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卖苦难发大财?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牢8年,媒体是她与外部世界仍然保持联结的唯一纽带。她懂得怎样利用媒体来产生“眼球效应”也就顺理成章了。
  
  奥地利少女娜塔莎10岁时被歹徒沃尔夫冈绑架,幽闭在地牢中长达8年之久。娜塔莎终于逃出之后,立即成为媒体头条新闻。她这8年是怎么过来的?作为普通读者或者观众很自然会对她的遭遇产生好奇。
  可是,真相也许我们永远不得而知了。
  为什么呢?歹徒沃尔夫冈在娜塔莎出逃后,已经畏罪卧轨自杀,娜塔莎这8年怎么过来的,只有听她独自讲述了。
  但她已经不能也不会随心所欲地把真实状况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了。娜塔莎8月24日逃出来到警察局报案后,在她周围很快就形成一个由多个领域第一流专家组成的顾问团,这个顾问团的目标就是要把娜塔莎打造成超级明星。
  他们为什么要把娜塔莎打造成超级明星呢?用娜塔莎的顾问之一埃克的话来说:“这个女孩简直就是一座金矿。当然,这句话不能大声地讲。”
  正是从这个目标出发,为了确保这座金矿的含金量,娜塔莎的言谈举止都将按照成为超级明星的目标来表现。娜塔莎在长达8年的地牢幽禁中,为了麻痹和讨好绑架者,让他能经常开着地牢的小门,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迎合和表演。这8年的历练使她成为出色的演员。逃出来之后,她将继续利用她察言观色的能力来迎合与表演。但是眼下她所察言观色的对象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一个对她生命时刻有威胁的歹徒,而是社会大众,因此需要精通大众心理的专家来指点她。
  8月26日,就在娜塔莎逃出来的第三天,娜塔莎的顾问团在日内瓦医院的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碰头会,讨论如何安排娜塔莎接受媒体采访。媒体顾问埃克第一次见她,就在纸上画了一条直线,然后在上面标出了0-4之间的5个分值,0代表8月24日,也就是娜塔莎逃跑那天,4代表出逃后的第4个周末。他解释说:“如果顺其自然的话,4周后媒体通常就不会再关注这件事。”埃克熟悉政治竞选过程中的媒体运作,他说两者的原理差不多,公众对大新闻的关注时间长度是可以预测的。埃克在2和3之间画了一个圆,然后解释说,第2周到第3周之间是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塑造阶段,它将决定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以及对娜塔莎本人的喜恶。埃克认为,娜塔莎出逃后的前两周犯了几个小错误。例如,媒体报道说娜塔莎不喜欢母亲,不想和她讲话,更别提搬到一起生活。但是,大多数人不会喜欢一个厌恶父母的孩子。不过,埃克说,还有机会可以补救这个错误。安排在9月6日接受采访,是因为那天正好是娜塔莎逃出来以后的第2个周末,外界的舆论还未汇合成一致声音。
  电视采访直播后,报纸、杂志也会刊登长篇报道以及深度评论,读者可以了解娜塔莎的故事细节。埃克坚信事情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他预测说:“老婆婆看了采访会感动得流泪,人们会喜欢她的。”
  埃克不愧为善于操纵媒体的老手,他的专业水准令人不能不服。正因为他的长处最适合把娜塔莎捧成超级明星,他在顾问团里虽然属于晚来的,其地位和重要性却上升得最快,如今埃克已经成为顾问团第一重要人物。从埃克所扮演的角色,我们看到精通媒体和大众传播心理的人才,将是我们这个所谓后现代的社会最为热门的人才。
  正是在埃克的指点之下,娜塔莎不再像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她和母亲关系不好,说她被绑架的那天挨了母亲一巴掌。娜塔莎也不再回答有关她和沃尔夫冈之间性关系的问题,媒体上最初出现“性奴”的说法,自从兰斯基和冈斯格律师介入后,已没有哪个记者再敢这么写了,“性奴”这个字眼就此消失。她要求人们尊重自己的隐私。因为大众需要看到的是符合他们价值观念的英雄。
  因此,与其说是顾问团在指导娜塔莎如何表演,不如说是大众的心理需要在迫使想成为超级大明星的娜塔莎必须按照大众的心理需求去这么做。埃克精通大众心理需求的高级专家。是大众的心理需要和高级专家指点以及娜塔莎要成为超级明星的欲望三者合谋,掩埋了她8年地牢生活的很多真实。从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真相其实并不重要,迎合大众心理让自己成为吸引眼球的超级明星,从而产生“眼球经济”的收益才是最重要的。对大众来说,他们只是想看到他们喜欢看到的,他们并不喜欢真正的真相。
