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在童话世界里漫游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寓言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此类作品。朗读童话、寓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技巧?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分清语言角度,激发童趣
  
  朗读前要揣摩作品的内容,从童趣的角度揣摩人物的情感和作品的思想,分清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叙述语言是指作品中那些客观的介绍、描绘性的语言,它们主要体现故事的脉络、情节的发展。叙述语言可以给读者一个基本的形象轮廓,也体现出作品的情感基调。人物语言则是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它展示人物的心理、思想等个性特点。一般来说,人物语言都在冒号后面,引号之内,反之即为叙述语言。
  在上面几段内容中,画横线的为人物语言,未画线的是叙述语言。叙述语言耍读得平稳清晰,而人物语言要读出个性,虽然不要求模仿得如同演员一般,但一定要抓住人物个性,力求神似。叙述语言还要稍慢一点,语调稍低一点,而人物语言的调子可以略提高一些,语速则根据人物的特点灵活调节。不同的人物可以变换不同的音色来读,如可怜的小鸭可以学童音,骄傲的雄猫可以将声音变粗学得霸道些,爱管闲事的母鸡可以学得尖尖的。
  
  二、读出儿童语言,焕发童心
  
  寓言、童话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的,主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构思、想象,因此作品语言的口语化、儿童化是必然的。从语气语调方面看,语言儿童化的基本特点是语言亲切温和,语调跳跃富于情绪化,不能一直很高或很低,语速也不能太快,可以有较大的夸张。在童话、寓言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朗诵者必须让这些形象在自己的脑海里鲜活起来,具体感受这些形象的个性、情态,用饱满的、形象的、童真的有声语言传达出来,不能把寓言、童话读成死板的文字,更不能成人化。
  如寓言故事《会摇尾巴的狼》。这篇寓言揭露了狼的凶残本性、丑恶面目。狼的狡猾、奸诈、凶恶表现在求救、欺骗、狡辩、假惺惺的许愿以及最后的凶相毕露等一系列情节中:
  一只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一只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连忙招呼说:“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
  要用中速朗诵叙述语言,重读“怎么”,并且带着童音,以表现狼在陷阱里无可奈何、接近绝望的心情。狼的话要用迫不及待的语气读,“好朋友”“友情”是狼对羊的讨好,可适当拉长尾字的读音,以表现狼的伪善。
  狼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就拖着尾巴摇了几下。噗噗噗,把陷阱里的土,都扫了起来。老山羊盯着狼的硬尾巴,认出了凶恶的狼。老山羊想:“狼专门吃羊、吃鸡,难道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不会!”
  这一节中,“硬”字要重读,因为尾巴“硬”是狼与狗的本质区别,老山羊也是从“硬”尾巴才真正认出它是狼而不是狗的。朗诵老山羊心理活动的句子,速度要慢,引导孩子模拟老人口吻,以表现出老山羊的慎重考虑。同时,“不会,绝不会!”要读得沉着有力,表现老山羊对“狼要吃羊”本性的坚信不疑。
  狼终于露出了凶相,咧开嘴、龇着牙,对老山羊恶狠狠地叫嚷:“你这个该死的老山羊,不快点过来我就吃掉你!”
  狼在这一段终于撕破了脸面,还原本来面目。朗诵狼的话可提高音量,加快语速,一改以前的请求语气为命令语气,这个时候可引导孩子表现出“奸诈”“狡猾”的神情来辅助朗读效果。
  朗读时的语言要从儿童那幼稚的是非观念出发,从一颗痛心的角度读出狼的狡猾与老山羊的睿智。
  
