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容有一颗“互动的心”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内容同质化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只有打动人心的内容,才是好内容;好内容关键在于与用户的互动和参与,互动聚集人气,高人气引发高关注。所以说,好内容的“王气”从“人心”来,有“心”,才是真正的“内容为王”。
  关键词 互动的心;热“心”;关“心”;走“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139-02
  经历了这两三年新闻市场和新闻资源的白热化竞争后,如大浪淘沙,传统纸媒尤其是党报,尽管其传播力在削弱,但依然是新闻产品市场上最值得信赖的选择;而新媒体优胜劣汰,正在重新定位,寻找与传统媒体的最佳融合点。
  如何找到最佳融合点,实现媒体的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在纷纷扬扬的观点群里,众媒体不约而同地重拾新闻报道的根——内容,内容为王!内容选题、内容策划、内容生产、内容形式等,在不断的创新中,实践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融相合。
  但是,内容怎样才能为“王”?为王要有“王气”,这个“气”又从哪里来?在当前内容同质化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只有打动人心的内容,才是好内容;好内容关键在于与用户的互动和参与,互动聚集人气,高人气引发高关注。所以说,好内容的“王气”从“人心”来,有“心”,才是真正的“内容为王”。
  《柳州日报》在这两三年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将内容与用户连心,让内容有一颗“互动的心”——热“心”、关“心”、走“心”,并以心养气,从而实现内容为王的用心。
  1 热“心”,触动大众的神经
  这里所说的热“心”,不是指“热心肠”,而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烘热新闻事件,触动大众的神经,有意识引导人们参与新闻事件话题的热议。
  能触动大众神经并参与话题热议,当然不是普通的新闻事件。2017年7月初,柳州朋友圈一條“电动车车主不小心碰刮一辆宝马车后主动留纸条赔偿”的信息,引起了《柳州日报》关注,并意识到这是一条可引起广泛热议的新闻事件。因为在当前诚信缺失的社会里,这样主动赔偿的事太少了,难能可贵,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州日报》迅速确定报道主题,作好报道策划,当天首先通过全媒体矩阵——柳州1号App、柳州发布、柳州日报微博,报道了事件经过,并设置了话题引导大众热议,在全市烘热了这新闻事件。这个诚信话题确实触动了大众的神经,热了人们的心,纷纷留言点赞,一下子这几个新媒体平台点击量达到了10万+。
  随后《柳州日报》记者深入采访了双方当事人,了解到背后更感人的故事,第二天头版头条以《人,不能失去精神涵养》为题,深度报道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配发言论《一张纸条温暖一座城》,《柳州日报》的柳州发布专版(纸媒和新媒体内容互动平台)又深入报道了人们对此事件的反响,引发了人们对诚信话题更广泛的讨论。人民网、新华社、央视、《广西日报》等媒体也纷纷转发和评论,给柳州这个诚信事件营造了非常好的舆论氛围。
  《柳州日报》在此事件的报道中,始终与用户连心互动,促成了当月柳州新闻报道中“内容之王”。
  2 关“心”,拨弹大众的情感
  以前的纸媒内容报道,大都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甚至是“我写我的,你看你的”,一幅爱看不看的样子。新媒体浪潮下,纸媒这种不关心内容、不关心用户的报道已没有市场。
  一篇报道,内容好不好看,有没有价值,能否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是人们的关心所向。报道的内容要从大众关心的、需要的出发,直抵人心最深处,拨弹人心的情感。
  2014年9月10日,是各中小学开学季,也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在每个人的心里,师恩情深,永远难忘,报道老师,能直抵心灵,触发无限情感。《柳州日报》适时抓住了人们这个心理,策划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主题报道,采取每个学校选访20名优秀教师的图文报道+投票的方式,在新媒体平台——柳州发布分期重磅推出,这不仅吸引了柳州当地学生和家长强烈关注,而且也吸引了在外地读书的学生连锁反应,关注不断拓展延伸到国外的留学生当中,他们除了积极参与投票,还不约而同地留言:“怀念中学时代,想念亲爱的老师!”“身在国外,又看到了老师,好想念啊!”
