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明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与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高职院校校园文明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学生生活环境建设、学生学习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搞好校园文明建设,能有力地推动高职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职院校良好形象的树立、教学环境的改善、学生的成长成才,从而使高职院校迈向一流水平。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缺乏实质性认识。有的领导将教学科研看作是主要工作,而认为校园文明建设是可有可无的,对待校园文明建设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和表面上,真正体现在实际工作上的较少。有的老师认为校园文明建设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而且没有实际的意义,对此不关心。有的学生认为校园文明建设工作单单是搞好校园环境。
缺乏一整套的制度。对于校园环境建设而言,没有将校园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形成一系列的制度,没有将责任分配到各个相关部门,导致校园环境管理责任不清晰、不明确。对于学生学习环境而言,同样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如教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制度规范等。对于学生生活环境而言,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宿舍内公共设施的管理制度都欠完善。
缺乏实际效果。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校园文明建设工作缺乏自主性,普遍存在形式主义作风,没有长期进行规划,往往是在一段时期内,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而全校上下一致行动进行突击准备,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明建设行为带有突击性、功利性和短期性,不能从中真正发掘实际问题,不能通过评估总结经验,引进激励机制评比、奖惩,形成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局面,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明建设缺乏实际效果。
二、有效实施途径
提高认识,师生广泛参与。只有在强有力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下,通过广播、刊物等宣传手段加强教育,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校园文明建设的有关规定,让广大师生加深理解,提高全校师生对于校园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促进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协调一致的力量,打开局面,深入开展,把校园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去抓,才能将校园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规范管理制度,为校园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保证。高职院校应从科学性、合理性、启发性、可行性出發,建立和健全校园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中引导人、教育人,将校园文明包含的各项内容都与相关的制度进行挂钩,分清责任。同时,建立监督体制,形成有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通过检查评比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并责令限期整改,通过检查评比还可以鼓励、带动别人,从而树立自身的文明形象,带动校园文明建设的发展。
从校园文明的各个方面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应充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校风从校园的建筑、雕塑、景点设计、公告栏、路标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上反映出来,使学校的师生有意无意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修养的提高。学生生活环境建设很重要,通过一套完备的学生生活环境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这些管理制度一步步为学生所注意、所遵守的时候,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形成了。学生学习环境建设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重要的是对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规范措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实践所需求的人才,不断完善丰富教学计划,力求教学与实践结合,不断结合学生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培养掌握实际专业技能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等。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显著特征是学校内部形成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文化教育潜移默化,感召力大,穿透力强。通过明确校训、确立文化趋向,然后在办学理念、思想中体现自己的文化特点,在学校的各项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日常生活中要求广大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语举止。围绕学校发展的文化趋向,带动影响广大学生培养相应的文化观念,可有效推动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建立。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缺乏实质性认识。有的领导将教学科研看作是主要工作,而认为校园文明建设是可有可无的,对待校园文明建设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和表面上,真正体现在实际工作上的较少。有的老师认为校园文明建设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而且没有实际的意义,对此不关心。有的学生认为校园文明建设工作单单是搞好校园环境。
缺乏一整套的制度。对于校园环境建设而言,没有将校园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形成一系列的制度,没有将责任分配到各个相关部门,导致校园环境管理责任不清晰、不明确。对于学生学习环境而言,同样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如教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制度规范等。对于学生生活环境而言,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宿舍内公共设施的管理制度都欠完善。
缺乏实际效果。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校园文明建设工作缺乏自主性,普遍存在形式主义作风,没有长期进行规划,往往是在一段时期内,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而全校上下一致行动进行突击准备,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明建设行为带有突击性、功利性和短期性,不能从中真正发掘实际问题,不能通过评估总结经验,引进激励机制评比、奖惩,形成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局面,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明建设缺乏实际效果。
二、有效实施途径
提高认识,师生广泛参与。只有在强有力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下,通过广播、刊物等宣传手段加强教育,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校园文明建设的有关规定,让广大师生加深理解,提高全校师生对于校园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促进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协调一致的力量,打开局面,深入开展,把校园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去抓,才能将校园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规范管理制度,为校园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保证。高职院校应从科学性、合理性、启发性、可行性出發,建立和健全校园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中引导人、教育人,将校园文明包含的各项内容都与相关的制度进行挂钩,分清责任。同时,建立监督体制,形成有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通过检查评比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并责令限期整改,通过检查评比还可以鼓励、带动别人,从而树立自身的文明形象,带动校园文明建设的发展。
从校园文明的各个方面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应充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校风从校园的建筑、雕塑、景点设计、公告栏、路标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上反映出来,使学校的师生有意无意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修养的提高。学生生活环境建设很重要,通过一套完备的学生生活环境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这些管理制度一步步为学生所注意、所遵守的时候,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形成了。学生学习环境建设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重要的是对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规范措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实践所需求的人才,不断完善丰富教学计划,力求教学与实践结合,不断结合学生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培养掌握实际专业技能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等。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显著特征是学校内部形成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文化教育潜移默化,感召力大,穿透力强。通过明确校训、确立文化趋向,然后在办学理念、思想中体现自己的文化特点,在学校的各项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日常生活中要求广大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语举止。围绕学校发展的文化趋向,带动影响广大学生培养相应的文化观念,可有效推动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建立。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