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外人”到“局内人”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名在幼儿园工作了五年的男教师经历了一个从幼儿教育的“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过程。幼儿园男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必须发挥性别优势,形成教学专长;必须提高对幼儿园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幼儿园要开展人性化管理,为男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经济待遇。整个社会要提高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识,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作出努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男教师;职业认同;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4-0024-04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教师进入到幼儿教育领域。相关研究显示,日本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约为7%,美国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达到了10%,而中国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还不足万分之七,不仅如此,他们的流失现象比女教师更为严重。本研究以一名在幼儿园已工作五年的男教师(A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了解这位男教师在幼儿园的成长历程,并根据社会性别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幼儿园男教师所具有的职业优势及可能面对的职业压力,进而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期对幼儿园男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有所裨益。
  一、“局外人”的故事
  A教师职前就读于某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成绩中上,性格沉稳,不善交际,但与同学关系融洽;毕业后至今一直在B市某公办幼儿园工作。
  1.初来乍到
  白益民的相关研究指出,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无论是人生发展还是专业发展,均面临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骤变与适应”。环境的骤变可从反面激起新教师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迫使他们特别关注专业发展结构中的最低要求——专业活动的“生存”技能。A教师入职初期面对的“骤变”则显得更为突出。
  刚来的时候,我们单位是B市物质条件最差的。这所幼儿园是新开办的,大班只有一个,由我一个人带。而我的指导老师是带小班的,日常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指导我。所以,大多工作得靠自己摸索。
  幼儿教育保教并重,一般幼儿园通常会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协作管理同一个班级。这种协作管理通常是新老教师搭档,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然而,A教师所在的幼儿园因为刚开办,教师尚未配齐,作为应急措施,一个教师要带一个班,这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又刚刚毕业的A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加上幼儿园只有一个大班,A教师甚至连一个模仿的对象都没有。虽然已时隔5年,但是研究者依然能够感受到A教师当时的孤立无援和彷徨心理。
  2.“我是一个不太聪明的人”
  李珊泽、史晓波等人的研究指出,一般而言,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压抑感比女教师强,他们更容易降低对职业的专注程度,从而影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很快选择“跳槽”,从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流失。对幼儿园男教师来说,尽快适应环境,并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适应幼儿园“男教师”这一角色是其面对的首要挑战。美国有关学者1996年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大约有22%的新教师因为在参加工作后的三年之内缺少支持而感到失败与无望,进而选择离开教师队伍。〔1〕由此可见,能否适应幼儿园的工作环境,能否与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名入职初期的幼儿园教师是否愿意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是一个不太聪明的人,刚到这个地方时觉得一切都很难适应,包括气候、环境、语言等,最主要的还是语言。幼儿园的其他老师都是B市本地人,他们平时都用方言交流,有时候我可以猜测到他们在说什么,很想参与进去,但最终会因各种顾虑而放弃,班上小朋友也是说方言……
  性格内向、腼腆的A教师初到幼儿园时,有种种的不太适应,且自我评价是一个“不太聪明的人”。所幸的是,经过艰难的入职适应,他最终选择坚持下去。而与他同时毕业、到其他幼儿园工作的两名男教师都在参加工作后不久就选择离开了幼儿园,转行做了其他的工作。
  3.“最惨的时候身上只有20元钱”
  一项针对河南、河北、浙江、天津等地幼儿园教师的调研发现,年轻教师,特别是工作1~2年的年轻教师普遍感到生存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待遇低,既没有经济地位,也没有社会声望,有明显的离职念头。
  2005年我的工资每月1300多元,奖金每月260元,但是由于录用手续没有办好,2005年的工资直到2006年5月才发到手上,这期间,每月我就靠260元奖金生活。过节的时候幼儿园会发些过节费,不过要隔几个月才有一个节日,最惨的时候我身上只有20元钱。
  入职之初,每月仅靠260元的奖金生活,对于刚参加工作的A教师而言显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好在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从农村来的,苦惯了。”所以,A教师凭着坚强的意志渡过了艰难的第一年。
  4.“宁可做交通协管员,也不去做幼儿园老师”
  有关社会性别的研究表明,社会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具有“性别”倾向的工作。例如,“适合女人的工作”通常有办公室秘书、护士、幼儿园教师、保育员等,这种现象被称为职业的性别隔离。不可否认的是,适合女性的工作大多是那些职业地位较低、服务性或辅助性的工作,适合男性的工作则更多的是具有技术要求和有较高职业等级的工作。〔2〕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是女性,长期以来,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认同度也不够高,很多人虽认可幼儿园教师是一个职业,却没有把它当作是一个“专门化的职业”。加上幼儿园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相对较低,社会对这一职业的了解也不够深入,政府长期以来对幼教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也远不及对其他阶段的教育,因此很多幼儿园教师自觉“低人一等”。〔3〕A教师也有同样的感受。有时同事之间聊天,他们会开玩笑说,宁可到大街上做交通协管员,也不想在幼儿园做老师。
  虽是一句玩笑话,但A教师记得非常清楚。这种“宁可做交通协管员,也不想做幼儿园教师”的想法对A教师的职业坚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要对这个职业产生认同真的不容易,即便我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我感觉很难定下心来做幼儿园教师。我所在的这个区前几年来的男教师,基本都是只呆了三五年就离职了。
