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艺学“文化研究转向”论的反思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领域的繁荣,促使文学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紧密,文艺学在走向人类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界限也在不断模糊化,这对文艺学的学科发展造成一定的危机,文艺学将何去何从?也成为文艺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文化研究的概念以及文化研究转向的相关内容,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文艺学发展所面临的危机,还讨论了文化研究对文艺学的借鉴意义,希望对当前文艺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推动我国文艺学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文艺学 文化研究转向 反思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刺激了人们对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的渴求,越来越多的人将个人的审美倾向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使生活更加艺术性,因此有人提出了“日常上生活审美化”的论断,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热议,这不仅关系到文艺学的发展趋势,还牵涉到“文化研究转向”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文艺学与“文化研究转向”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前文艺学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更好地理清我国文艺学和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要弄清楚“文化研究转向”的问题,就要首先了解“文化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文化研究”的概述
  文化研究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一些激进学派对传统学术界提出的挑战,他们关注其他学科不注意的领域,逐渐取得一些学术成果,因此,文化研究并不是一门专业学科,但是,文化研究也并没有与文学真正脱离关系,它是在文学研究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文化研究的不专业性致使其研究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不断产生变化,后来将研究方向慢慢转向社会学和人类学,最近几年,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研究也将研究视野转向大众文化和传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研究对意识形态以及权力、种族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可以说,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研究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很多领域,与文学研究的关系逐渐脱离。
  文化研究的的研究范围几乎包罗万象,在不同的领域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其他学科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文化研究没有严格的学科界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基本理论体系,文化研究的研究方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往往借助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它的发展优势,也成为它的短板,随着它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文化研究与其它学科的不断渗透与融合,致使文化研究的学科性逐渐消解,文化研究面临着消亡的境地,除此之外,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关系逐渐疏离,因此,想直接用文化研究来改造和重建我国当代文艺学学科,实现文艺学的所谓“文化研究转向”,恐怕并不现实。
  二.当代文艺学的危机
  近两年来,文艺理论界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热烈讨论正在把对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推向深入。提出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主张的学者认为,由于文学艺术与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逐渐泯灭,造成了文学边界的移动、越界和扩张;这就使“当代文艺学”陷入了危机,要求它的研究对象“越界”“扩容”并向文化研究“转向”,或者干脆用文化研究和批评来改造、取代文艺学。
  应当承认,当代文艺学的确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出现了某种危机。首先,文艺学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现实、新思潮、新特点有所疏离,特别是90年代以来更为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市民文学呈现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观。對于这些纷至沓来的文学新现象、新态势,我们的文学理论显得准备不足,缺乏前瞻性。另外,对于经典作品也缺乏一种动态建构的观念,我们许多文艺学著作,所论所赞多局限于中外古典的经典,现代的、新的经典极少进入我们的视野。
  三.文化研究对文艺学的借鉴
  首先,很少有人会否认文学也是一种文化的现象和存在,至少应当承认文学有作为文化形态存在这一个层面,就像文学有作为意识形态存在的层面一样。既然如此,引进文化研究视角,对文学作文化层面的透视和考察,就不但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在全球化语境中,在市场经济和消费时代的条件下,尤其必要。
  其次,文化研究范围广、研究方法多样的特点对文艺学有重要借鉴意义。由于文艺学逐渐与其它学科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交融、渗透,对文艺学的研究也不能局限于特定的研究方法,要从整体多个维度来审视研究对象,所以,文艺学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多样化,可以借鉴相关文化研究的方式或者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从当前文艺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文艺学之所以面临着危机,是因为社会时代的发展给文艺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可以说是危机,也可以说是机遇,这正是对传统文艺学理论观点的一种检验,如果文艺学的相关理论体系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状况,那就说明,传统的文艺学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需要摒弃,反之,如果传统文艺学理论适合社会的发展状况,那就证明,文艺学相关理论是正确的,经得起时代的检验。所以,加强对文艺学的研究,能够发现其中哪些是陈旧的过时的、哪些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从而能够为文艺学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王文英.对文艺学“文化研究转向”论的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3).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则是中高段习作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当前写话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低段学生缺乏写话兴趣;写话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对写话教学缺乏重视,缺少对写话教学的指导;缺乏对写话素材的选择,写话题材脱离学生生活;学习评价滞后,科学性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写话教学的顺利进行。从师和生的角度来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一系列策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大量经典的作品,它们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对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的当代价值、对当今人际关系的重要启示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在教学中利用有效手段寻找青年学生兴趣所在,搭建桥梁;坚持中国精神,知行合一,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契合 践行  社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特征较为显著。日本人尊崇和为贵,却又对他人敬而远之;既主张艰苦奋斗,又追求奢靡享受;既善于模仿外来事物,又有排外的消极思想。本文将从“集团主义精神”、“等级制度”和“实用主义”入手,探究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关键词:日本文化 双重性 原因 影响  一.集团主义精神  日本人具有强烈的集团性特征,这是人们随着日本近代化的成功及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当
内容摘要:建设和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中国高等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审核评估为高校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角度。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独立的质量保障组织机构、部分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不明确、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足、缺少质量改进环节。高校应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