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黾研究(四)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做一次科学探究,就像是经历了一次破案的过程。“有人死了”的破案思路往往是“与毒有关?”“是什么毒?”“谁下的毒?”以此类同,“水黾消失”的探究思路是“与污染有关?”“什么污染?”“谁污染的?”
  首先,通过野外考察,回答了水黾消失“与污染有关”这个断定。我一共调查了7个水塘,对比有水黾水塘和无水黾水塘的差别发现,5个位于村中的水塘都有排污口,村民把生活污水排入池塘中,这些水塘中都没有水黾生存的迹象,而村边没有排污口进入的水塘,有水黾生存。
  其次,通过室内实验,回答了是“什么污染”。模拟各种生活污水,我发现了洗衣粉和食用油是明显的水黾杀手。水黾在洗衣粉溶液中的生存能力极差,水黾只能在不高于0.625mg/L的洗衣粉溶液中才能够站到水面上生存下来。
  再次,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我要找出是“谁污染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选择了5个水塘所在的5个村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2份。一开始调查的时候,村民不太配合,后来遇到一位热心的大妈,不仅回答了问题,还帮着我挨家挨户地敲门,帮我说明来意,调查顺利了很多。我一边采访调查,一边记录,一边收回问卷,最后共收回调查问卷112份。
  我发现,由于村民大量使用洗衣粉,由此也产生了大量洗衣废水,并且直接排入农村水塘。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因此造成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代表的水质标准超标的后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日趋严重,加剧了农村面源污染。谁污染的水塘?原来就是村民自己!
  为期3个月的科学探究结束了,我可以对“水黾消失”这个案件下结论了:
  一是村民将生活污水排入水塘中,主要是洗衣用水导致水体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从而导致水黾消失。
  二是水黾是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水黾不能在浓度高于0.625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体中生存。如果水黾已经不能生存了,水体水质一定低于“五类水质标准”。目前,农村小水体受到严重的生活污染,大多数水体的水质低于“五类标准”。
  三是农村小水体中水黾消失的现象,是农村面源污染加重的一个信号,提醒我们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否则下一个受害的就是我们自己。
其他文献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20来年前,我曾应邀到著名的大庆油田作科普报告,接待我、请我吃饭、主持会议和用标准普通话作总结讲话的人,是一位个子高高、鼻子高高、颜值高高、学问高高的总工程师王德民院士。有一个细节:吃饭时服务员上汤不慎泼在了
罄澄心以凝思。  ——陆机:《文赋》  近日于网上漫寻旧书,偶尔读到我人民美术出版社汪家明社长答《出版人》杂志编辑访谈之《听汪家明谈“大美术出版”》一文,汪社在谈到当下“大力策划美术文化类读物,打造‘大美术’读物”的规划时,曾将《小艾,爸爸特别地想你》及《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两书,作为“从文化角度切入美术”的两个较有意义的例证加以称述。据说《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这本小书自今年三
活动背景  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古陶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技艺正在被世人所淡忘。  为传承和弘扬古陶文化,普及陶艺科学知识,我校邀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照古陶”传承人李俊老师,在和谐路小学成立李俊陶艺工作室。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制作陶艺,探究北照古陶流传至今的原因,从而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发
“我长大想当科学家!”这是很多孩子儿时的梦想,也是孩子们心底生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沐浴在科技之光中,在科学土壤里茁壮成长。自2000年开始,一些热心科普的科学家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组织和支持下,组成“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团,深入到我国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作科普报告,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并生根发芽,使更多的青少年和公众爱上了科学。 
周韶华是当代水墨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的系列作品《梦溯仰韶》、《大河寻源》、《荆楚狂歌》、《汉唐雄风》等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在经历了绘画人生的“三大战役”(黄河·长江·大海艺术三部曲)之后,2010年12月,由著名批评家刘骁纯、鲁虹领衔主编的《周韶华全集》(8卷)由湖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而今,已入耄耋之年的周老先生精力和斗志丝毫未减,一年多来,他又将艺术创作的重点转到书法领域。近期,“天人交
北京市朝阳区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评比展示活动是一项区级科技实践活动,面向全区初一至高三阶段的中学生,以生物学科为基础,以设计与制作生物模型为基本内容,以全面育人为目标,注重校内外教育深度融合。活动的兴起有着多年的历史积淀,早在2007年,朝阳区就在探索中小学理科教学与校外科技活动结合的实践研究,联合朝阳区教研中心、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共同开展项目设计、教师培训等。2012年,第1届区级生物模型
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提升科技辅导员指导青少年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学习的能力,4月8 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办了2019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学习交流活动(第1期)。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湖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80余名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参加。  本次交流活动包括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讲座、Python创意编程案例分
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举办了“健康中国  协和行动”首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活动旨在在全院范围内营造重视科普传播的氛围,主动发现和培养一批医学科普新秀,挖掘一批优秀的医学科普选题,通过医媒联手向公众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为切实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作出贡献。  活动概况  本次大赛参赛对象为45周岁以下的北京协和医院在职职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生(含护理学院)、研究生、进修生、基地住院医师等。活动
凤鸣九霄,锦绣又添华彩。7月28日下午,国内文艺界“大腕”齐聚北京贵宾楼,共贺《黄永玉全集》首发。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等领导莅临首发式。黄永玉先生以及在京的众多知名文学家、艺术家、美术评论家出席了当天的首发式。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湖南省广播电视台、中南出版传媒以及黄永玉
什么是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这一术语源自设计领域,多被理解为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将设计想法通过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表达出来。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赫布·西蒙(Herbert Simon)于1969年在他的著作《人工科学》中提出了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概念,设计是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在他的启发下,人们开始探索设计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奈吉尔·克洛斯(Nigel Cross)于1982在《设计师式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