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r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一直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状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为中学的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利用先进教学方法,个性化引导策略,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打消学生的成长顾虑,促使其阶段性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与学习习惯,迎合社会的全能型人才需求,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核心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中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渗透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20-01
  引言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与智力成熟发育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的及时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巧妙融合,则能够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与厌学心理,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规范个人行为,展现人格魅力,这将揭开初中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同时出发,只有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德育成效才会更加显著,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目标。一、中学德育工作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挣脱传统理念的束缚。
  传统模式下的德育教育工作,学生们总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说教,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过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如果为了取得德育工作的优质成果而将学生的天性统统扼杀,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同时厌恶学习,甚至厌恶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明确,教师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给予他们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主动配合教师的德育工作,从而体现出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特征。
  2.降低德育工作难度。
  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中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时期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就想要获得更多地关心与理解。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中学德育工作中,促使老师对学生能够多一份了解与信任,不会主管判断学生行为与品德问题,而是了解学生行为产生的心理动机。德育老师这种不评判不指责做法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从而降低德育工作的难度。
  3.正确运用先进理念。
  德育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正确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从口头表扬、实践锻炼、榜样引导等方面,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在传统德育工作中,注重灌输,不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易引起学生叛逆[1]。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尊重、关注、理解、行为矫正以及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对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工作地时效性。二、中学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1.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阶段,面对学习压力与生活的困难,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不能够很好地协调,造成心理与行为发展不平衡。因此德育老师要综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进行针对性地心理健康教育,调节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如为学生建立独立的心理档案,开展三观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构建三位一体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开展德育课程渗透心理健康。
  教育中学德育课程主要有思想政治课、班会课等,要想在德育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内容,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内容。同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小组作业等,促进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学校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军训。军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2]。如运动会。运动会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如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4.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式。
  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常规教育。结合实际生活和中学学生的实际现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了解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从而形成健康的心态。
  5.建立有效地德育评估体制。
  传统德育工作中,对学生并不能从思想与行为方面做出有效地客观评价,未能评价学生心理问题,道德问题分析不够全面[3]。因此在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出现问题时,有人就会提出:“好学生会怎么做?”实际上,好只是一种德育评价,但是问题根源学生的心理因素却被忽视了。没有建立科学地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制,也就难以科学有效地进行德育评价,造成德育教育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因此只有建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地德育评价体制,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地思想、行為及心理方面,从而提高德育工作评估体制的科学性。
  6.组建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
  中学学校要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特点、心理需求与素质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不断优化德育工作。因此学校要重视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老师教育水平与德育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结语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丰富了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内容,还能让德育工作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学科,各自又是独立的,不能彼此替代。所以学校在进行德育时要避免德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化倾向,避免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贾顺姬.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9):143-144.
  [2]魏成章.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8):148-149.
  [3]韩萍.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5(93):79-8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阶段,农村发展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想要让音乐教学在农村中学得到贯彻落实,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教师的缺乏、设备的落后等问题都给农村中学音乐特长生的培养造成了困难。接下来,本文就针对农村中学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从强化视唱练耳教学、组织课外音乐社团活动、定期进行比赛、考前针对性训练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农村;音乐特长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达英-35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月经紊乱中医辨证为脾虚肝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OS导致月经紊乱证属脾虚肝郁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了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从中选取了25例工作人员
为了原核表达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RAP44的裂解酶基因,以噬菌体RAP44的基因组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裂解酶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6P-1连接,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
【摘 要】 有关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随着新一波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初中课堂教学活动的变化也随之而起,在这个过程中,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再次被摆到台前,引发新一轮热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语言文化的相传从古至今一直是教育界常谈不衰、
居民消费需求萎靡、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两个重大问题,这两个问题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能否通过改善民生实现刺激居民消费?
【摘 要】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艺术瑰宝,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及生活状态等,古典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古诗词的深邃意境、无穷魅力都极富感染力,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和艺术素养。但是目前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并不高,普遍感觉古诗词晦涩难懂,难以理解。把古诗词和音乐进行有效融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与古诗词的对接中,获得滋养和熏陶,并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动态真实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介绍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真实动态 教学效率 原则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11-01  小学英语教育动态真实原则的教育理论,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指明了方向,本人通过自己教学实践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