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体育疗法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_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血压。
  1.散步。是防止高血压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做一定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明显下降,症状也可为之改善。时间一般为15—45分钟,每天坚持1—2次。
  2.长跑或慢跑。因为它的运动量要比散步大,因而适合于轻症状患者。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衡下降,脉搏平衡。患者慢跑时的心率最高可达120—135次/分,时间以15—25分钟为宜,但速度要慢,而且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来定。
  3.太极拳、太极剑。是最适合高血压患者的一种体育疗法。它动作比较缓慢、放松,情绪也比较稳定,是一种理想的锻炼方法。长年坚持,必定有效。
  
  二、糖尿病。
  一般以步行锻炼为主,有的可练慢跑、医疗体操、保健功、太极拳、游泳等。合适的运动时间应在进餐60—90分钟后。在正式运动前先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如伸展上下肢、压腿、腰部运动等到),预防肌肉骨骼损伤。
  
  三、胃肠病。
  1.“冲天”运动。这是治疗胃下垂的最好方法。把双拳举到肩的高度,两腿呈半弯曲下蹲姿势,然后伸直两臂,同时两拳伸向上方,每天做几遍,每遍为20次。
  2.弯腰腹式呼吸。站直身体,两臂自然下垂,弯腰时两手可触及膝盖,伸缩腹部,伸时自然而不用力,缩时尽力缩到一起。每天做几次,每次为30下。
  
  四、肩周炎。
  1.绕臂运动,两臂自然下垂然后单臂或双臂向前或后做绕环运动、幅度由小到大,运动量30×3次。
  2.甩手疗法。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臂同向摇动,然后借助反弹力向前摇动,形成一种甩手动作,逐渐增加摇动幅度,运动量40×4次。
  
  五、颈椎病。
  1.头部的左右旋转。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宜缓慢,幅度要大,每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应停顿3—5秒,每次转15—20次。
  2.前屈后伸,伴随深呼吸,呼气时颈部前屈,下颌接近胸骨柄上缘;吸气时颈部伸至最大限度,反复做10次。
  3.侧展。吸气时头向左展,呼气时头还原,接着吸气时头向右展,呼气时头还原,反复做10次。
  4.按摩颈部。两手轮流按摩颈部30次,接着用双手按压“风池穴”,再用双手大拇指第一节掌面用力按摩50次。以上方法每日做2—3遍。
  
  六、腰背痛。
  1.展腰抱膝。平卧,尽可能地分开股胯,双手分别把膝盖拉近腹部,反复做20次。
  2.下蹲踏步。双腿平行分开30厘米,脚跟不离地面,缓慢下蹲,原地踏步或能走几步就走几步,然后缓慢地恢复原状。
  3.站立扭髋。两脚分开与肩宽,双手叉腰,两侧髋关节向左右侧方向扭动,同时肩部顺势向侧后方倾斜,左右共做30次。
  4.双膝朝胸。仰卧,屈膝,双手抱双膝朝胸,静止5秒种,复原。
  〖编辑:上善〗
其他文献
人到老年,许多生活习惯与中青年有很大不同,以致人们对老年人有很多误解。而不少老年人对这些误解也不置可否,以致让人们以为这不是误解。老人喜静不喜动多少年来,人们总习惯地认为老年人喜静不喜动。家里的孩子跑到爷爷奶奶的房间去玩儿时,母亲总是喊:“别去闹,让爷爷奶奶心烦!”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许多人不敢去惊动或打搅老人,让他们去“静养”。其实,老年人并非都喜欢冷清的生活。他们大多数人喜欢孩子,愿意和孙子、孙
随着冬天的来临,我们要告诉老年人和有老年人的家庭,老年人越冬生活有八项要点需加以注意。  一不宜外出活动过早。冬日清晨的室外温度是一天当中最低的时候,由于室内外的温差过大,此时外出最易引发感冒,严重的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病。所以,老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待室外气温回升,再进行一些室外活动比较安全。  二不宜日晒取暖时间过长。针对有些老年人喜欢晒太阳取暖的习惯,医生提醒人们,晒太阳时间过长对身体无益
邻居老顾在机关上班,最近要退休了,去医院检查,说是发现颈、腰椎出现“骨质增生”。老顾说自己先前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见到“骨质增生”诊断后感觉有点恐惧,心情紧张,唯恐将来会四肢瘫痪,得赶紧找一种药把增生的骨质消除掉。听取了老顾的一通表达,我感到很有必要说说“骨质增生”。  近年来,专治骨质增生的药物、器械乃至专科门诊的广告比比皆是,有些医生与群众也把骨质增生当作造成许多临床症状的罪魁,殊不知,“骨质增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时尚,即时髦,新颖趋时也(辞海语)。古往今来,大凡有人群处,都会有时尚。我国唐代女子曾以白胖为美:欧洲男子曾以戴高帽子为时尚,还有以剃三撮发为荣的日本武士……如今,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时尚更是满天飞:时髦服饰、流行音乐、时尚网聊等等,尤其是年轻人更要追逐时尚,敢为天下先,成为时尚弄潮儿。然而,物极必反,要获得就要付出。一时之尚,有的却会带来有损健康的“时尚病”,不信,请看下列种种“时尚”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