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月亮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谁这样胆大
  竟然偷走了月亮?
  那些白天搬运食物的蚂蚁
  肯定还在回家的路上
  那些飞远了的红蜻蜓绿蜻蜓
  也一定迷失了方向
  是谁这样胆大
  竟然偷走了月亮?
  青蛙们的鼓点
  再也不如以前敲得那么响
  那些浓稠的黑色
  也裹住了我们想象的翅膀
  是谁这样胆大
  竟然偷走了月亮?
  连小狗也愤怒不已
  对着天空汪汪汪地叫
  那些萤火虫也藏起来了
  失去了以往游玩时的疯狂
  到底是谁,偷走了月亮?
  赶快交出来,让夜晚亮亮堂堂
  譚清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千余首。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其他文献
【文题回放】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命题透视】  “那些灿烂的细节”,实在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相较于之前的“让青春的绿色铺满征程”“
期刊
【困惑呈现】  有相当部分同学说,写作最大的痛苦是“缺少生活阅历,找不到好的素材”;还有同学说,“生活经历简单,选材困难”。从我们的调查得知,“生活简单,无材可选”已经成为初三同学考场写作时的最大困惑之一。  【惑因透视】  “选材困难”“找不到好的素材”是考场写作时的尴尬和窘境,是直接困惑,“缺少生活阅历”“生活经历简单”是间接困惑,是对直接困惑的自我归因。如果“没有素材”“选材困难”“找不到好
期刊
【困惑呈现】  看优秀作文,同学们都会被其中优美的语言所吸引;每次写作文,很多同学都会在语言优美上花很大精力,却常常收效甚微;很多同学在写作之前,想法多多,感觉良好,可一落笔,却总是疙里疙瘩,感觉意犹未尽,甚至词不达意。  【惑因透视】  中考作文大多以记叙文为主,记叙的实质是“叙述”,即给别人讲一个“故事”。  讲故事,首先考虑“讲什么”。很多人写文章,无论什么题目和内容都是千篇一律,非常乏味。
期刊
我们的村庄  一定是开启了美颜  不然  原来灰扑扑的房子  怎么那么明亮  雪白的墙面上  还有好看的图画  我们的村庄  一定是开启了美颜  不然  原來坑洼洼的小路  怎么那么平整  宽敞的道路边  还有香香的花朵  瞿筱婷: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  指导老师:瞿海燕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期刊
【文题回放】  靶心,即靶子的中心。一般指射击的目标,或矛头所指的地方。瞄准自己的靶心就是要找准前进的方向,也可指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请以“瞄准自己的靶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命题透视】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提示语+命题的传统
期刊
【文题回放】  题A:生活处处有趣味,单是食趣就颇多。请以“食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B:出于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考虑,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許吃零食。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课后,米豆、小轩和你到老师办公室抱本子,老师把桌子上的巧克力递给米豆,她刚想接,却缩回了手,说:“谢谢老师,我不吃,不然我们班会被扣分的。”小轩却拿过来,笑着说:“真的很饿,我不客气了!”这个情景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你就此自拟题目
期刊
【困惑呈现】  很多时候,学生都会和我说:“老师,写作文的时候,题材我有,主题思想也有,就是写出来跟流水账一样,作文分数总不高。”从同学们的反映中可以得知,他们写作时语言总是难以做到流畅、自然、生动,缺乏描写,给人贫乏之感,很难吸引人。其实这是很多同学的写作困惑之一。  【惑因透视】  同样的素材,同样的主题,有的学生写得细腻生动,具体感人;而有的同学却只是单纯地概述事情,记流水账一般,读来味同嚼
期刊
【困惑呈现】  不少同学反映,自己的考场作文得分不高,是因为标题、开头或结尾出了问题——标题“寡然无味”“平庸无奇”,开头“一览无余”“平常无味”,结尾“平淡无奇”“了无深意”。据多年批阅作文的经验,“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平庸”已成为学生考场写作时的普遍困惑。  【惑因透视】  文章标题“老套陈旧”“普通常规”“缺乏看点”是考场自命题作文的困境,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从学生角度看,主要因为平时
期刊
一片金黄的叶子落在我的面前,我知道秋天来了。  秋天的景色十分迷人。梧桐树换上了金色的秋装,枫叶悄悄地变成了红色,菊花竞相开放,吐露着芬芳。河边成片的芦苇像白色的扇子,在秋风的吹拂下曼妙摇曳。今年的“网红”乱子草也朦朦朧胧地揭开了粉色的面纱。秋高气爽,波光粼粼,玄武湖倒映出蓝天白云,湖边的杨柳和青草依然绿意盎然。整个南京变成了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秋天的气候十分宜人。人们不需要像夏天那样躲在空
期刊
【困惑呈现】  议论文写作不深入,犹如隔靴搔痒,自己痒得难受,别人看得也难受。“不深入”的表现有:论点层面或雾里看花让人不明真相,或人云亦云无独立主见,或只及皮毛无鞭辟入里;论据层面或陈词滥调、或理屈词穷、或方枘圆凿(论据与论点不般配),认知经验极其匮乏;论证层面或大而无当无条分缕析,或一叶遮目而不见泰山,或逻辑残缺难以自圆其说。  【惑因透视】  以上,只是议论文写作不深入在“议论三要素”方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