  三、放大精彩语言,张扬童性
  
  童话、寓言中有不少简短的精彩描写,它经常起到点明寓意、表达哲理、揭示人性的作用。朗诵这些内容时要强化、突出,要用严肃、郑重、语重心长的语气读,要吐字沉稳,一字一情,放慢速度,点送到位。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朗诵的基调应是同情、怜悯、愤懑交织在一起,应该用低沉的语调、徐缓的语速烘托气氛,传达浓重的悲哀,以达到激发童性(儿童诚实、善良、纯朴的天性)的目的。如最后一段: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一部分写小女孩的悲惨结局,刮令的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这是对当时社会的辛辣讽刺和无情揭露。读时语速要慢,停顿可多一点,以表现这个悲惨的事实,引发人们去思考。“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中要重读“死”“冻”二字,以突出对小女孩的同情,突出这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这里的停顿和重读一起共同突出事实。
  朗诵童话、寓言类作品,朗诵者要在熟知情节、情感的基础上,联系作品的背景,但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揣摩、思考作品情感、语气、语调,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作品内容,用儿童的心理感受作品的韵昧,从而激发儿童的天性,唤醒人性的善根,尤为重要。朗诵者自己还要进入角色,努力挖掘、重塑一颗追求真善美的童心,从而唤起听众的责任感、使命感。
其他文献
琦君《髻》一文堪称经典,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有很高的评价。一般论述集中在髻的象征性,即作者母亲和姨娘的发型蕴含着心结的对立。母亲坚持自己的古板发髻,在委屈中坚守传统妇德,又不失自尊。姨娘的发髻,则显示出炫耀,甚至示威。父亲去世之后,经历了人世沧桑,母亲和“我”都改变了,对姨娘变得理解、同情而且“相依为命”。作者感悟了人生爱恨情仇的虚幻,获得了精神的解脱。  这样的理解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但是,仅
《悼念一棵枫树》是牛汉的代表作。当年甫一发表,立即赢得了好评。  这首诗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那时,诗人牛汉作为“牛鬼蛇神”,被发配到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已经四个年头。绝大部分干校“学员”已奉命返回北京,只有他和少数有“问题”的人,仍被留了下来。管制放松了,活儿也不那么累了,没什么事的时候,除了读当初下干校时带来的《洛尔迦诗抄》、李贺的《歌诗集》和《全唐诗》,就是在干校的荒山野地里转
2011年3月23日—25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举办的浙江省“小、初、高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比较研究活动”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举行。三个学段的几位执教教师分年段相继呈现了《纽约客》《背影》及想象作文训练专题课,力图用这种同课异构的形式,呈现相同课型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梯度、知识梯度、教学梯度。在评课环节中,讨论的焦点是相同的课型如何善待读者意识、文本意识、作者意识。下面笔者以《背影》为例,探讨不同阶段的学生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这个主题在理论上其实无须论证。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片古老国度,上下五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里,体现在言谈举止间。然而,与“独尊儒术”的年代相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必然要求当代中国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之所以还要提出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要回答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在今天仍然需要讨论它,以及应该如何正确
《金铜仙人辞汉歌》出自语文版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全诗如下: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
20世纪末,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引进北欧母语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性,批判教师一言堂,推行多元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想象,尊重学生独特体悟,一时举国兴奋莫名,以为获得了语文教学的金钥匙,多年语文教学效果不彰的难题可迎刃而解。当时新帜高标,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莫不望风景从。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容器的积习,教师话语霸权威风扫地以尽。学生主体性写进了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取得行政法规的地位。课堂上,主要由
有幸阅读语文同人的《聚龙宣言》,为真语文的诤言和愿景感怀。真语文取“真”字的“本原”和“真实”[1]之义。诸如旷日持久的语文课程性质之辩,语文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社会要求的不足,主因是尚未把握语文的“本原”,属于语文教与学的认识失真;教师语文公开课上作假、学生写作虚情假意等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是未做到“真实”,属于语文教与学的行为失范。无论是认识失真还是行为失范,都是语文课程改革亟待破解的难题
《美丽的颜色》是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第二卷。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不作任何渲染、铺陈,只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深情、舒缓地展示一个个镜头,令读者仿佛见证了残破的棚屋下,居里夫妇工作的无比艰辛,对科学发现的热切期盼,以及最终成功的巨大幸福,油然而生敬仰之情。编者选进这篇文章,使之与其他三篇文章共同建构成回忆性散
最近忽然想起十多年前的一篇报道: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听了一堂由一名优秀特级教师执教的物理课。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语言准确精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之时,下课铃声正好响起。听课的近百名中国教师随着铃声的响起,掌声雷动。但是,五位美国客人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第二天,接待者请他们谈谈
丰子恺说:“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1〕涵养学生的审美心灵,使其以审美心灵观照世态百相、处理衣食住行,营造审美的生活——这种审美心灵与审美生活内外和谐的教育,可称为审美人生教育。  《竹影》正是丰子恺审美人生教育思想的一个缩影,折射着它的三个层次:审美人生的根基—审美人生的养护—审美人生的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