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模式概率分布模型的分析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us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江苏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分别用维布尔分布、伽马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对妇女生育模式进行模拟,首先,将三种概率分布模型的公式进行处理,使它们形成由统一的两个参数(Im,a)构成的形式,Im,a有明确的含义。本文使用非线性规划——无约束条件下的多元寻优法来求解,其效果优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而且r(a)中的a不需要是整数,提高了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三种概率分布模型各有优、缺点,(2)累计生育率模式在总体上服从对数正态分布,(3)维布尔分布对数据稳定性的要求高。
其他文献
<正>所谓家庭进步就是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富裕、文明、健康、幸福的现代家庭生活的不断追求和逐步实现。家庭进步的特征以及对计划生育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家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走向富裕。(2)家庭职能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3)家庭生活方式逐步转变,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4)家庭观念不断更新。(5)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家庭进步的各个方面都和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进步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家庭的不断进步,才能使计划生育得到更好的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也只
<正>吉林省松原市,是1992—07—01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两年来,松原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及省计生委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着致富奔小康这一农村中心工作,把少生快富文明贯穿于农村致富奔小康过程的始终,渗透到农村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了计划生育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融为一体,齐抓共管,同步实施,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从1992年的全省第9名、1993年全省第7名上升到1994年全
本文论述了县(市)级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其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特别强调县(市)要有一个好的协调发展战略,并对协调发展战略的含意、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对策作了阐述,最后指出了县(市)领导者在协调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和作用。
本项研究说明我国1991—1992年生育率并不象38万人调查所报告的那样远远低于替代水平。我国1991—1992年总和生育率大致在2.1左右。与1989—1990年相比,我国1991—1992年真实生育水平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的三分之二是由已婚生育率下降造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近年初婚年龄上升造成的。这充分说明了近年来计生工作的巨大成就。同时,近年来出生漏报瞒报现象十分严重,必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正>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第23后大会中国组委会成立大会于1995年3月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举行。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是世界人口学界最权威的学术机构,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人口科学大会。这是国际人口学界级别最高的学术会议。1994年经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会投票,中国取得了1997年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的举办权。中国政府对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中国组委会。由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珮云任组委会主席,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口学会顾问蒋正华,
人口人类学(Demographic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和人口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口学研究的贡献是最近的几十年才被人口学界所认识到的。人类学家人口研究的特点是定量分析相对少,定性分析、描述性的研究比较多。注重文化对人口变化的作用,也探讨人口的变动对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影响。文化与计划生育也是人口人类学家研究的一个重点。人口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在中国深入进行人口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正>国家计生委于1993年10月份,先后在河北、湖北两省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基层计划生育统计质量调查。这次调查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引起了许多部门的关注,而且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 1 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查基层计划生育统计报表中出生统计数据的质量,分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和改进统计管理工作。调查单位是农村地区的行政村。调查内容是1992年和1993年1—9月妇女的初婚和生育(包括婴儿的出生时间、孩次、计划内外等)情况,被调查村和其所在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人口思想。主要有:(1)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搞好现代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2)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3)要用人均标准衡量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效果,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4)要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5)要通过改革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
<正>背景: 本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无病不等于就是健康”。健康还应包括:“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为此。从更广义的角度研究与生育有关的建康问题近年来在国际上方兴未艾。 生育健康概念在1988年最先由Barzelatto提出,内容主要涉及计划生育、孕产妇与婴幼儿保健和性病控制。同年Fathalle对这一概念又做了更为具体的界定。但是,1994年9月国际人口发展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所给出的生育健康的定义,无论在范围上、在对具体问题的解释上和侧重点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
“优死”即指安乐死。对生命质量低劣新生儿施行“优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优死”与“优生、优育、优教”并提,有利于优化生命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既可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又可减轻家庭的经济与精神的双重负担。对生命质量低劣新生儿施行“优死”符合人性伦理和医疗道德。施行“优死术”要以法律为依据,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对生命质量低劣儿的舍弃要有严格的标准,“优死”与杀婴有质的区别。