  新媒体发稿结束后,《柳州日报》在教育专版,陆续刊登了由学生家长投票选出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图文报道,又引发学生家长们的大量互动转发。这个主题报道,使得《柳州日报》在当年的9月新闻报道中,有着满满的幸福回忆,营造了柳州尊师重教的浓浓氛围。尤其是对当时刚创建不久《柳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柳州发布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个报道,短短的一两个星期,柳州发布的粉丝量一下子从8 000多飚升至12万+,创造了当年广西纸媒发展新媒体的一个奇迹,而其创新的增粉方法,也成为了一个经典案例。
  《柳州日报》这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主题报道的内容,正因为有关心,有情感,也就成了“王”。
  3 走“心”,引发大众的共鸣
  走心,其实是让人们在新闻报道内容中找到久违的感动,引发心灵的共鸣。一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内容,架起的是一座连心桥,可直达传播真善美的“大讲堂”。
  《柳州日报》在融媒体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优势,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相融相合相得益彰。《柳州日报》在策划主题的报道上抓心走心,用心讲好你我他故事,不停地带给人们“感动常在”。
  2015年9月,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举国振奋。驻柳州的一支部队也参加了阅兵,这令柳州全城关注。《柳州日报》紧紧抓住了人们想了解部队是怎样进行阅兵训练的心,提前策划了“驻柳部队阅兵训练”主题报道,派记者与部队联系,取回了大量的阅兵训练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通过《柳州日报》新媒体平台柳州发布和柳州日报微博第一时间推出,引爆全城对子弟兵大爱之情,留言点赞铺天盖地,不到一个小时点击量就突破10万+,微友感动、赞美、骄傲的言辞瞬间爆屏。《柳州日报》还开设专版,全面报道了部队训练过程的精彩故事,让人们的心不停沸腾。   让大众的心随着内容走,是《柳州日报》新闻主题报道的策划标准。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郑俊康参加媒体访谈会上,谈到柳州的供给侧改革时,掏出柳州特产螺蛳粉包装盒,顺带做起推销。柳州螺蛳粉承载的乡愁和文化,那种味道,只要是柳州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挥之不去。《柳州日报》又一次抓住柳州人这一心理,策划了螺蛳粉主题相关报道。首先在柳州发布推出即时图文报道《康哥掏出一碗螺蛳粉,说:“我不是做广告”》,让人们在会心的一笑中体会到螺蛳粉那爽爽的辣味,微友们的留言也充满着快乐的味道。接着,《柳州日报》在一版刊发了市委书记谈柳州供给侧改革的报道《将螺蛳粉做成千亿元产业》,引导人们对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思考和热议。
  螺蛳粉的每一个故事,都能牵动柳州人的心,《柳州日报》非常注意在每个关键时间点,推出走心主题内容,给人们尽情释放对螺蛳粉的爱。螺蛳粉,当之无愧成为了《柳州日报》近两三年来新闻报道中的“内容王中王”。
  4 结束语
  当前报纸的影响力衰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媒体的作用正日益凸显,报纸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也成了必然。
  媒体最大价值在于内容,内容是吸引人们关注媒体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要实现更好的融合发展,内容创新、内容为王仍然是根本。内容创新并不容易,特别是党报,受各种因素制约,很难做到创新,有人把党报内容创新比做戴着镣铐的舞蹈,倒是很准确。
  难,并不是等于做不到。
  《柳州日报》在近两三年的媒体融合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内容创新報道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以心养气,不断推动内容为王的理念实体化。例如开设的网络访谈“新闻会客厅”成为柳州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更是创造奇迹。“新闻会客厅”的出现,成为市委、市政府大政方针政策的宣讲员、民生民意的“传声筒”、部门与市民之间的“连心桥”、推进政府改进工作的“监督哨”。访谈以“会客”的形式,就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民生政策、行业热点等话题,邀请城区、部门、行业的权威人士与市民网友微友互动交流,内容涉及“两学一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查处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地方人大立法、高考政策解答、环保生态、创建全国文明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这些报道的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颗互动的心。”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播电台.浅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J].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2015(1):80-81.
