碎片化的消费内容导致了碎片化信息消费”[1]。
  一切技术软件的产生和运用都是站在为人民服务的角度上的,而互联网发展的人性化之路上少不了碎片化的特点。新兴直播软件也不例外。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在回答观看素人直播的原因时,56%的人都选择了“纯粹无聊,看直播打发时间”选项,所占比重最大。无聊这个选项排在理由榜首位,说明直播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打发无聊的手段。“满足好奇心,看别人都在干嘛,围观一下”这一选项有36%的人选择,围观别人都在干什么,本质上是一种窥探猎奇别人的表现。
  马斯洛认为,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对未知事物好奇的心理,而窥私心态是人普遍拥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常态。网络上的素人直播的真人真实性以及个人隐私的曝光正满足受众想要的窥私欲。大家为什么会对素人直播感兴趣?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对他人隐私和秘密的窥探,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无论是陌生人或是熟悉的朋友,只要是涉及个人隐私(特别是感情方面)的故事,人们就特别爱去关注。而素人直播,带着一定的公开私生活的标签,往往能满足人们的一种猎奇欲望。
  直播的发展跟人们普遍都有的窥私欲和圈子交集小有很大关系。同时现代人群深度交往不够、内心空虚,在直播的形式上可以完成一种“泛交往”。因此拉近了直播者和用户的距离,让一些草根阶层的用户也很受用。因为这与中国人的社交性格有很大关系,素人直播这种社交模式更加与国人用户内敛含蓄以及不擅长与陌生人进行自然的交友的文化性格相符合。直播制造的是一种不用与聊天对象直接面对面接触的社交文化,直播者和用户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的,他们可以选择默默观看,也可选择发送聊天弹幕进行文字交流[2]。这样的社交方式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平时一些无法接近心中所欣赏的那一类素人主播人群的用户,借此方式可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交往。笔者认为,独特的社交互动方式也是素人直播在中国火热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些观看素人直播的观众而言,网络直播中的这类“主角”在现实生活中是和他们身份相同的普通人。这样无形之中受众就会感觉没有距离感,多了一份心理上的亲切感。直播内容通常也就是聊今天做了什么,工作、生活还有搞笑聊天。因此不同于对传统明星高高在上的崇拜,受众会在网络直播的“主角”身上形成对自身的投射,这种投射包括自身的理想预期等,观看者的这种心理投射实际上是一种实现自我认同的慰藉。   笔者针对观看素人直播的感受,设计了一道矩阵量表题。据调查结果分析,在观看直播中感到能够“很快得到主播回应”“活跃交流,非常有参与感”的一半以上选择了一般,其次的权重二者都是同意。大部分的人在观看直播过程中都得到了基本的情感满足。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一个媒体使用者决定选择某种媒体是由媒体对使用者的某一功能来决定的,即媒体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这些功能、需要可能是身心满足、适应环境或者社会必要性,而这些功能同时受到媒体使用者所在的生活环境的影响。”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素人直播何以能如此火爆?笔者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1)技术环境因素:一部连接网络的手机就能够开直播,给直播的火热提供了技术条件。
  2)时间的碎片化需要通过直播来排遣无聊。
  3)粉丝追求现场感,猎奇窥探心理。同《楚门的世界》影片中那么多观众关注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的心理一样,网络素人直播提供了一个这样堂而皇之窥探别人的平台。
  4)观看者能得到群体认同感[3]。直播的场域显而易见是网络世界,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人们卸下伪装,在一个小群体中表达自我和自己感兴趣的同伴交流。直播的一些独特的社交互动方式如弹幕、刷礼物等使得使用者获得身份认同感以及满足消费心理[4]。
  当然素人直播兴盛也只是反映出当下娱乐时代的一个文化侧面,人们更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更追求快、新、奇,往往在躲避深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这种精神常态不容乐观。素人直播仍然有很多问题,传播内容低俗、管理混乱、法律法规和责任意识淡薄等这些问题都有存在,它对网络世界发展乃至现实世界的影响是什么,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5]。
  参考文献
  [1]郑文聪.“网红3.0”时代的特征及受众心理[J].新媒体研究,2016(6):14-15.
