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悲观及其相关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防御性悲观是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蕴含着相当广泛的研究价值,本文对防御性悲观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地探讨,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合理利用这一策略,以期能为民所用,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防御性悲观 相关研究 策略性乐观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20-02
  
  一、典型案例
  
  安德森是棒球运动史上最成功的教练之一。一般认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乐观的人,但其实不然。每当他穿上运动服准备上阵时,激励安德森的却是另一种力量—对失败的恐惧。尽管他指导了将近4000场比赛,但在每个即将比赛的清晨他都会紧张,他预想每一件可能出错的事情,估计球队的每一种可能失利的结局。在经历了所有的体验和所有的成功之后,只要想一想即将到来的比赛就可能会让安德森的双手颤抖。
  
   二、防御性悲观
  
   防御性悲观是指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1]。
   防御性悲观一般可分为两种:防御性期望和反思。防御性期望是指防御性悲观者设立不现实且过低的期望,在他们的成绩被评之前,想出可能的一些结果。反思是指个体将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一切结果都考虑到,并将一切可能结果纳入个体的认知图式中。
   防御性悲观者一般具有如下特点:采取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个体会承认并仔细思考自己的忧虑,而这种思考过程会使防御性悲观者感到焦虑的减少和控制感的增强。防御性悲观随着努力的增加,对成绩并不会有实质上的损害。但是在设立更低、更安全、和更容易实现的目标时,会减低成绩满意的标准。与只是期待失败的悲观主义者不同的是,防御性悲观者忧郁的预期只是在应对即将来临事件时所使用的缓解策略的一部分。防御性悲观者会想到失败。他不仅对可能的坏结果感到焦虑和烦躁,而且他们甚至会告诉自己,他们在即将来临的任务中可能不会做得很好。
  一般认为,防御性悲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让自己做好准备迎接失败的方式之一就是提前设置好较低的预期。如果一直预期失败的话,失败的刺激就会减轻一些,而经验丰富的低预期之后当真正的成功到来时所体验的可能就全部都是甜蜜。第二,真正失败的可能性也许会使防御性悲观者做得更努力。
  使用防御性悲观这一应对策略的人们对于即将面临的考验,总是设定高的标准,抱着极低的期望值,事先把所有不好的后果全都考虑到,然后在脑子里一遍遍地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好的或坏的)进行演练,并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最后得以成功。具体的做法主要包括这三个步骤:首先,悲观预期应用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人在面临挑战时,首先映入脑海的总是负面的思考,同时这也是他们管理焦虑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他们与使用乐观应对策略者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正在此处。而他们与使用悲观应对策略者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们不会因为负面思考而放弃努力,放弃行动。其次,心理演练又称为反思,采取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个体会承认并仔细思考自己的忧虑,而这种思考过程会使防御性悲观者感到焦虑的减少和控制感的增强(Norem&IIIingworth,1993)。反思是一种自我调节策略,自我调节策略更强调努力,反思性思考能积极影响个体在学习或工作中的表现,有反思性思考的个体坚持以任务为中心,在失败时没有明显的外部归因倾向。最后,制定计划,付诸行动。在不断的心理演练过程中,个体将焦虑转变为正面刺激,促使个体作出行动规划,并且将演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一并纳入计划之中,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去执行计划。防御性悲观策略成功一般应具备如下因素:(1)希望督促自己努力工作是防御性悲观者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有希望的人能促使自己采取行动,考虑实现目标的途径。防御性悲观者通过心理演练,感受到自己能够掌握的力量,也就能够促使他们采取有效的行动。(2)容忍负面情绪。防御性悲观者在面临挑战时所做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负面思考,而这种负面思考必然会带来大量的负面情绪。防御性悲观者容忍负面情绪就是容许负面情绪的存在,同时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要完全消除负面情绪、任由负面情绪的摆布,或者假装是正面情绪。因为在负面思考、容忍负面情绪的过程中防御性悲观者得到了充分的控制感和激励。(3)设定目标,并付诸行动。防御性悲观者与悲观应对者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即使在面临挑战、在焦虑面前仍然能够知道自己的目标,能够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进而付诸行动。因为只要我们向目标踏出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就更接近了目标一点点。(4)反馈—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正是由于有了前面的悲观性预期和心理演练,防御性悲观者在行动之后,无论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他们都能够坦然的接受,他们都会将这结果归因于内在因素,认为努力(外在、不稳定因素)和能力(内在、稳定因素)都有关系,但同时也认为,有时任务确实困难,而外在的环境也对之产生影响。防御性悲观者的这种归因方式意味着,他们有理由焦虑,但自己能够把握的一切因素都应该主动把握。同时他们也能从以往的教训中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挑战积累经验;即总结教训,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成长[2]。
  
