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给孩子们一个什么一样的语文课堂呢?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去营造一个宽松和睦、敢于争辨、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和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也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首先,要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得压抑、挖苦和讽刺,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其次,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并能对其微小的创造力表示赞赏。现代教学提倡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激励和赏识对于老师来说,不过是一两句话的事,而对于学生来说,他可能会因为受到这样的表扬而从此努力改变自己。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诱因,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因此,教学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吧!为了和学生培养情感,我每次走进课堂,都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使他们感觉到我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这样,一下子就拉进了和他们的距离,学生也愿意在课堂上与你互动,愿意和你进行情感的交流和问题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以更好地体现,学习效率也得到较好的提高。上课时还做到用柔和的目光尽量与每一位学生目光接触,使学生感到我时刻在关注他,学生会对我产生信任感。即使是差生也如此,他们会感到我没有放弃他们,会争取表现出好的一方,去用心学习。同时,通过目光接触不仅可以加强情感的交流,也能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讲解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在注意听讲。
  第四,人们不是常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吗?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较关键的一步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第五,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和感悟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课堂因势利导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精心合理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解答欲,而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对经验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第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了。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仅靠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紧紧抓住学法指导这一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总之,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与我们教师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演绎孩子的生命历程?我还在不断地努力着、探索着。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不但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要振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对贵州荔波传统文化振兴的现状调查中发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相冲突,文化自觉与群众自主性难融合,文化传承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应当说,巧妙的提问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启发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培养提高学生论辩能力的“激素”。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教者将从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重视非智力因素,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阐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培养;兴趣;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