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体系 落实语文要素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版教材以语文要素建构小学语文教材体系,用整体联系的思维,观照整册、整个单元,将独立的板块、分散的知识、能力点进行梳理、统整,从而进行课堂设计和教学,以落实语文要素,为语文学习服务。
  关键词:教材体系;语文要素;古诗二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62-02
  部编版教材重视语文要素的凸显,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梯度,分布在各学段各册各单元的课文阅读和习题设计中,让语文要素的落实变成“清清楚楚一条线”。如何让“大片混沌”变成“线型清楚”呢?这需要教师不能满足于“就文学文”,而要应用整体联系的思维,勾连上下整个学段、整册教材、整个单元的体系架构,环顾研究主体课文与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提炼出语文要素,凭借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落实语文要素。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以领略美景为人文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选择的文本内容以及设计的课后习题,还有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实践活动,都紧扣“感悟写景方法”,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推进这一语文要素的应用。这一单元的首篇课文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兩首千古传唱的古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因此,如何落实这一课的语文要素呢?
  一、结合习题训练,指导朗读古诗
  本单元的课文语言优美,适合学生朗读感悟,有利于发展其朗读能力。学习古诗的首要任务是诵读,因为诗是不可解的,就更需要通过朗读悟诗悟情,这也正好与课后练习的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相吻合。教学《登鹳雀楼》时,教师为完成这一要求,要设计以下五个环节的板块。
  创设情境,诗题朗读。教师展示图片,介绍鹳雀楼及名字的由来;创设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登/鹳雀楼。学生不懂诗题其中含义,最容易误读成“登鹳/雀楼”。而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明白“登鹳雀楼”的含义及名字由来,读好题目就很容易。
  巧借生字,想象朗读。为了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到诗人王之涣在鹳雀楼上所看到的“景”,教师鼓励学生从说单个事物向说整个画面发展。如借生字“依”,指导学生将画面想丰富、想生动:太阳“依”着群山是怎么慢慢下沉的?请把这种景象完整地说出来。想象中的黄河是怎样的?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黄河?引导学生个性朗读、师生合读、男女生合读。从而使学生在想象中进行语言训练,在说话中进行朗读感悟。
  理解诗理,反复诵读。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凝聚到王之涣在鹳雀楼上所触发的“感”中,教师出示古文字“欲”,让学生学习理解“欲”。在诵读中,学生自然理解“千里目、更”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借助对诗意的理解,教师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起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催发出学生进入诗境中的情感。
  感情朗读,配乐诵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诵读;创设情境,练习吟唱;集体带动作吟唱。凭借音乐的烘托、图画的感染,创设诗的意境,让诗中的意境浸透学生的心间,学生全情投入朗诵,体验到了诗人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
  拓展运用,诗句背诵。教师创设“登鹳雀楼、评为学习标兵、登山”三个背诵古诗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背诵、快乐地背诵。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学习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文化修养,获得精神成长。这三个情境的创设,由“登鹳雀楼—学习标兵—登山”,是从“文本到学习到生活”,学生在生活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古诗,这种学习将背诵与运用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古诗“古为今用”的意义。
  以上环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朗读情境。而入情入境的朗读是最高境界。在学生读出节奏、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诗境,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自己的体验,体会古诗的思想情感。学生要读出诗境,首先应了解与诗作、诗人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诗人写诗时的社会背景,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学生要在“诗白”处想象入境。有话说,古诗充满诗情画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的特点。因此,根据诗的内容用语言描述画面,学生使能够理解诗意。
  二、整合单元教材,积累优美语句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语句优美,实乃典范之作。学生学习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句,品味语言之美,也要联系课后习题及语文园地让学生进行语句积累的专项练习。《古诗二首》课后的第三题“读一读,记一记”。因为是古诗,所以这些词语不是从诗中摘录的,而是由诗中出现的生字发散延伸,是原诗词汇的补充。这四组词语,都是“并列结构”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看图、说话”等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为以后词语运用、准确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
  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的安排,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发现的同时,将发现与他人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也是对“积累好词,丰富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强调和梳理。同样是“白色”,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有“雪白、米白、奶白”之分,这不仅是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更是一种表达方法的渗透。教师可通过课件呈现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绿色、不同红色或不同黄色的区别;也可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组词的结构规律:熟悉的事物 颜色;还可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唤醒他们对颜色的丰富认识,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红色、黄色或绿色不一样?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在具体可感的环境中细致观察生活里的各种现象,准确描述看到的语言现象,言语表达的形式得以丰富,使语言更加丰盈、生动,具有不可描述的灵性,具有旺盛的生命体征!