   三、防御性悲观相关研究
  
   国外防御性悲观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防御性悲观与乐观、抑郁及自我妨碍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并探讨了导致防御性悲观形成的个人情感动机因素及文化、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其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在被试的选择、测量工具的编制和研究范围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加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3]。
   防御性悲观策略到底有没有用呢?如果防御性悲观者不这样焦虑地思考问题又会怎么样呢? 一组研究者告诉一些防御性悲观者,马上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心算测验。研究者允许一半被试者做一个典型的防御性悲观者在面临这类任务时会做的事情,并指导他们反思自己在面临即将到来的测验时的所思所想,并把那些想法列举出来交给实验员。剩下的被试者被要求做校对工作,这样来防止他们去想即将到来的心算测验。而研究结果表明,允许对即将到来的测验焦虑和烦躁的防御性悲观者比那些不允许这样做的被试者感觉更好。而且,允许把自己的想法列举出来的防御性悲观者在心算测验中的成绩,比那些在测验前被分心了的被试者的成绩更好。这说明,在测验前考虑到所有糟糕的可能实际上帮助了这些人。但这种策略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同样的实验,研究者对乐观主义者进行了考察。与前者相反,在测验前思考他们的想法使得乐观者更焦虑,并且导致他们在心算测验中的表现更差。如果可能,乐观者会预期成功而不愿意去想失败,乐观者用这种方式来逃避在想象失败局面时的焦虑。
   不仅仅在这种成就情境中,在一般的社会性情境中,如与陌生人交谈,比起那些被迫只能考虑潜在积极结果的防御性悲观者,被允许思考潜在消极结果的防御性悲观者明显地交谈得更多,也更会被其交谈对象所喜欢。
   还有大量的研究涉及到学生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的学习中。研究者认为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注重能力的提高和对任务的掌握,学习本身就是目标,他们确信努力和勤奋会最终导致成功,努力被看作是达到成就目标的重要条件,他们不会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个体不会对自我价值的威胁特别敏感,因为差的成绩更多反映的是他们的不努力,而不是能力。因此,任务取向的学生不会在差的成绩面前刻意采取自我保护策略,更愿意接受挑战并对任何事情持乐观态度。这与一些研究发现学习目标定向与乐观主义呈显著正相关,与防御性悲观呈负相关的结果是一致的。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则关注是否可以获得关于对自己行为的积极评价,有向他人展示自己才智和能力的意愿,极力回避那些可能失败或会表现出自己低能的情境。因此,他们会倾向于采取能够保持自己能力的措施—防御性期望。这也与一些研究发现的成绩目标定向与乐观主义呈显著的负相关。
  
   四、启示和思考
  
   虽然目前在美国“一定要赢”的积极心态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在国外有学者已经开始研究“悲观的益处”,并且将它称为“防御性悲观”,而相对的完全积极乐观、不考虑后果的被称之为“策略性乐观”。然而,外国人作为“对立面”去研究的两种东西往往在中国的经典里面都是不矛盾的一样东西,如:用中国的中庸之道来谈“策略性乐观和防御性悲观”,发现这两种观念本质上是一个事物的两种形态,使用时需要整合化一: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只具有其一种观念。如:有了积极的心态,而没有防御性的悲观,就表现为做事情很勇敢,但却缺乏精心准备,而缺乏准备又很容易失败。而防御性悲观使得事情准备的很充分,却没有一个策略性的乐观心态,就表现为做事情太过不自信、退缩,结果导致失败。
   每个人都要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无能悲观还是积极,目的都是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的充分准备,而后就需要“行动”来衔接你的思想脉络和最终的结论。实际上“防御性悲观者”在事情准备充分后往往就可以将自己当作一粒棋子—按自己认为正确的路子前行就可以胜任任何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但是缺点是棋子本身没有多少自主的思维过程。而这样做对于策略性乐观主义者而言却是难以接受的—由于策略性乐观主义者过于乐观,往往倒使计划中变数颇多,而这就要求执行者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决不能没有思维!
   防御性悲观策略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成功,但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并形成自己常用的策略,这与个体的家庭教养有关,也与个体的人格密切相关。同时每个个体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并非只有单一的应对策略,因此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还与具体的挑战情境有关。乐观和悲观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一味乐观并不保证拥有成功的人生,悲观也并不等于陷入负面情绪。如果设定了合理的期望值,朝向符合自己兴趣的目标努力,一样强韧有力。如果你是一个乐天派,不必太过自信,否则不易看到自身面临的危机,误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这有可能脱离现实。如果你是一个悲观者,请不要自怨自艾,“防御性悲观”策略通过对焦虑的调控,借助负面思考的力量,同样也能为你带来成功的机会。所以不论你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或是介于二者之间,请你善用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获得成功,将忧虑转化为优势,一步步迈向自己的目标。因此,可以这样说,“策略性乐观和防御性悲观”两种策略需要根据你自身的特点来融会贯通,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娟娟,郑雪,张灵.国外乐观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29-133
  [2]卢迈,冯欣辉.谈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J].经济师,2005(7):243
  [3]赵秀娟,杨先梅.防御性悲观:一种指向成功的应对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08,28(1):121-122
  
  Defensive Pessimism and Related Research
  CHEN Qi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nhui,Wuhu,241000)
  Abstract:Defensive pessimism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western personality psychology study.It contains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value.In this article,on defensive pessimism and related research conducts in-depth study designed to help people use this strategy to make appropriate contributions to the whole society.
  Key words:Defensive Pessimism;Related Research;Strategic Optimistic Strategy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督导代表国家教育意志,是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督导对于推动国家教育法规、政策的实施,促进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教育管理水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对于教育督导的性质、督导内容和督导的依据等问题进行人深入分析。  关键词:教育督导 法律性质  中图分类号:G5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05-02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在本法中对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定,成为新的一大创新和突破.本文试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出发,从均
摘 要:当前军校课堂教学中或多或是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员教得辛苦,学员学得很累,但学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存在着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军队院校担负着培养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任,其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十分必要。   关键词:军校 低效教学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
摘 要: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育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科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生物科学专业目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指出了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和构思,介绍了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特色,以及如何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和优势的体会。  关键词:人才培养 师范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特色  中
摘 要: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兼顾普及与提高、寓教于乐、学生自由发展的原则。基于此,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有:健全公寓文化组织结构;优化公寓人文环境;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构建公寓网络工作平台;发挥学生社团的组织沟通作用;建立社区党团组织。   关键词:学生公寓 公寓文化 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罗杰斯学习理论主要内容和对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启示。传统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德育目标的理想化、教育手段的单向化、德育评价体系的单一化等问题。为克服上述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弊端,根据罗杰斯学习理论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从实现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增强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摒弃旧的灌输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罗杰斯 学习理论 中学德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