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为了比较5~6岁儿童中,有假想伙伴的儿童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想象和现实的区分能力上是否有区别。【方法】随机选取了34名5~6岁的被试儿童。首先采用了"双向访谈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比较5~6岁儿童中,有假想伙伴的儿童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想象和现实的区分能力上是否有区别。【方法】随机选取了34名5~6岁的被试儿童。首先采用了"双向访谈法"确定哪些儿童存在假想伙伴,随后对所有被试进行了想象和现实区分任务的施测。【结果】在34名被试儿童中,有14名存在假想伙伴的心理现象,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想象和现实区分任务的表现上,要明显好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其想象和现实区分能力更强。【结论】假想伙伴有可能是促进儿童想象和现实区分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人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语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方式,重视数学双向交流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