  正是基于对大众心理的了解,娜塔莎在有了顾问团之后,就不再轻易接受采访,面对电视的采访事先都经过了严格的排练。接受采访前,埃克和其他顾问审查采访提纲,并征求娜塔莎的意见。接着,埃克和娜塔莎在录音室里花4个小时预先演练了一遍,两人一问一答,埃克教她坐姿仪态,还告诉她该如何回答某些棘手的提问。埃克说,应该多谈自己,描述自己的性格特征、伤痛和坚强意志。如果记者询问她和绑架者的关系,就回答说“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和母亲的关系,她应该说“我们很亲密”。最后,两人一起观看模拟采访录像带并挑毛病,当娜塔莎对一切都感觉不错时,一边的埃克则已累得精疲力竭。
  埃克的预言果然应验,这次采访大获成功,80%的观众观看了该节目。它不仅改善了娜塔莎先前受损的形象,还让她成为奥地利的超级明星,摆在她面前的是一条金光大道。目前,已有公司邀请她写书、拍电影。这座名叫娜塔莎的金矿,在成功的媒体炒作之下,含金量日益增高,埃克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说:“好莱坞还没有发出邀请,不过我们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了解了娜塔莎的幕后情况,我们不禁感叹:真如中国老话所说的,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看来演技已经不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仅仅是影视戏剧演员的专业了,它几乎成了靠媒体效应来赚钱吃饭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娱乐无所弗届、娱乐至死的时代,演技跟着也处处都是舞台,生命不息,表演不止。实际生活和虚幻表演的界限,在这个时代已经模糊不清。
  娜塔莎这座金矿价值到底有多大?目前谁也不能精确估计。娜塔莎刚逃出来,还没有打造成奥地利超级明星的时候,两家报纸第一次联合采访她,支付的报酬是60万欧元,有人用手机拍摄的模糊不清的娜塔莎照片卖出了17777美元的价格。一旦好莱坞将娜塔莎的故事拍成电影,其票房价值,还有娜塔莎的自传等以及很多商家以娜塔莎为号召的T恤、餐馆、旅游网络游戏等附加价值到底是多少?当然最直接收益的首先是娜塔莎本人,其次是她的顾问团成员,如今他们都跟随着娜塔莎成了世界名人。
  最生气的是娜塔莎的父亲,他居然至今还没有见到自己的女儿。他向多家媒体抱怨自己的女儿被顾问团控制了。显然,在超级明星计划没有完成之前,为了确保所有情况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父女亲情只好暂时牺牲一下了。
  最令人惊奇的还是娜塔莎,她在地牢8年中不但一直在寻找自己逃亡的机会,而且一直在精心构思自己出逃后,如何利用媒体将自己打造成超级明星,顾问团的成员大都是她逃出后自己邀请的。在地牢8年,她虽然和外界断了联系,但是她还是有机会看到报纸杂志,所以地牢8年,媒体是她与外部世界仍然保持联结的唯一纽带。她懂得怎样利用媒体来产生“眼球效应”也就顺理成章了。
  俗话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不过绝大多数人并不能把人生的苦难变成财富。娜塔莎事例告诉我们,苦难不要紧,只怕你的苦难不离奇。
其他文献
如果汽车论斤卖,则中国制造永远提升不到中国创造,体力活永远提升不到知识活,大家永远都在产业链的最底层挣扎,而不能到产业链的高层享受。这不会是我们理想中的21世纪,不会是理想中的中国。    制造业是个体力活,跟农业一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不过是把农田变成工厂,把锄头变成螺丝起子。  全世界的制造业有个行情价,跟农业一样,生产一斤稻米与制造一吨钢铁的成本计算方式一样,售价在扣除人为的关税壁垒之后也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人又开始觉得主街好,希望能够重整旧山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损害到了实体经济(也称“主街”,与主打金融的华尔街相对)。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十万火急。2008年第三季度,福特亏损27.5亿美元。通用汽车公司则亏损42亿美元,现金储备下降了69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到明年中期,通用将出现现金缺口。就连后来居上的日本汽车公司丰田也遇到了困难。截至2008年3月