  特别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这是以传统文化为主线,集中编选了古诗句、古代名言、俗语等经典内容。对这些经典语句,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形式朗读,熟读成诵,再进行记忆积累。不需像古诗文那样做过细过深的讲解分析,只需帮助学生了解诗意,或让学生自读自悟达到积累之目的便可。   三、联合多元要素,展开丰富联想
  诗人写景一定会融入自己的联想,因为这不仅使景更生动形象,还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诗作中的千古名句,写的是诗人遥望奔流直下、临空而泻的瀑布时,把瀑布想象成一条从天而降的银河。这样新奇而又真切、夸张而又自然的想象,给人烙下深刻的印记。
  课后习题,是有针对性的安排: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练习是由文字想象画面,既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又是训练语文能力的。教学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两句诗所描绘的壮阔画面;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将文字与画面进行链接,使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得以培养。
  “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也有相关的练习。这道练习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悟写景方法”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发现有价值的语言现象,体会“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在字、词、句的综合练习中,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引向实践运用。
  这练习是对“展开的想象与景物”这个表达方法进行回顾和巩固,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同样是“胡子”,有学生用“浅浅的草”形容爸爸刚长出来的短胡子,有学生用“铺着白雪”形容爷爷的白胡须,还有学生用“硬硬的扎脸”形容爸爸亲自己时的感觉。二年级学生在“看谁说得多,想得妙”的鼓励下,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自由交流,从而明白对象不同、角度不同甚至是心情不同,都会使观察的结果不同。只有展开联想,对观察进行准确而形象的描述,读者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亲眼所见的感觉。这样,学生将已学过的字词再一次进行“句”的準确表达,语言积累不断丰富,语言的感悟、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四、融合想象策略,紧扣特点描写
  写景的写作技巧是抓住特点展开描写,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也都是紧紧抓住特点展开描写的。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围绕表现景物特点的段落、句子、词语,使教学的脉络与文章的思路相契合。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的第二题,对学生进行“紧扣景物特点”的表达训练。诗句具有丰富的意思内蕴,怎样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的壮阔景象、雄浑气势,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呢?因为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对小学生来说,未免难以消化,有口无心地背易做到,入情入境地读难做到。教师要根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由画面入手,举象入境:“听老师读诗,想象看到什么景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站在极具震撼力的瀑布面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有怎样的奇思妙想?从哪里知道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生、挂、飞、直、疑”等字,体会诗人由瀑布联想到银河,是在用“奇特的联想,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将瀑布“高大、急”的特点展露无遗,学生体会夸张、比喻手法的形象妙趣,体会围绕景物写出特点的妙处,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描写的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品悟了“抓住景写出特点”后,还需要说出心中感受。叶圣陶谈到诗歌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感受”的交流。他指出,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产生共鸣,好像诗人说出了读者心里想要说出来的话,诗人宣泄的情感就是读者想要释放的情感。既然诗歌阅读的最大受用在此,那么,我们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需求、心理,最大可能地激发这种阅读态度、需求、心理,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诗人的感受。“假如你是大诗人李白,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是呀,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奔涌飞腾,倾泻直下,你有什么想说的?或你想怎样吟诵?”这样,学生感受到了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出道不明“景”美在何处,但是终会有所积淀。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体系架构的特点,环顾研究单元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提炼出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将把握教材与语文要素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宇琪.部编本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分析——以二年级上册为例[J].文教资料,2019(15):68-69,21.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彰显个性。然而现在不少中学生的写作却呈现消沉化和思维的僵化,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从创作氛围的营造到作文的审题立意再到写作的形式乃至后续的点评,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摘 要:区域活动的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文章主要分析幼儿园优化区域活动的评价策略,以落实教育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策略为:汲取多元信息,确定评价内容,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区域活动评价的策略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活动;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115-02  要提高
摘 要:如今,第三方卫生检测行业已成为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就业主渠道。在原有CST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学院、疾控、企业三方合作,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突出五大职业能力的教学平台,开创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力与可迁移性,实现了学校与岗位零对接,提高了就业率,为践行专业思政提供了可参考的形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卫生检疫与检疫技术;职业能力教学平台  中
摘 要:中国汉字是民族文化开出的远古花朵,璀璨而艳丽。要想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基因深深植入学生的骨髓里,离不开我们的词语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应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词语教学的质量,促发丰富的语言实践,让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民族文化之花永开不败。  关键词:字理;词语教学;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思维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剖析错误的成因,创设生动的思维情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曲折的思维过程,发展深刻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最核心素养——思维素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错误资源;思维素养;简易方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3-0074-0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而当今的大多数中学生自视甚高,自尊心极强,抗压能力差。在这样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的产生,让教师苦不堪言。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善于俯下身子,去倾听他们背后的故事,联合家校,幫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做学生的“同龄人”,做家长们的“一心人”。  关键词:问题学生;班主任工作;学会倾听;家校联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
如果说单篇阅读是“点”上的精彩,主题阅读是“面”上的精妙,整本书阅读则是“立体”的磁场[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了关于 “阅读整本书” 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和“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2]。为了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读整本书的习
摘 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将新课程、新思想、新理念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巧妙设计教学任务,“激趣”“导学”,寓教于乐,不断思考、探究和总结,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夯实基础。  关键词:激趣;导学;寓教于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0
摘 要: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逐渐融入了诗意的内涵,不仅包含着文学方面的审美影响,同时还蕴含着实现自我存在价值的哲学意义,进而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和品质。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有效实现展开分析。  关键词:诗意奠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近几年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明确了教育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
摘 要: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小学教育的质量。文章以湖北省15所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做好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报考及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高考志愿填报;行为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24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