  二、从“局外人”到“局内人”
  1.“不可替代的优势”
  A教师认为,“男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一般教师是一样的,不过男教师确实具有一些女教师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很多人眼里,男教师身上具有的豪爽、粗犷、雷厉风行、果敢决断等优势是女教师欠缺的。在A教师看来,体育活动一般适合男教师组织,他说:“男的就是男的,这是不可替代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体现了A教师作为幼儿园男教师时的自信,也说明他逐渐从一个幼儿教育的“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
  2.形成教学专长
  休伯曼在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时指出,教师在工作后的4~6年通常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申继亮等人的研究也指出,工作5年左右,教师会处于一个明显的转折期。一般而言,在入职的最初几年,教师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4〕A教师虽说是个男教师,但因为性格内向,平时并不喜欢体育运动,所以通常男教师擅长的教育专长A教师并不具备,更不要说形成教学风格了。好在A教师所在幼儿园领导看到了他的个性特点,并结合他擅长数学教育的特点,安排他参加了B市的数学教育培训班,A教师由此在数学教育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教学专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对幼儿园教师这份工作的认同。
  B市这边,每个老师主攻一个科目,比如音乐、语言等,我主要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培训班,向B市的特级教师学习如何开展数学教育活动。
其他文献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孩子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同时,加强对“准父母”的教育培训。从准备上岗的准父母抓起,让准妈妈们和准爸爸们有充分的“生”“育”并重的思想准备。“备育学院”培训内容可以结合“备育”特殊阶段,增加
“迢迢陌上花,年年颜色好,不见春来迟,但见花开早,庭树知故事,殷殷记今朝。”家住城南,庭院里的花草皆外婆一人所种,悉心照看,海棠藏枝,花香满庭。每每回到外婆家,悠然而感,城南花已开。  廊亭画色浅,如若风清隐旧窗;窗旧隐清风,如若浅色画亭廊。在这一方庭院里有外婆和我两人的小天地,外婆总喜爱买各式各样的花树来种,比如她栽在院子中央的海棠,它在这儿已经很久了,比我年龄还要大。据外婆说,海棠喜阳,也耐半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很顺从,父母说的话都听得进去,也乐意按照父母的话去做,人人都夸这是個“听话的好孩子”。相比之下,有些孩子就非常“犟”,总把父母苦口婆心的话当作耳旁风,甚至父母多说几遍就会顶嘴、闹情绪,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还会撒泼打滚,任性蛮横。  任性的孩子霸道、蛮横不讲理,常常让家长们头痛不已。平时,家长们所认为的“孩子的不可理喻”,实际上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
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拍到一组精彩镜头——有一只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落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地里的蛇猛地窜了出来。鸟儿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由于力量有限,蛇依然攻击不止。鳥儿一边躲闪着蛇芯,一边用爪子继续拍击着蛇的头部,其落点分毫不差。拍击了一千多次后,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动不起来了。  生物学家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鸟儿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
文学要写人,而写人要写得深刻,就必定要写人的心理。只有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丰富、典型的形象。“写形不难,写心唯难也。”正因为难,所以描写人物心理显得更为重要。所谓心理描写,就是揭示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各种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心理描写法作为塑造人物典型的艺术手段,其首要任务是揭示人物的性格,按照人物思想发展的自然逻辑去进行心理描绘。不能把不符合人物性格和特定情境的内心活动
如何对待这个日夜不停提速的时代,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选择。社会一直努力绑架我们,手段花样百出。在我看到的背道而驰的人生中,有一位是淡水河邊的老阿妈,她在那里卖冰激凌蛋筒,人家卖15元新台币,她卖10元,每天还早早就收摊。我一位本地朋友有次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为什么,老阿妈的回答是:“我够了。”真是振聋发聩。  对抗这永无宁日的飞奔,“够了”是真正的解药。满足感毫无疑问是幸福感的来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希望
回家,回家。一架清香绿藤萝袭上心头,别有滋味的苦瓜开花、结果,捡拾细品,尽晓童年趣味。  ——题记.  自从移居城里,那种不分昼夜的吵闹与喧嚣让我的心灵浸染上了浮躁的气息,日益埋首于书山卷海,那个记忆中的烟火小村、流水人家,竟然渐行渐远。  穿过层层云雾,颔首,遥望过去。老家的生活单调,并无太多美味可以享受。那一直摇曳在记忆深处的是长满院墙的绿意,这苦瓜藤不知何年何日信手栽下,细细的茎丝又不知何时
余光中曾说过:再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莲是恋,莲是怜。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莲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美、爱、神的综合象征。  看到那南开大学随录取通知书为2020级新生寄赠两颗莲花种子,不由心中咯噔一下。想,这神创意,究竟出自何人之手?我等浊物,竟有福与之共处同一星球?  那青莲紫的精致丝绒荷包里,眠着两颗玲珑莲种。南开殷殷嘱你:一颗种在桑梓,不弃初心;一颗种在校园,见证成长。网
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活动。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懂得春节的礼仪,在要求孩子的同时,长辈们也要尽量避免亲戚朋友让孩子尴尬的举动和问题。  家长希望孩子这样做  说话:见人称呼不可少  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亲人,懂礼貌的孩子们都会称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节期间的客人比较多,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导孩子该怎样称呼就要见面的客人。  由于一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比较
官方回应不能“太官方”  近年来,每当“90后”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消息一出,网上便出现了质疑声。随之官方回应: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年轻干部工作经历相对简单、工作经验缺乏,如此快速走上领导岗位,政治是否过硬、能力是否胜任、作风是否扎实?公众的质疑与担忧不是短短幾句生硬、冰冷的政策解释就能消除的。既然破格提拔的同志靠得住、能干事、有潜力,那么就不怕晒出更多该同志在有限的工作历练中表现得出色、出彩、出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