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外资料,实现精彩演绎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视课外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作为选入品社书的课文,都是按照主题单元编写,系统性突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时的事件背景已经远去,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在教学中只有引领学生走进那个情境,在情境中品悟、捕捉情感的细微变化,才有可能对课文有深层理解。例如: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年代久远,如果脱离了对吸食鸦片严重后果的介绍,脱离了英国侵略者偷运鸦片卑劣手段的勾描,脱离了林则徐一生忧国忧民情怀的铺垫,对虎门销烟“伟大壮举”的理解很可能停留在仅是一场禁烟运动,而不会深入到林则徐不仅仅是看到了鸦片的危害,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壮举。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多数教师重视背景资料的选择,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查找资料主要依靠教学参考书,结果教师课前抄参考,学生课上听介绍,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了,课外资料的许多功能发挥不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把课外资料的开放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视课外材料的运用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颇为有益的。
   针对“教师课前抄参考,学生课上听介绍”这一学生“被动式”的教学方法,本学期,我在品社教学中围绕让学生“课余搜集资料,课前交流资料,课中运用资料” 三部曲,开展教学工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品社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主动地感受文章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二、围绕“三部曲”在阅读教学中展开研究
   在具体措施确定之后,要着手实施并非容易,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了“上课听介绍”这一既省力又省时的方法。如果让他们从“接受信息者”转换为“寻找信息者”,对于10多岁的孩子来讲,角色转换的突然,可能不易被他们所接受。但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从未尝试或很少尝试的事物,会对其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1.课前查找资料。学生查找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全方位的获取,也可以为教学提供广阔的背景。我们班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有:
   从课外阅读中获取。课外阅读是获取资料的重要渠道,它可以拓展资料空间,以促进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生活是品社学习的场所,又是品社实践的天地。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的知识更加广泛、感性,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学习《中山陵前》时,去过中山陵的学生将当时拍下来的照片带到课堂上共同欣赏,这样,巍峨壮观的中山陵景象瞬间就吸引了学生,这比单纯靠具体的描述,效果更直观、更形象了,课前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
   从广播影视及现代通讯媒体中获取。这种方式为学生学习品社提供了资料获取的简易通道,巧妙运用,可有效地解决阅读教学中的背景介绍问题。如:学习课文《卢沟桥烽火》时,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卢沟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了解发生在卢沟桥上的故事,为进一步理解文章下基础。此外,学生还通过互联网下载获取材料,这种方式既快捷、又准确。
   2.课前交流,共享资料。由于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样的,资料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课前交流共享信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1)教师进行资料的选择指导。由于小学生选择资料的能力较弱,在课前可能会出现“学生只重视资料的数量,而不重视内涵”的现象。因此,为提高交流、共享资料的质量,并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应做到在交流之前,对学生进行资料选择的指导。
   (2)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介绍。班中实行的是 “小组轮换制”,即不同的文章背景有不同的小组来介绍。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介绍资料的同时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这在阅读教学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3)其他小组进行资料的补充说明。每篇课文的资料交流,以一个四人小组为主,其他小组为辅。待这个小组介绍结束后,其余小组进行补充、说明。
   3.课中运用资料。课余搜集资料、课前交流共享资料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课中运用资料,借助背景材料体会感情、感受文章、理解语言。
   通过学生独立“找资料—选资料—讲资料”这一训练过程,在进行教学时,学生已能较好地借用资料理解文章了。
   三、收获成果,总结经验,拓展研究
   经过近四个月的实践,收效较为明显,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品社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课堂发言的质量与开学相比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有一名学生学习了《中山陵前》后,利用业余时间,不仅读完了《孙中山传》,还定期独立设计并自编了“孙中山小报”,简直成了“中山迷”,也许这种执着精神会影响这位学生的一生。
   临近期末时,再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结果与开学初大相径庭:
  后测试对比表
   品社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对于“开放课外资料,实现品社课堂的精彩演绎”的研究同样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进行,不断发现不足,并加以补充、创新。在四个月的实践中,我感觉到由于不同课文所涉及的课外资料数量、范围不同,因此应应文而异、应需而异,灵活选择,发挥课外资料背景的多重功能。这就需要教师本人知识的积累和厚重的底蕴,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可见实验对于科学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由于实验过程复杂,实验材料繁多等因素影响学生独立操作,这是非常可惜的。就此,我想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  一、简化实验步骤  科学课上的实验,步骤一般都很简单,但有些实验一涉及到实验器材的使用,过程就会变得比较复杂,课本中会以很大的版面来进行讲解。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其实比较反感,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看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将孩子引入习作之门,是中年级语文老师的必修课。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阅读积累——“我们读书吧”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神形兼备的美文,其中的好词佳句为学生积累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如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是描写景色的优美散文,“清澈见底”“一碧如洗”“热闹非凡”“层层叠叠”“心旷神怡”“这些流云在落日的
现代教育的家园何在? 这正是项贤明在他的<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一书中苦苦追觅的.作者的探索是从对现代教育的反思开始的.当现代人运用"教育"对人启蒙时,作者却对这种用于启蒙的"教育"本身提出了质疑:这种"教育"能够引出一个真正的"人"来吗?在作者看来,以"制度化"、"科学化"等为特质的现代教育无法完成"成人"的使命.
<正> 1 绪言进入21世纪,世界关注的经济热点已由单纯的增长转变为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协调发展,从我国近年提出的&#39;可持续发展&#39;的战略目标,到&#39;绿色、科技、人文&#39;
<正>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丝绸出口形势平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上半年全国丝绸产品共累计出口总值188741.14万美元,其中:蚕茧33.21万美元,丝类24454.45万美元,真丝
科普是让科学融入社会、融入文化的重要桥梁.从某种意义上,科普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四位一体的交融.江苏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科普图书<金苹果文库>前2辑问世以来,以其轻灵隽永的风格,广获好评.新近面世的丛书第3辑,更以其独到的选题和深入浅出的功夫,予人以惊喜.
《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是儿童发展的资源之一。我园长期开展武术特色课程,利用幼儿园特有的空间以及运动形式,规划打造与幼儿园武术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活动环境,给幼儿足够的空间,着力于情趣性、操作性和选择性的思考,使武术文化氛围浓厚而有特色。  一、武术环境方法上的创新  (1)课程
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组织策划,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工程院院士>,旨在"宣传我们的科学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感人精神和辉煌业绩,从而反映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工程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这套画册前期已出版了两册,共收入从1994年至1996年当选的三百三十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据编者称,1997年及其以后当选的院士,还将出版续集.
河南省乡镇人大工作座谈会是在中共河南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之后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第一个座谈会.会议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学习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强新时期乡镇人
临朐制丝厂是成立于1976年的专业制丝厂,现拥有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的D301B型自动缫丝机180台,D101型自动缫丝机200台,白厂丝年生产能力500吨,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指导下,面对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