  [2]續蔚一.网络直播平台受众的心理特征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9):10.
  [3]安靖宜.论网络互动中的群体认同[J].社科纵横,2008(9):30-32.
  [4]谢宝婷.浅析网络互动内涵[J].社会,2002(7):40-42.
  [5]师曾志,胡泳,等.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82.
  作者简介:高 舒,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摘 要 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羊城晚报》媒体在“两微一端”方面的革新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出《羊城晚报》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广东媒体进一步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羊城晚报》;两微一端;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094-02  麦克卢汉曾经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他认为媒介传播过程中体现价值的不是传播的内容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在信息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作用力下不断更新换代,从最初类似搜索引擎的工具形态转变为一个融合型平台,将社会信息及资源整合为一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互联网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和融合特性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基于这样的环境压力,传统媒体的转型之需极为迫切,必须积极进行自我革新和模式转变,打破传统媒体的固有思维。现就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电视的转型策略进行分析探
期刊
摘 要 如今,综艺节目的火爆为植入广告提供了机会。植入广告呈现出形式多样、创新性强;轻松幽默、娱乐性强;融于节目,可接受性强;品牌数量多、植入频率高四个新特征,有效地提升了广告的可观赏性及广告的到达率。同时,观众对综艺节目的喜爱也间接提高了对植入品牌的注目度。广告是时尚的传播者,植入广告通过众多的品牌植入、恰当的广告示范和有趣的广告语等新型传播特点,带动了一系列关于物质、行为和观念的流行,三者相辅
期刊
摘 要 护理论文属于医学论文的范畴,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提高,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临床护理操作,需要他们提高科研能力,并将科研成果推广出去,这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但目前发表的文章大多是从作者的角度分析护理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很少是以编辑的角度分析写作问题,文章就是从编辑的角度分析护理论文写作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政治性问题、伦理性问题、学术不端行为、表达的科学性及
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3  摘 要 媒介引导着传播者与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模式,也影响到电影文本改编过程中诸多要素呈现的渠道和效果。以网络文学改编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苏童原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文艺电影《茉莉花开》为例,试分析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网络媒体两种思维导向下电影文本呈现的叙事形态和对女性认同的差异性,分析不同的媒介思维方式对电影改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媒介思维;电影改
期刊
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 选取百度指数数据资料,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进行案例和舆情分析,发现网络时代下政府舆论引导存在应对不及时、不透明等问题,采取拖延政策,容易造成民愤累积和舆情负面效应的持续扩大。针对政府舆论引导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有利于政府面对突发事件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和群众动员。  关键词 常州“毒地”事件;政府;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
期刊
泽州县广播电视台,山西晋城 048000  摘 要 要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政治辨别力,要理直气壮地叫响叫亮意识形态工作,要旗帜鲜明地亮明电视传媒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政治态度,要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上升到大是大非的高度来看待,坚守电视新闻宣传主阵地,心无旁鹜地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到电视新闻宣传业务工作中。  关键词 电视台;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 430073  摘 要 在媒体融合时代下,专业内容生产和用户内容生产(UGC)并存。受众逐渐告别被动信息消费时代,主动参与内容生产,UGC模式发展得如火如荼,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引入UGC模式,文章以《新闻联播》为例,着重分析UGC模式应用于电视新闻的动因、特点和传播价值。  关键词 媒介融合;UGC;电视新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 310023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政治社会化结果偏离等问题。对新媒体传播的政治信息检测力度不够,对主流政治信息推送不到位和大学生自身辨析度不够,则是造成上述困境的关键原因,这要求新媒体、学校和学生在内的有关各方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规避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政治社会
期刊
摘 要 在当前内容同质化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只有打动人心的内容,才是好内容;好内容关键在于与用户的互动和参与,互动聚集人气,高人气引发高关注。所以说,好内容的“王气”从“人心”来,有“心”,才是真正的“内容为王”。  关键词 互动的心;热“心”;关“心”;走“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139-02  经历了这两三年新闻市场和新闻资源的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