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谏的智慧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封建社会,臣下对君主进行规劝,希望其改正错误,是所谓“进谏”。从“进谏”的方式上看,有“言谏”“书谏”“兵谏”“尸谏”“画谏”等多种形式。所谓“画谏”,就是以绘图的方式达到进谏的目的,故留下许多“画谏”趣闻。
  最成功的画谏
其他文献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碎,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胀大到把路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吧,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
“壶”这个字,原来可以用“听”字来形容。  “壶”居然可以用来“听”,那不是很奇怪吗?  当然,可以用来听的壶,不可能是水壶、酒壶,也不可能是喷壶,它是茶壶,是用七个音符奇妙排列组合起来,以二胡的婉约,低音笛的深沉,高胡的纤细和古筝的清丽徐徐摆出的一只只精细、浑朴、润雅的茶壶,确切地说,是音乐。  我不懂音乐,但是于喧嚣的都市、繁忙的生活中,听惯了大街小巷不厌其烦地吵吵嚷嚷的流行歌曲,忽然于某一日
时光奔流,周而反复,这既是来日方长的慷慨,却也成了沧海一粟的“刁难”。说是“刁难”,其实不过是不近人情,不论人世沧桑,光阴总是兀自无动于衷,自始至终不动声色。  于是,有了統年计月,人们打着那漫漫岁月长绳的结,一面学着去辞旧,既往不咎,纵有不舍,也要挥手告别;一面学着去迎新,继往开来,纵是畏怯,也要欣然而往。  岁末年初,就是这样一个绕不开的,新旧互相交融与对抗的绳结。  此时,人们总会许以万象更
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于人类对世界的信息化理解和数字化处理的进程之中,因“技术”之生而生,因“技术”之用而立。因此,在课程的实施中,“技术”作为一个核心的因素,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题。但是围绕“技术主题”开展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一段时间以来,却陷入了关于“课程价值”的质疑与迷茫之中,其原因在于:  ①浅化“技术内涵”,以“形式操作”代替原理感悟。信息技术以算法模型为灵魂,以程序软件为载体,体现了一种
一缕思绪,抻直了,就是一支箭,它从生命的子宫这把弯弓出发,嗖嗖地射向生命圆寂的靶心。  一缕思绪,立起来,就是一座高山,它巍峨险峻,让人仰视。  一缕思绪,它跌下去,就是深渊,让人很难爬出。  一缕思绪,更多地如水。你看,“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是说这思绪呀,似水一般延延绵绵;“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是说这思绪呀,若水一般浩浩荡荡。  一缕思绪,压扁了,是一只水流中的船。“孤舟从此去,客思一
香港教育大学数学与信息科技学系教授及教学科技中心总监;获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颁授的哲学博士学位;并受邀加入多本计算机教育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目前任国际学术期刊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RPTEL)及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JCE)主编;亚太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Asi
每种花都有自己的寓意,比如玫瑰象征爱情,莲花象征高洁,梅花象征坚贞。所谓花语,就是人们主观地赋予花的含义。  楼下有个女人,和我年龄相仿。有一次,见她穿着一件短衫,很漂亮。那是一件玉色的、棉麻料的上衣,有着细细密密的褶皱,而最吸引我的便是正面右侧的那朵水墨的荷花。花瓣是暗暗的粉,叶子也是暗暗的翠,是水墨画应该有的感觉。可那花并没有因为是画在衣服上而失了韵味,反而有一种呼之欲出的鲜活感。  因为比较
18世纪著名作家亨利·菲尔丁一生穷困,但哪怕如此,他依旧不屑于攀附权贵以谋取个人利益。  有一次,伦敦有个威廉侯爵要在家里办晚宴,为了彰显品位,威廉侯爵就写信邀请了当时的很多作家和音乐家,其中就包括菲尔丁。事实上,威廉侯爵根本就没有和菲尔丁打过交道,他甚至根本不认识菲尔丁,只是觉得菲尔丁的名声够响才写信邀请。  菲尔丁收到信后已经是宴会当天下午,想回信拒绝也来不及了,就只能像平时一样穿着他的破靴子
菩萨不在庙宇,也不在殿堂。人世间真正的菩萨,是那些摆渡自己的人。  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合适。  传经布道者也许为你讲了很多,但越多,你可能越纠缠不清。有时候,小人物一句简单的自嘲,就会让人心头豁然开朗。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也就什么都简单了。所以,遇上对的人,比遇上高人有意义。这看似偶然,却是每个人的运数。  冥冥之中向你走来的人,有些是过客,有些却是送你到彼岸的摆渡人。《飘》的结尾,斯嘉丽说
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她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