用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仇恨,用伟大的宽容救赎所有的罪恶,这是藏式哈姆雷特    投资数千万元的《喜马拉雅王子》大胆尝试全部启用藏族演员和藏语对白,被称为“最具有艺术精神的藏语电影开篇巨作”10月20日,这部影片将在全国最主要的院线献映由于这是2006“加油,好男儿!”全国总冠军蒲巴甲成名之前的处女作,该影片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咱们本是一家人”    《喜马拉雅王子》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的话剧《哈
有时教训如火,灼热,但却令人敬畏;有时恭维如水,看上去很美,但却常常让人付出巨大代价。    阅历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一直是政治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当约瑟夫·奈论述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决策时,特别提到了一战的教训对肯尼迪的警醒作用,而另外一些学者则提到了猪湾入侵失败给肯尼迪的现实教训。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的那样,有时教训如火,灼热,但却令人敬畏;有时恭维如水,看上去很美,但却常常让人
丁未①之岁,冬暖无雪。戊申②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③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④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⑤上。  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⑥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
口述/陈一文  撰稿/钱亦蕉    父亲病危的时候,我从北京去美国看望他,给他带去的最后礼物是中国发行的一个有孙中山像的纪念币。他把它捏在手中,抚摸它,用最大的气力试图自己拿起来看……    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着二分之一犹太血统、四分之一中国血统、八分之一法国血统、八分之一非洲黑人血统的陈一文先生坐在我的面前,精力充沛,滔滔不绝。他向我讲述了他的父亲陈依范的一些传奇故事,这是一个被新中国历史
当代陶艺被业内人士称为火与土的艺术,但陶艺家最怕火。如果说土的塑造还可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话,那么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就一直难以逆料,“上帝之手”常常将艺术家捉弄得几乎发疯。现在,有一个叫朱乐耕的陶艺家偏偏要跟“上帝”拗拗手劲。    上海美术馆,一个名为“环境与空间的思考”的陶艺展开幕了。观众面对一件件巧夺天工的陶艺作品,惊叹之余忍不住伸手摸一摸,他们不相信眼前的东西是用泥巴“烧”出来的。重点看护
公元1227年,猪年夏初,成吉思汗在渭河不远处的六盘山顶扎营。尽管自己身体欠安,但欲向金国报复的心志不减。成吉思汗并没有等到拿下中兴府的那一刻,他在六盘山南侧断气,正是麋鹿月中旬,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军队秘不发丧,继续进攻西夏,一边将大汗的尸体运回蒙古。沿途的草原居民闻讯蜂拥而至,却被护送大汗的军队一一斩首。  穿越鄂尔多斯高原和戈壁沙漠的漫漫三个月中,一路上的目击者都被杀光,吟诗人赞颂着大汗,萨
美国2003年在伊拉克发动了“斩首行动”之前和之后,斩首——不是作为政治比喻的斩首,而是真真正正的残酷地用一把折刀割下一个人的脑袋——曾经在中东一带短暂地流行过  这一波斩首热和美国的“斩首行动”最大的不同在于,被斩首的是西方人,而刽子手是宗教极端分子这是公开进行的军事行动,意在恐吓,甚至是炫耀尔后,斩首视频被放到互联网上,到处流传  这当真是在拷打观者的人心许多人都感觉到文明的底线一夜之间被一把
也许是交通协管员那柄小旗虚拟着延伸出去的"线条"已不起作用,他才手扯黄色带子,用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标记,才能硬性地将行人挡住。上海火车站周边马路和公交车站的景象,在上海的其他地方似乎是见不着的。  火车站是出新闻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初,已有外来人口到沪打工。朦胧中记得,那时上海常住人口不到千万,流动人口也只几十万。世象先于设计,实践领先法则,就这个几十万人的返乡课题,猛然"涌"上了各家报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