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家学写作之心理描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y23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要写人,而写人要写得深刻,就必定要写人的心理。只有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丰富、典型的形象。“写形不难,写心唯难也。”正因为难,所以描写人物心理显得更为重要。所谓心理描写,就是揭示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各种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心理描写法作为塑造人物典型的艺术手段,其首要任务是揭示人物的性格,按照人物思想发展的自然逻辑去进行心理描绘。不能把不符合人物性格和特定情境的内心活动强加于人物。
  写好人物的心理,最通常的方法就是作者以叙述人的身份,从人物角度,直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剖析、评价。它既可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地的心绪,也能概括出人物一段时间以来的内心变化。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常见的心理描写形式有: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心理概述等,下面,结合名著中的经典段落,一起看看怎样在作文中写好人物的心理。

【经典呈现】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技法赏析】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刻画法,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心理时,要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上述片段中,描写菲利普夫妇见到卖牡蛎的于勒时表现出来的神态、语言,这正是他们恐惧、惊慌的心理表现。他们的内心非常恐惧,怕这个穷水手弟弟又成为他们的负担,内心深处的极度恐慌和不安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仿写片段】


  一张鲜红的“优秀学生”奖状捧在手中。此时,我心里有多少话想说呀!眼前投来了张老师祝贺的目光,耳边响起了同学们哗哗的掌声,我心里怦怦跳个不停。环视着大家的笑脸,抚摸着手中的奖状,心想,今天我被评上“优秀学生”,全是老师、同学们帮助的结果呀!我高举起双手,张大嘴巴,狠狠地吸了一口春天里新鲜而又芳香的空气。我觉得自己飘起来了,飘上了蔚蓝色的天空。心里那股子乐劲哟,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了!

【经典呈现】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曹雪芹《红楼梦》

【技法赏析】


  这段文字是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当时人物的思想。因为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人在紧张或者过度悲伤或者是喜悦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幻觉或梦境,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将梦境或者脑中出现的幻觉真实地描写出来,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能丰富人物的情感。片段中,作者通过写宝玉的梦境来表现他的心理,既揭示出了宝玉关心体贴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又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处于下层地位的人们任人宰割的不合理的黑暗现实。

【仿写片段】


  夜色渐渐地暗下来了,我静静地进入了梦乡:我仿佛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峭壁林立,底下是一条深不可测的河流,河水湍急,我走在一条桥上,跌跌撞撞,眼前一片模糊,突然我的脚踏空了,跌入了万丈深渊……我醒来一摸,额头上全是汗水,就连胸口也是湿湿的,我知道我做恶梦了。

【经典呈现】


  他们在喊我?我不能走,是不能走啊!在这世界上,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了结,还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我不能让园园和佳佳变成没有妈妈的孤儿。我不能让家杰遭到中年丧妻的打击。我离不开我的医院,我的病人。离不开啊,离不开这折磨人而又叫人难舍的生活!
  ——谌容《人到中年》

【技法賞析】


  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出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这段心理描写属于内心独白,作者以第一人称“我”落笔,通过人物的自我剖析,把自己的内心全盘托出,写得如泣如诉、委婉感人。表现出“我”对家庭、工作难舍难分的感情。

【仿写片段】


  我知道我在走路,我自己选择的路必须自己走下去,即使再难,也要坚定地走下去,我已经没有了退路,我再也不能选择了,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别无他路。既然命运给了我这样的决定,我只能靠自己,哪怕前进的路上充满了荆棘甚至是万丈深渊,我也得走下去。

【经典呈现】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孙犁《荷花淀》

【技法赏析】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片段中描写妇女们去寻找自己的丈夫,不料在去的途中遭遇鬼子,她们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呢?小说通过荷花淀特征性的景物加以描写,“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小说就是通过这大荷叶的描写,写出了妇女们心中不怕敌人、勇敢无畏的心理。而当她们觉得自己陷入敌人埋伏里时,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更是表现出她们的机智与聪慧,也表现出她们内心的镇定与勇敢。

【仿写片段】


  夜幕笼罩了江面,月亮从水面升起,月光下面天水一色,多美的景色啊!《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在夜空中萦绕着,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重新拿起笔,一下子就把题算出来了。此刻,多么轻松啊!音乐该是多么神奇哟!天很晚了,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耳畔仿佛还有优美的乐曲在响,我尽情地享受这甜,这美,心里乐融融的一片,我生平第一次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技法梳理】


