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与楼

来源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on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中篇小说里描述的那类古桥在我们省很多,主要分布于闽北、闽东。我曾在省直单位工作十数年,这期间曾经探访过其中一些名桥,留下很深印象。但是在我出生、成长的闽南地区,这类桥似乎并不太多,有的话也不太出名。在我故乡一带,最为人们所知,常被提及的往昔建筑是土楼,有圆有方,其中有的相当壮观。十数年前福建土楼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亦为本省一大旅游热点。
  当年我还在家乡基层部门工作时,家乡境内那些土楼还没啥名堂,多破败不堪,没有谁觉得该老土物来日将非常吸引眼球。当时有一位朋友被派到旅游局当头头,该朋友比我年轻很多,经历过多岗位,均大有干劲,颇多作为。此人到任不久,有一个专家组从北京到我省考察土楼,考察地点是我们的相邻城市,与我市无涉。人家那边土楼文章做得久,也做得好。这位朋友得知消息后,竟然带几个人跨界奔袭,到人家地盘上求见、游说,请求专家们拨冗前来。据说当地同行非常不高兴,强行驱逐。他跟人家吵了起来,只差挨一顿胖揍,但是最终专家们还是被他请了过来。事后我问他外界所传是否准确?他笑称没那么严重。吵是吵了,彼此都还克制。毕竟各为其地,自己这边希望争取,人家那边也是守土有责。
  我在写这个中篇时想起这位朋友。时过境迁,他早已离开那个岗位,当年那个事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但是每当我听到关于土楼的消息,看到那些别具特色很有地方文化含量的古建筑一天天声名鹊起,总是情不自禁会想起他。当然也不只他,我所知道的土楼故事里还有很多人很多事情,今天也还在发生。尽管他們包括我这位朋友的事跟楼有关系,跟桥实不搭界,我觉得还是可以改造移植过来,在这个故事里表现,它们有很多相通之处。就这个故事而言,是桥是楼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更在于故事里这些人怎么做,怎么想,身边环境如何,有什么东西值得注意与表现。感谢《湖南文学》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对我这个想法的认可。
其他文献
饮食文化,不仅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还与文明的成长,时代的精神,社会的成熟,个性的灿烂紧密相关。   撇开自然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实质,就饮食本身而言,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人一样理解食物的特性,追求烹饪的极致,丰沛食物的内涵。   我们崇尚美食,热爱美食,创造美食。   細致到无可挑剔的地步。   精美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饮食在这里,不只是生命的根本,不只是必须的能量,不只是活着的滋味,它还是情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日益走近世界政党舞台的中央,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持续的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认知评价更为全面、理性、客观,折射出对我们党的认知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也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改革开放;党的建设;评价;启示  DOI: 10.19422/j.cnki.ddsj.2
巴嘎  1970年7月1日,出生于藏北那曲门底乡。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玄子/ 摄)西藏那曲是《格萨尔》说唱艺人最多的地区  那曲,西藏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一年有100天左右刮着大风。在我个人的西藏地图上,把第一个与老百姓接触的点,轻轻地划在藏北草原。  那曲是中国海拔最高、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管辖色尼区、安多县、聂荣县、比如县、嘉黎县、索县、巴青县、申扎县、
我的父亲住进老年病房将近五年,因为他得了阿尔兹海默病。他躺在病床上,除了发出一些意义不明的声音,不再具备一切常人的思维和行为。父亲的生存维持全数依靠护工,这五年,护理父亲的护工至少更换了七轮,而我也因此见识了一些护工的生活面貌。  医院是离死亡很近的地方,而老年病房的护工,几乎就是那些老病人生命中最后一程的陪伴者,陪伴着他们走向死亡。我喜欢与护工聊天,每次去看望父亲,总愿意挤在护工扎堆的操作室里听
现实中国  中国春运,农民工内心深处的痛(报告文学)郭震海  作家人气榜  错位(中篇小说)………………………………袁亚鸣  泡沫造就的悲惨人生(评论)………………牛玉秋  好看小说  父亲的时代(中篇小说)……………………阿 宁  十日谈(短篇小说)…………………………远 山  手机人(短篇小说)……………………………贝西西  好好说话(短篇小说)…………………………赵剑云  绿色之恋(外一篇)
那天是和影视公司的人一起吃饭,他们正在做根据《化城》改编的电视剧。席间,坐在我旁边的制片人低声问我,“计老师,酱紫的生活原型是谁?”    我一愣,随即就笑了,说没有原型的,纯属虚构。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女同学发微信,强迫我追认她就是酱紫本尊。我铁面无私地回复——不要自作多情了,大姐!  她回我瘪嘴摇头的表情,我赌咒发誓,写小说时脑子里没有一瞬间想到过她,同时好奇地问:女主的哪部分黑历史跟你相
经常看到有人说,今天的小说产量太高了,因此同质化写作的现象很严重,小说家不能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剖析,只是絮絮叨叨地叙述,说一些婆婆妈妈的故事,云云。  那么,小说家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小说是不是应该承担起思考人类生存和世界前途的重任?并且在这种思考中,找到病因,发现希望,建立信心?  其實,我一直觉得,小说,乃至所有的艺术,客观上都在努力要看清世象后面的世道人心。世界之大,大不过人的内心;世
马丽华穿着灰色外套,精神矍铄,卷发随意用发箍盘在头上。秋末冬初,北京怀柔新新小镇住处,她正忙着修订书稿。在西藏工作过27年的马丽华,曾在诗集《我的太阳》中,写过这样的句子:“听说在小小的地球之上,有一片大大的高原,是谁招呼了一声:人往高处走!这一群人,就这么来了。”  她进藏时的1976年,正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第四年——恰逢西藏科学大发现、大丰收的一年。彼时刚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
去年底,在《小说选刊》召开的一次会上,我遇到了刘震云。我向他约稿,他慨然应允。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个星期后,他便把誊写得一丝不苟的四万多字的《单位》稿送到了《北京文学》编辑手中,据说,那几天他正患着感冒。   我是一口气把《单位》看完的。一种只有当编辑才能体会到的喜悦之情使我处于难以自持的激动之中。也许因为我对《塔铺》和《新兵连》太欣赏了,因而对它们的被超越思想准备不足,所以看到《单位》才会如此
2015年10月17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斯里兰卡—中国友好协会(简称“斯中友协”)联合主办、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协办的2015年“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斯里兰卡全国青年学生演讲比赛和中斯民间组织友好座谈会。  斯里兰卡—中国友好协会成立于1950年,系斯里兰卡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对华友好组织,一直积极致力于发展斯中友好关系,是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在斯重要合作伙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