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显性和隐性环境的“四化”建设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性环境对学生形成的影响都是隐性影响。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的形成必须使显性环境形成的显性影响和隐性环境形成的隐性影响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但在现实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们身处一线的大部分班主任都偏重于显性环境形成的显性影响,把显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而忽略了隐性环境对学生形成的隐性影响。可隐性环境的影响往往又是沉淀于学生深层次心理结构的因素,它对班集体中学生的影响一旦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力量,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起到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无与伦比的作用,远远胜过显性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班级显性和隐性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尝试。它包括教室的净化、绿化、美化、和文化等四个方面。
  一、 教室的净化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初一新生刚来时,虽说卫生习惯各不相同,但是人人都想在新的集体里好好表现。这个时候是我们班主任重新塑造他们并让他们改头换面的好机会。首先,我们要明确班级的卫生要求。例如,值日生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个人课桌椅排列的整齐度和课桌椅表面以及上下抽屉的整洁度等等。其次,培训卫生委员和值日生组长是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脱身的必要手段。手把手教会他们各项卫生工作的窍门。比如擦窗,应该先用干净的湿抹布擦玻璃,然后用旧报纸把水迹擦掉。这样做又快又省力而且效果好。第三,教育学生要人人注重保洁,互相督促。养成时时处处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最后,用班级常规分来奖惩班级卫生工作的优劣。
  二、教室的绿化
  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会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要让教室一年四季春意盎然,最重要的是植物的养护。我们班级有专人担任植物养护员。无论是学期中还是假期间,他都会定期给植物浇水和修剪。当然要培养这样一位有责任心的绿色使者,需要班主任长时间的多次提醒和指点。坚持是必需的。
  三、教室的美化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即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环境会对人的心理能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所以每当要布置教室时,我都把这个任务当作是一次创作。布置好的教室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这一过程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会第一时间发掘新生中的美术特长生。因为宣传委员将是我们班级的形象工程师。暑期家访是发现人才的好途径。记得在2008年暑假,当我走进姚同学的卧室时,我就对自己说就是她了。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了墙上和桌上都是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艺作品。再与她和家长交流过后,我就更坚持我的决定了,因为这位姚同学在投入她的美术创作时,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创作者,让她担任一个班级的形象设计绰绰有余了。在后来的三年中,事实证明我用对了人,每次开学教室的美化,每期的黑板报评比,可以用两个词形容: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当然在每次创作之前我都会与学生一起讨论,给出我的建议和创意。
  这些年里,在宣传委员和她选择的助手们共同完成的作品中,我觉得最有创意、最成功的作品有两个。一个是迎新黑板报上心愿树(如图)。
  另一个是2010年9月开学教室布置的陈同学个人国画展 。
  四、教室的文化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给学生以改造,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教室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布置教室时也应该 尽可能地设计文化情境,创建文化氛围。
  通常情况下悬挂励志、惜时、名言警句等条幅是惯用方法。班级还可以根据年级班级特点,在教室后的空墙上创建特色专栏,有“快乐班谱”、“信息之窗”、“优秀作业作品栏”、“常规评比栏”、“学习园地”、“荣誉园地”“班级格言”等等。在我们10班的环境文化建设中有两个亮点。其一,名为“十亩田”的读书角。“十亩田”的含义是十班的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亩田。他们在这个读书角里,可以不断地耕耘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其二、10班有自己设计的班旗、班服和班级格言。初一的时候,进过设计征稿,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了象征10班的班旗和班服(如图)。
  这些有形的班级文化载体确确实实在两年多的班级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10班在各种活动中充分体现的集体凝聚力,我觉得学生心目中班集体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班旗和班服的作用下形成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教室文化渗透各个角落,小则一句名言警句,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级“四化”建设的四个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交叉融合的。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我们要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为目标,建设优美整洁的教室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让良好的环境气氛,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潜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在如何解决当前的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上,一些学者倡导的继续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是不可取的。这种观点有三个方面的谬误:首先,是无视市场经济本身所造成的贫富分化现象;其次,存在
针对多维数据属性对聚类分析结果有不同重要程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属性加权的近邻传播聚类算法。该方法通过考虑多维数据属性权值的重要度,在近邻传播聚类过程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明:“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读写训练,是学生掌握言语技能,走向智慧的关键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都在大力提倡“多读多写”,然而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教师应该立足文本、聚焦言语形式,准确定位和把握“读”与“写”之间的结合,找到一条低耗高效的途径,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理想境界。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喀什地区区位特点及经济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喀什地区开发区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全面有效地分析了喀什地区用地利用效率,不断改变的土地利用
为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本科生参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