  1.要切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写心理。
  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作者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因此,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时,一定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来写。譬如在《芦花荡》中对老头子的心理刻画:“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透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里夸下的海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段心理十分生动地刻画出老头子自信又自责的心理,平日过于自信的老头子,此刻后悔,感到深深的自责,完全符合一位慈爱老者的性格特征。
  2.采用抒情独自写人物心理。
  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就是让心灵说话,把人物心里所想的用语言形式描写出来,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实际上有些像自言自语。如鲁迅《故乡》中的一段内心独白:“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3.借助梦境描绘人物心理。
  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之所想的集中表现,眼前或耳边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的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的一段描写:“她的肉身轻松愉快,不再思想,开始新的生命;她觉得她的灵魂奔向上帝,仿佛香点着了,化成一道青烟,眼看就要融入天上的爱。……恍惚听见空中仙乐铿锵,隐约望见天父坐在碧霄的金殿,威仪万千,诸圣侍立两侧,拿着绿棕榈枝子,只见天父摆了摆手,就有火焰翅膀的天使飞下地来,伸出两只胳膊,托她上天。”在运用梦幻描写人物心理时,常用“仿佛”、“恍惚”、“隐约”等词语表示一种幻觉,学生们在写作時,可以用这些词语表示。
  4.借助环境衬托描写人物心理。
  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最好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地衬托出来。如在《驿路梨花》中,文章一开头就这样描写:“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作者由近及远,写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这样写,是通过环境来衬托“我们”的焦急的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做好铺垫。
  5.采用幻觉展现式来写心理。
  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擦亮火柴后产生了幻觉,“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以上的幻觉描写,很好地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其他文献
楚天传媒印务公司,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集报纸、期刊、图书、画册、包装等产品设计、印刷为一体,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拥有多条国际顶尖、国内一流的生产线。然而,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报纸等纸质媒体的印刷业务订单急剧萎缩。报业遇到困境,印务公司和报纸一起风雨飘摇。  面对严峻的形势,公司党委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市场发展到哪里,党建
【模拟金题】  请以“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引】  一、审题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理解“静”的意义。古语有云:寂然不动谓之静,心无挂碍谓之静,无思无虑谓之静,身心合一谓之静,融于自然谓之静,合乎大道谓之静。静是大自然万籁无声,静是心无杂念,静是一种氛围,一种心灵感觉,静是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静的内涵和外延异常丰富,有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生活中既会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落泪。有时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叫好。“忍不住”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往往能流露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请以“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1.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名师题解】  “忍不住____”是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也是营商的主体。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部署要求和应勇书记指示精神,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人才工作支持营商环境建设“六条措施”,将“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和“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作为两个重要抓手,积极为企业纾难解困,以人才第一资源应对疫情影响、助推疫后重振。  自2020年7月份启动以来,省级共选派239名“科技副总”和501名院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与快速推进,对教育教学的标准变得更为严格。语文属于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学科,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已然不能有效地满足教学需要了。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重视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通过运用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绘本阅读作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绘本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为使学生学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模拟演练】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卜算子·送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孩子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同时,加强对“准父母”的教育培训。从准备上岗的准父母抓起,让准妈妈们和准爸爸们有充分的“生”“育”并重的思想准备。“备育学院”培训内容可以结合“备育”特殊阶段,增加
“迢迢陌上花,年年颜色好,不见春来迟,但见花开早,庭树知故事,殷殷记今朝。”家住城南,庭院里的花草皆外婆一人所种,悉心照看,海棠藏枝,花香满庭。每每回到外婆家,悠然而感,城南花已开。  廊亭画色浅,如若风清隐旧窗;窗旧隐清风,如若浅色画亭廊。在这一方庭院里有外婆和我两人的小天地,外婆总喜爱买各式各样的花树来种,比如她栽在院子中央的海棠,它在这儿已经很久了,比我年龄还要大。据外婆说,海棠喜阳,也耐半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很顺从,父母说的话都听得进去,也乐意按照父母的话去做,人人都夸这是個“听话的好孩子”。相比之下,有些孩子就非常“犟”,总把父母苦口婆心的话当作耳旁风,甚至父母多说几遍就会顶嘴、闹情绪,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还会撒泼打滚,任性蛮横。  任性的孩子霸道、蛮横不讲理,常常让家长们头痛不已。平时,家长们所认为的“孩子的不可理喻”,实际上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
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拍到一组精彩镜头——有一只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落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地里的蛇猛地窜了出来。鸟儿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由于力量有限,蛇依然攻击不止。鳥儿一边躲闪着蛇芯,一边用爪子继续拍击着蛇的头部,其落点分毫不差。拍击了一千多次后,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动不起来了。  生物学家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鸟儿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