  [2]陈国权.报纸分化[J].报业转型新战略,2014(1):209.
  [3]李广西.如何拓展网络访谈的新闻张力[J].为新闻而谋,2016(1):338.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基层农村也相应发生结构性变化。文章以雄安新区小王营村基层媒介为例,讨论基层媒介的发展现状,探寻特区前身的媒介结构与未来传播模式之间的某种共鸣,并为基层社区——特区城市的媒介建设和发展路径提供借鉴思路。研究发现,基层农村社区的受众结构、人际传播、媒介使用等诸多因素都对基层农村的信息流动有影响,并对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某种程度的蝴蝶效应。  关键词 村落;社区;特区
期刊
摘 要 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羊城晚报》媒体在“两微一端”方面的革新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出《羊城晚报》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广东媒体进一步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羊城晚报》;两微一端;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094-02  麦克卢汉曾经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他认为媒介传播过程中体现价值的不是传播的内容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在信息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作用力下不断更新换代,从最初类似搜索引擎的工具形态转变为一个融合型平台,将社会信息及资源整合为一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互联网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和融合特性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基于这样的环境压力,传统媒体的转型之需极为迫切,必须积极进行自我革新和模式转变,打破传统媒体的固有思维。现就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电视的转型策略进行分析探
期刊
摘 要 如今,综艺节目的火爆为植入广告提供了机会。植入广告呈现出形式多样、创新性强;轻松幽默、娱乐性强;融于节目,可接受性强;品牌数量多、植入频率高四个新特征,有效地提升了广告的可观赏性及广告的到达率。同时,观众对综艺节目的喜爱也间接提高了对植入品牌的注目度。广告是时尚的传播者,植入广告通过众多的品牌植入、恰当的广告示范和有趣的广告语等新型传播特点,带动了一系列关于物质、行为和观念的流行,三者相辅
期刊
摘 要 护理论文属于医学论文的范畴,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提高,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临床护理操作,需要他们提高科研能力,并将科研成果推广出去,这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但目前发表的文章大多是从作者的角度分析护理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很少是以编辑的角度分析写作问题,文章就是从编辑的角度分析护理论文写作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政治性问题、伦理性问题、学术不端行为、表达的科学性及
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3  摘 要 媒介引导着传播者与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模式,也影响到电影文本改编过程中诸多要素呈现的渠道和效果。以网络文学改编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苏童原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文艺电影《茉莉花开》为例,试分析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网络媒体两种思维导向下电影文本呈现的叙事形态和对女性认同的差异性,分析不同的媒介思维方式对电影改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媒介思维;电影改
期刊
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 选取百度指数数据资料,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进行案例和舆情分析,发现网络时代下政府舆论引导存在应对不及时、不透明等问题,采取拖延政策,容易造成民愤累积和舆情负面效应的持续扩大。针对政府舆论引导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有利于政府面对突发事件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和群众动员。  关键词 常州“毒地”事件;政府;舆论引导;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
期刊
泽州县广播电视台,山西晋城 048000  摘 要 要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政治辨别力,要理直气壮地叫响叫亮意识形态工作,要旗帜鲜明地亮明电视传媒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政治态度,要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上升到大是大非的高度来看待,坚守电视新闻宣传主阵地,心无旁鹜地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到电视新闻宣传业务工作中。  关键词 电视台;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 430073  摘 要 在媒体融合时代下,专业内容生产和用户内容生产(UGC)并存。受众逐渐告别被动信息消费时代,主动参与内容生产,UGC模式发展得如火如荼,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引入UGC模式,文章以《新闻联播》为例,着重分析UGC模式应用于电视新闻的动因、特点和传播价值。  关键词 媒介融合;UGC;电视新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 310023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政治社会化结果偏离等问题。对新媒体传播的政治信息检测力度不够,对主流政治信息推送不到位和大学生自身辨析度不够,则是造成上述困境的关键原因,这要求新媒体、学校和学生在内的有关各方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规避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政治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