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最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学生的一种实际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要多自主学习。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偏于课文结构分析,以“满堂提问”代替了“满堂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琐碎没有思考价值,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上以念代答,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得不到提高。为了改变耗时低效、劳而少功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就必须淡化课文的分析,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抓住“读”这个根本,给予学生自主“读”的时间和空间,变繁琐的分析为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指导,尽量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多读、巧读,使学生在自主读书中掌握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和兴趣是自主学习最需要的心理品质。有了情感和兴趣,才能引起大脑中优势中心的兴奋。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从培养兴趣和情感入手。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心理学上叫驱动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成效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始终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放在第一位,而新课的导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重要一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教《孔乙己》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以得到明确的回答。”这样巧妙的导入艺术,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兴趣,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为自主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交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1.抓课题,自主学习全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与内容或中心有很大联系,引导学生抓住这个联系,自主学习全文,凭借直觉思维,可以较快掌握课文内容。这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这一课时,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学生毫不犹豫地提出“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其他动物吗?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而后解答为什么以“骆驼寻宝记”为题,这样使学生把题目与文章的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
  2.抓重点词句,指导自主学习。
  教学一篇课文或一段文章,不能让学生平平淡淡地念过去,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反复研读、诵读,深刻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白鹅》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白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我要求学生反复自主学习第四段,并抓住“三眼一板”、“丝毫不苟”、“从容不迫”、“踏着方步”、“昂首大叫”、“架子十足”这些词语反复研读、诵读,用心体会,就可以理解作者就是用这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来的傲慢。
  3.抓问题,启迪自主学习。
  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火线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巧妙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课《鹤群》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鹤群翔空原本是自然景观,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充满着诗情画意呢?”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课文后,终于弄明白: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作者从“鹤群的队形”写到“鹤群的空中姿态”,从渐入视线时“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到映入眼帘的“恰似飘摇鱼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观察细致入微,并且连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飘逸灵动的图画。
  鹤的队形在变幻,流动的画面尽情地演绎着这些精灵的轻灵与优雅它们戏耍清风白云,傲视千山万水,在不经意间就赋予了蓝天壮观和奇丽。鹤姿曼妙,鹤音悠扬,清亮的啼鸣竟也是婉转流畅的音乐。作者的内心定是萌生了喜悦和赞叹的,要不怎么仰望到脖颈酸痛呢?
  这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边读边深思熟虑,自主探究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4.抓台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茶馆》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学习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学生通过抓台词的自主学习后,弄明白了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虽然同样是“吃俸禄”的八旗子弟,却不同于胆小怕事、只知喝茶请安侍弄黄鸟的松二爷,这个人物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他不满于富户人家为一只鸽子而械斗,痛心于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感担忧。从茶馆里两起乡民卖女的悲剧中,他预感到“大清国要完”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他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危难时刻他也不像松二爷那样被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而是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卖人交易,施舍给卖女儿的村妇两碗面。直到后来他参加义和团,与洋鬼子拼杀,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刚强一世的爱国志士,最终变得穷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与顽强奋斗都成为泡影。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社会,理想遭践踏,美好被毁灭。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课文内容自主研读台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本,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尽情地读,指导学生人人动口、动脑,多自主学习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对话,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弄懂课文的中心和重点,探知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线索,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艺术魅力,感悟文章的艺术境界,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自1884年出版以来就一直广受欢迎。该小说讲述了小哈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逃亡旅程,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一,而哈克也成为美国文学史中一个经典的青少年形象。本文主要从原型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哈克的“英雄”形象,从“追寻”和“替罪羊”两个方面着重阐述哈克的英雄原型。  关键词: 原型主义批评 英雄 追寻 替罪羊  一、原型主义批评简介  原型主义批评
摘 要: 作者通过对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体育教学改革,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出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校园体育文化 建设与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对民办高等教育来讲是一个办学发展的契机,为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民办高校的发展紧密联系,特色鲜明。体育文化环境的改变,使广大
摘 要: 古诗词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学生鉴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不外乎熟读、背诵、翻译这三步,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本文运用五步教学法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探究,以期达到良好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审美鉴赏创造能力  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对文言文
摘 要: 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设立教学目标,达到目标,这关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问题。初中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可以用三个问题来概括: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一般可以表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程)、学习检测三大块。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设立 实现  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设立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当中设立和实现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  如何达到目标,则关系到语文课程与
摘 要: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验证等活动过程。本文探讨的就是语文的人文性和文化性在教学中的渗透问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人文性 文化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我从教五年了,但是每次上到文言文,我都很困惑,很迷茫。文言文到底应该怎么上才能让学生既喜爱它又能懂得它的意思,体会它的内涵?我在摸索中前进。听了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基本都是文章作者介绍,疏通词句,朗诵,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巩固练习这样固定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背诵优秀诗文80篇。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